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已于近日出版,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该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淮河水质现在究竟怎样?“癌症村”现状又是如何?记者日前来到淮河流域的河南省沈丘县,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水污染导致畸形鱼频现
站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沈丘段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治理恢复,这里的水质表面上已有所改观。
今年60岁的霍岱珊人称“淮河卫士”,为淮河污染问题奔波了20年,曾获评为“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是民间保护淮河的一面旗帜。霍岱珊认为,虽然现在水质有所好转,但那些看不到的污染仍致命。“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上游那些‘会说脏话的排污口’已经很难找到了。现在这里的水质是四类水,你看不到污染,也闻不到怪味,但是水体中的持久性化学物污染、重金属超标等仍然存在。”
在霍岱珊办公室的水族箱里,十几条严重畸形的鱼分外醒目。有些脊柱弯曲成螺旋形,有些鳞片叠生、身体天然残缺。“这些鱼都来自淮河。因为水污染,淮河的鱼类曾经几乎绝迹。现在即便是有了鱼,也是畸形的,而且比率很高。有些人家几代都是渔民,都没见过这种畸形。”霍岱珊透露。
“癌症村”死亡阴影笼罩
受污染影响的不仅是河中生物,在紧靠沙颍河的河南省沈丘县杜营村,村支部书记杜卫民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村里不断有人患上怪病。“开始就是吃不下饭,在小地方看不准是什么病。到省城大医院一查,说是癌症。”
当时正是淮河水质变坏的时候,由于河水污染,岸边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灌溉抽水站只好被废弃。村里十几米深的饮用水井也被污染,“水有怪味,一烧全是水垢。”
死亡阴影笼罩了杜营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杜卫民说,2003~2010年间,村里癌症发病率最高,每年都有十几个人死于癌症。
霍岱珊说,他们现在发现的“癌症村”有20多个,但他反复强调,这绝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很多我们没有走到,但我们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凡是河岸边的村庄,凡是‘劣五类水’长期滞留的地方,就可能有癌症村。后来我们按照这办法去找,一找一个准。”
复原淮河任重道远
霍岱珊认为,日前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作出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这是国家直面生态代价的表现。“这对我们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有了一个评估,但怎么解决问题,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霍岱珊说,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饮水,开展“清洁饮水”工程是当务之急。目前,抽取地下150~300米的深层地下水来饮用是最快的办法,不少“癌症村”也都打了深井,但霍岱珊表示,这只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深层地下水是战略资源,我们用了,那子孙后代吃什么?并且深层地下水多伴有氟超标、砷超标等地质性污染,这也是个问题。”
发展生物净水项目是一条路。经过多方努力,霍岱珊和他的团队在沈丘县沿河村庄建设了20座“生物净水装置”,“但我们手头的资源太少,希望国家能在这个方向多研究、开发。”霍岱珊坦言。
水污染导致畸形鱼频现
站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沈丘段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治理恢复,这里的水质表面上已有所改观。
今年60岁的霍岱珊人称“淮河卫士”,为淮河污染问题奔波了20年,曾获评为“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是民间保护淮河的一面旗帜。霍岱珊认为,虽然现在水质有所好转,但那些看不到的污染仍致命。“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上游那些‘会说脏话的排污口’已经很难找到了。现在这里的水质是四类水,你看不到污染,也闻不到怪味,但是水体中的持久性化学物污染、重金属超标等仍然存在。”
在霍岱珊办公室的水族箱里,十几条严重畸形的鱼分外醒目。有些脊柱弯曲成螺旋形,有些鳞片叠生、身体天然残缺。“这些鱼都来自淮河。因为水污染,淮河的鱼类曾经几乎绝迹。现在即便是有了鱼,也是畸形的,而且比率很高。有些人家几代都是渔民,都没见过这种畸形。”霍岱珊透露。
“癌症村”死亡阴影笼罩
受污染影响的不仅是河中生物,在紧靠沙颍河的河南省沈丘县杜营村,村支部书记杜卫民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村里不断有人患上怪病。“开始就是吃不下饭,在小地方看不准是什么病。到省城大医院一查,说是癌症。”
当时正是淮河水质变坏的时候,由于河水污染,岸边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灌溉抽水站只好被废弃。村里十几米深的饮用水井也被污染,“水有怪味,一烧全是水垢。”
死亡阴影笼罩了杜营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杜卫民说,2003~2010年间,村里癌症发病率最高,每年都有十几个人死于癌症。
霍岱珊说,他们现在发现的“癌症村”有20多个,但他反复强调,这绝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很多我们没有走到,但我们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凡是河岸边的村庄,凡是‘劣五类水’长期滞留的地方,就可能有癌症村。后来我们按照这办法去找,一找一个准。”
复原淮河任重道远
霍岱珊认为,日前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作出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这是国家直面生态代价的表现。“这对我们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有了一个评估,但怎么解决问题,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霍岱珊说,污染物质进入人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饮水,开展“清洁饮水”工程是当务之急。目前,抽取地下150~300米的深层地下水来饮用是最快的办法,不少“癌症村”也都打了深井,但霍岱珊表示,这只能解燃眉之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深层地下水是战略资源,我们用了,那子孙后代吃什么?并且深层地下水多伴有氟超标、砷超标等地质性污染,这也是个问题。”
发展生物净水项目是一条路。经过多方努力,霍岱珊和他的团队在沈丘县沿河村庄建设了20座“生物净水装置”,“但我们手头的资源太少,希望国家能在这个方向多研究、开发。”霍岱珊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