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招生渠道多元化发展,分层教学将成为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提升高职会计教学质量提供支持。文章将从课程衔接、教学方法与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教学改革;“3+3”培养;分层教学
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张,生源渠道越发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愈发明显,传统高职会计专业“齐步走”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面临学情变化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实施差异化分层教学模式改革。
近两年,中高职“3+3”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3+3”模式培养,很多专家多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高职衔接提供理论参考,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打通学习上升通道,但对后续阶段的培养状况关注度较低。人才培养重在质,不但要完成量的扩张,更要有人才培养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念,将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关键点,同时,注重培养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選择、遵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政策引领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篇8 700多字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在文件中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此次政策发布将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再一次列为总目标之一,可见今后的职业教育中质量工程将作为重要红线参与其中。通知进一步指出,将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这意味着未来“3+3”模式将成为高职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完善“3+3”培养模式,让教育实现内在价值,将成为未来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
2 高职“3+3”会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已由中高职各走各路,向中高职“3+3”联合培养模式过度,实现了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贯穿,这一变革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16年9月开始,江苏省公立院校已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但开展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于2017年9月开展“3+3”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对口院校招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3+3”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罗列,其中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主要问题如下。
2.1 课程衔接过于粗糙
很多高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不扎实,在进入高职阶段的第一学期,需要重新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中职院校按照自己的教学体系安排课程内容,在会计课程体系健全的基础上,与高职院校缺少有效沟通,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炒冷饭”现象,对日常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高职院校在安排“3+3”课程时,一方面,需要考虑会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学生专业水平不一、但课程标准唯一的尴尬处境,需要探索有效途径解决目前的困境,让课程衔接过渡得更自然[2]。
2.2 忽视学生心态变化
由于中职学生升学后专业不可随意变更,需继续学习之前的会计专业,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本是好事,但课堂体验并不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律性不强,往往存在“已经学过的”优越感,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情绪,认为“吃老本”就可以顺利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中职学生并没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产生较普遍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现象。但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有效意识到这一点,造成中职班级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教学方法、内容与中职高度相似
中高职的课程相似度高达60%,中职与高职的课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在课程授课之初并不能有效反映出来,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间的空档就愈发明显,需要任课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但目前该项工作仍未有序开展。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吸引力受限,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开始招收“3+3”培养模式的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开展第二学年的学习,该批学生与普高生在课堂表现、平时测验上的差异已呈现愈发明显态势。招生资源多元化,同一年级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仍采用同一教学标准来进行教学及考核,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教学效率低是显而易见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分层培养。
3 人才分层培养实施的可行性
分层教育基于尊重和承认受教育个体差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智力、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成长需要。分层教育可以照顾不同需求的学生,提升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奋斗的阶梯。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行的是双线分层的教育模式[3],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4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完善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4.1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分层培育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年“3+3”中高职会计专业合作培养,不难发现中职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确比普高生占优势,这一现象在入学之初最为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会逐步缩小甚至反转。就目前会计专业的情况,可对中职学生在入学之初进行问卷调查、专业基础的训练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这有利于任课教师针对学情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中职班级的学生的优势往往存在于已学习过的科目上,但这种优势在不断深入学习后不断消磨,其综合素养与普高生仍有一些差距,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但传授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对学习方法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干预。 除此之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层教育实现了两个层面的分化,受到学生意愿、师资力量、学院提供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实现分层教育将不同需求的学生根据若干标准进行细分,合理制定分层标准是能否有效实行分层教育的重要保障。除学生自身意愿外,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应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否则开设有一定难度系数的课程仍会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4.2 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实现分层教育提供保障
分层教育为满足学生需求上的差异,提供针对性的特定教育。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但不是简单教学内容上的删减。有的教师认为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只要在内容上有所差异,增加删减教学内容就可以,但前后内容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紧密、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否理解消化等往往被忽视。实现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就具体学情进行前期调研,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定制的专属课堂。
此外,鼓励教师进行再教育,很多一线教师缺乏实操经验,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缓慢。這造成了教师传授的内容已经不满足现有政策,需要教师能够“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及进修,了解行业动态及政策变化,为一线教学不断注入新鲜知识养分。现在教育部大力鼓励校企合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即使不能满足大量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的机会,或许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一线企业实践经验,提供少量的一线岗位,这也将为日常教学带来重大利益。
4.3 建立分层培育匹配的考评机制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相匹配的考评机制为其保驾护航,否则就算对学生批次进行了分层,但实施效果仍无法保障。建立分层培育相匹配的考评机制,将助力解决这一困境。考评机制的建立需要前期做大量调研,就具体学情、师资力量、学院所能提供的硬件配置等多方考量,测定分层班级所需的考评系数。考核标准对升学方向与就业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难度级次,结合调研后得到的考评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升学班的专业课程难度更深,考核分数可能普遍没有就业班级高,可以运用测评系数,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或在就业班级设置专业考试最高分数的封顶线,以此来平衡升学班与就业班在考核难度上的差异。探索与分层教学相匹配的考评机制需要教师们集思广益,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5 结语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合作培养已然成为大趋势。如何让中职学生顺利进行高职阶段学习,针对学情制定更为合理的培养计划,这将是未来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与机遇。职业教育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必须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做学生所学。院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是时候将量变转为质变,让职业教育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邓蕾.高等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45-46.
[2]蒋亚琴.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13.
[3]陶桂芬.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探讨—基于多元智能视角[J].职业技术,2018(4):88-90.
关键词:教学改革;“3+3”培养;分层教学
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张,生源渠道越发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愈发明显,传统高职会计专业“齐步走”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面临学情变化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实施差异化分层教学模式改革。
近两年,中高职“3+3”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3+3”模式培养,很多专家多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高职衔接提供理论参考,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打通学习上升通道,但对后续阶段的培养状况关注度较低。人才培养重在质,不但要完成量的扩张,更要有人才培养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念,将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关键点,同时,注重培养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選择、遵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政策引领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篇8 700多字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在文件中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此次政策发布将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再一次列为总目标之一,可见今后的职业教育中质量工程将作为重要红线参与其中。通知进一步指出,将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这意味着未来“3+3”模式将成为高职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完善“3+3”培养模式,让教育实现内在价值,将成为未来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
2 高职“3+3”会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已由中高职各走各路,向中高职“3+3”联合培养模式过度,实现了职业教育上升通道的贯穿,这一变革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16年9月开始,江苏省公立院校已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中高职衔接“3+3”人才培养,但开展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于2017年9月开展“3+3”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对口院校招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3+3”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罗列,其中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主要问题如下。
2.1 课程衔接过于粗糙
很多高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不扎实,在进入高职阶段的第一学期,需要重新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中职院校按照自己的教学体系安排课程内容,在会计课程体系健全的基础上,与高职院校缺少有效沟通,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炒冷饭”现象,对日常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高职院校在安排“3+3”课程时,一方面,需要考虑会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学生专业水平不一、但课程标准唯一的尴尬处境,需要探索有效途径解决目前的困境,让课程衔接过渡得更自然[2]。
2.2 忽视学生心态变化
由于中职学生升学后专业不可随意变更,需继续学习之前的会计专业,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本是好事,但课堂体验并不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律性不强,往往存在“已经学过的”优越感,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情绪,认为“吃老本”就可以顺利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习。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看,中职学生并没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产生较普遍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现象。但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有效意识到这一点,造成中职班级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教学方法、内容与中职高度相似
中高职的课程相似度高达60%,中职与高职的课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在课程授课之初并不能有效反映出来,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间的空档就愈发明显,需要任课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但目前该项工作仍未有序开展。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吸引力受限,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开始招收“3+3”培养模式的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开展第二学年的学习,该批学生与普高生在课堂表现、平时测验上的差异已呈现愈发明显态势。招生资源多元化,同一年级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仍采用同一教学标准来进行教学及考核,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教学效率低是显而易见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分层培养。
3 人才分层培养实施的可行性
分层教育基于尊重和承认受教育个体差异,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智力、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满足受教育者的成长需要。分层教育可以照顾不同需求的学生,提升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奋斗的阶梯。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行的是双线分层的教育模式[3],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4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完善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4.1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分层培育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两年“3+3”中高职会计专业合作培养,不难发现中职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确比普高生占优势,这一现象在入学之初最为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会逐步缩小甚至反转。就目前会计专业的情况,可对中职学生在入学之初进行问卷调查、专业基础的训练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这有利于任课教师针对学情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中职班级的学生的优势往往存在于已学习过的科目上,但这种优势在不断深入学习后不断消磨,其综合素养与普高生仍有一些差距,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但传授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对学习方法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干预。 除此之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层教育实现了两个层面的分化,受到学生意愿、师资力量、学院提供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实现分层教育将不同需求的学生根据若干标准进行细分,合理制定分层标准是能否有效实行分层教育的重要保障。除学生自身意愿外,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应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否则开设有一定难度系数的课程仍会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4.2 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实现分层教育提供保障
分层教育为满足学生需求上的差异,提供针对性的特定教育。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但不是简单教学内容上的删减。有的教师认为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只要在内容上有所差异,增加删减教学内容就可以,但前后内容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紧密、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否理解消化等往往被忽视。实现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就具体学情进行前期调研,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定制的专属课堂。
此外,鼓励教师进行再教育,很多一线教师缺乏实操经验,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缓慢。這造成了教师传授的内容已经不满足现有政策,需要教师能够“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及进修,了解行业动态及政策变化,为一线教学不断注入新鲜知识养分。现在教育部大力鼓励校企合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即使不能满足大量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的机会,或许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一线企业实践经验,提供少量的一线岗位,这也将为日常教学带来重大利益。
4.3 建立分层培育匹配的考评机制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相匹配的考评机制为其保驾护航,否则就算对学生批次进行了分层,但实施效果仍无法保障。建立分层培育相匹配的考评机制,将助力解决这一困境。考评机制的建立需要前期做大量调研,就具体学情、师资力量、学院所能提供的硬件配置等多方考量,测定分层班级所需的考评系数。考核标准对升学方向与就业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难度级次,结合调研后得到的考评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升学班的专业课程难度更深,考核分数可能普遍没有就业班级高,可以运用测评系数,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或在就业班级设置专业考试最高分数的封顶线,以此来平衡升学班与就业班在考核难度上的差异。探索与分层教学相匹配的考评机制需要教师们集思广益,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5 结语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合作培养已然成为大趋势。如何让中职学生顺利进行高职阶段学习,针对学情制定更为合理的培养计划,这将是未来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与机遇。职业教育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必须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做学生所学。院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是时候将量变转为质变,让职业教育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邓蕾.高等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45-46.
[2]蒋亚琴.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13.
[3]陶桂芬.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探讨—基于多元智能视角[J].职业技术,2018(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