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深度不足,且忽略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实践探究的机会,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生物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进而全面提升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28-0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上,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创新生物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高中生物课时较短,而新课程规定的生物教学内容繁多,教师难免感到力不从心,以致忽略了对高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采用的教学理念也较为单一、传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念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要提升教学效率,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就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然而,当下生物教师普遍忽略了这一点,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教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以致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较弱。最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一直以来,实验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然而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仍停留于课本,学生更多的是“听实验、看实验”,没有经历“做实验”的过程,获取的实验知识也停留于课本,导致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无法提高[1]。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多媒体的出现,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突破口。教师可合理运用多媒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可视化实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2]。
1.多媒体运用于知识讲解
多媒体和互联网相连接,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再结合视频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种群与群落”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城市的视频或者展示相应的社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群落”,并将自己作为“群落”的一分子,进而深刻意识到生物种群的分布特征,并迅速掌握种群概念。
2.多媒体运用于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验教学中,通过PPT、教学视频、可视化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掌握实验流程,探明实验原理。以“洋葱表皮细胞制片”为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实验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在制片过程中可以思考制片的原理,分析和讨论盖片时的手法,在载玻片上做染、吸步骤时可以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又如,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有效掌握实验步骤,同时让学生自主制备材料(如新鲜苔藓类叶、菠菜叶等),经历制片、利用显微镜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动手的乐趣,无形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高中生思想较为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将实验观察模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迅速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迅速掌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及观察的实验过程;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不同时期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形态,以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多媒体和生活相连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利用多媒体融入一些和学生实际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例如,在“光合作用”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光源下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然后向学生讲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物能、化学能之间的转变过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组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互动、探究、讨论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给出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小组划分,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小组,明确每位学生的分工,实现“优差协调”,确保小组的综合水平一致,从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學思路,进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确立明确方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和现实相贴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师讲解“个体的稳态”“群体的稳态”“生物圈的稳态”后,学生对稳态概念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基于此,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人体内既然有维持稳态的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吗?”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探究。对于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现场提出,教师也应现场解答。针对部分表现活跃或者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时其他小组就会树立竞争意识,在后续的探究中表现得更加活跃、积极。 (三)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中的知識更加直观、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改进教育方法,不可忽略实验教学[4]。
例如,在“土壤中动物类种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有效掌握实验步骤和现象。首先,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统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等,让学生自主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制订统计表、分析数据等,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一些实际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刚好有植物长在边线上,那么该如何统计?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而通过总结,学生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确保实验的效率。所以,实验教学中也应包含一些课后内容或者课后总结,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土壤中动物类种群丰富度的研究”,教师要总结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规避错误做法,并在实际简单操作过程中将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余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
(四)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无形中加强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达到巩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因而,为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经常性、系统性地进行提问,在问题探究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为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提出问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命系统的哪方面稳态?”听到这种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并激发探究欲望和提问意识,和周围同学积极互动,在思考和探究中,总结出生物的可恢复性特征。
又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某位同学没有吃早餐就来上课,那么他在后续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你在大量运动后,需要补充何种物质加以恢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设计一系列和学生生活相连接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此外,教师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即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习惯,从教学细节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结 语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程洪琴.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高考,2021(09):97-98.
张晓霞.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21(18):131-132.
马斌奎.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98-99.
赵友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20(98):145-146.
作者简介:柯巍(1969.9—),男,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28-0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教学目标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上,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创新生物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高中生物课时较短,而新课程规定的生物教学内容繁多,教师难免感到力不从心,以致忽略了对高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采用的教学理念也较为单一、传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念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要提升教学效率,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就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然而,当下生物教师普遍忽略了这一点,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教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以致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较弱。最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一直以来,实验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然而高中生物实验的探究仍停留于课本,学生更多的是“听实验、看实验”,没有经历“做实验”的过程,获取的实验知识也停留于课本,导致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无法提高[1]。
二、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多媒体的出现,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突破口。教师可合理运用多媒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可视化实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2]。
1.多媒体运用于知识讲解
多媒体和互联网相连接,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运用这些资源,再结合视频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种群与群落”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城市的视频或者展示相应的社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群落”,并将自己作为“群落”的一分子,进而深刻意识到生物种群的分布特征,并迅速掌握种群概念。
2.多媒体运用于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应用于实验教学中,通过PPT、教学视频、可视化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掌握实验流程,探明实验原理。以“洋葱表皮细胞制片”为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实验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在制片过程中可以思考制片的原理,分析和讨论盖片时的手法,在载玻片上做染、吸步骤时可以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又如,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有效掌握实验步骤,同时让学生自主制备材料(如新鲜苔藓类叶、菠菜叶等),经历制片、利用显微镜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这一系列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动手的乐趣,无形中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高中生思想较为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将实验观察模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迅速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迅速掌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及观察的实验过程;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不同时期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形态,以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多媒体和生活相连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利用多媒体融入一些和学生实际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例如,在“光合作用”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光源下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然后向学生讲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物能、化学能之间的转变过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组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互动、探究、讨论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给出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小组划分,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小组,明确每位学生的分工,实现“优差协调”,确保小组的综合水平一致,从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學思路,进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确立明确方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和现实相贴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师讲解“个体的稳态”“群体的稳态”“生物圈的稳态”后,学生对稳态概念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基于此,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人体内既然有维持稳态的机制,为什么还会出现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吗?”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探究。对于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现场提出,教师也应现场解答。针对部分表现活跃或者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时其他小组就会树立竞争意识,在后续的探究中表现得更加活跃、积极。 (三)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中的知識更加直观、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改进教育方法,不可忽略实验教学[4]。
例如,在“土壤中动物类种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有效掌握实验步骤和现象。首先,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统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等,让学生自主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制订统计表、分析数据等,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一些实际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刚好有植物长在边线上,那么该如何统计?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而通过总结,学生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确保实验的效率。所以,实验教学中也应包含一些课后内容或者课后总结,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土壤中动物类种群丰富度的研究”,教师要总结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规避错误做法,并在实际简单操作过程中将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余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
(四)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无形中加强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达到巩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因而,为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经常性、系统性地进行提问,在问题探究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为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提出问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命系统的哪方面稳态?”听到这种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就会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并激发探究欲望和提问意识,和周围同学积极互动,在思考和探究中,总结出生物的可恢复性特征。
又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某位同学没有吃早餐就来上课,那么他在后续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你在大量运动后,需要补充何种物质加以恢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设计一系列和学生生活相连接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此外,教师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即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习惯,从教学细节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结 语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程洪琴.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高考,2021(09):97-98.
张晓霞.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21(18):131-132.
马斌奎.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98-99.
赵友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20(98):145-146.
作者简介:柯巍(1969.9—),男,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