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视阈下的潜意识挖掘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虹录》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代表作品,《看虹录》是一篇实验性的小说,是沈从文创作风格的一次转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沈从文对于其思想追求中“生命、美、爱”的阐释成为主旋律,与他前期作品存在巨大差异。就像贺桂梅说沈从文在《看虹录》中:“在对思想的系统化,明确化和文字表达的精确化这一点上,他并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然后得出“真正的美只能产生宗教而不能产生艺术”这样一个终结性的结论。文将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三部分来分析《看虹录》中人物的心理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看虹录》 心理分析 潜意识
  从1949年到1980年这一历史时期,沈从文被长期埋没,而他本人也停止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转而去从事文物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放的政策和美国华裔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于沈从文的褒扬,沈从文逐渐被人重视,其作品也不断被研究者发掘与整理。直到1992年9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重刊《看虹录》这篇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外化,是主体灵魂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投射和观照”,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创作,更是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对外部世界的一个反映。沈从文创作《看虹录》时,处在内外交困时期。在外,政治动荡,文坛颠簸,其文学主张受到了“左翼”派的猛烈抨击;在内,精神情感得不到满足,婚后朴素家常的张兆和与沈从文心中所期待的文艺女性有所区别。而这时对沈从文有极大崇拜感并能够激发其内心冲动的另一女性走进他的心中。
  一
  《看虹录》中作者对于母鹿和女性身体的细致描写以及主人与客人充满暗示性的话语,不可能没有表达性的含义。他不仅表达了主客之间暧昧纠结的情感态度,而且也给我们奉上了主客人度过欢愉夜晚的精细描写。下面笔者将结合文本从主客间言语与非言语的表里不一、环境与意象的变化来分析主客人的心理状态。
  (一)言语与非言语的交流延伸
  言语交流通过言外之意来心领神会。如“天热真省事”,意思却在回答:“大家都说我脚好看,哪里有什么好看。”“天热小姐们鞋子也简单。”(脚踵脚趾通好看)“年年换样子,费钱!”(你欢喜吗?只要好看,怕什么费钱?)“这个问题太深了,不是我能说话的。我倒像个野孩子,一到海边,就只想脚踢沙子玩。”(我不怕人看,不怕人吻,可是得看地方来)这虽然是从天气热这个平常的话语作为引入之后探讨到脚的美与裸体,表明主人与客人的不寻常关系,也表明两人相互的试探,但是这种试探都是能够心领神会的,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种答而非问的问答方式给人营造出暧昧不清的氛围。
  非言语的交流即肢体动作。“主人轻轻地将脚尖举舉。”(你有多少傻想头,我全知道!)“脚又稍稍向里移,如已被吻过后有所逃避。”(够了,为什么老是这么傻)这里的肢体动作表现为主人愿意沉沦,愿意与客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可是她又害怕之后的后果,这种心理与表面的不统一使得主人处于纠结的局面。“你想不出你走路时美到什么程度。不拘在什么地方,都代表快乐和健康。”可是客人开口说的却是:“你喜欢爬山,还是在海滩边散步?”这里客人在潜意识中应该是夸耀主人,但是在意识层面却是在转移话题,这样的心表不一显示出了客人潜意识里是想对主人献媚,可是意识层面或者所处的现实环境却不允许客人有这样的行为。在随后的议论中两次“摇摇头”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摇摇头是对“看完了”这个问题的本质回答,很随意的否定,而第二次的“摇摇头”是想到现实情况对自己心中涌起的情欲和摇摆不定的否认,不想遵循自己的内心,是主人对于自己情感的一种否定。
  (二)环境与意象的变化暗含着客人的心情
  “窗帘上的花马”这一意象在文章出现了五次,每一次的描写都将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第一次主人未出现,花马仿佛奔跃于房中人眼下,客人陷入一种离奇的孤寂境界;第二次主人出现,小花马用各种姿势驰骋,这是客人心情荡漾的外在表现;第三次主人换衣,花马奔跃梅花香,这时气氛达到高潮;第四次主人静静地读“雪中猎鹿”故事,马似乎奔跃于广漠无际一片青芜中消失了,客人的心情趋于平静。第五次主客娱悦之后,他已觉得窗帘上的花马完全沉静了,这是一种尘埃落定往事随风的心境。花马的五次描写表现了客人五种不同的心境,既有高潮也有低谷。
  除此之外,小说的情节也用梅花的淡浓、炉火的大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反映主客人的心理变化。在主人看“雪中猎鹿”的小说时,“她感觉地位不大妥当,赶忙把脚并拢一点,衣角拉下一点。不敢再把那个故事看下去,因此装着怕冷,伸手向火。但在非意识情形中,却拉开了火炉门,投了三块煤,用那个白铜火钳搅了一下炉中燃烧的炭火”。这段的意识层面与无意识层面的不统一,让我们看到主人心中的纠结与困惑;在意识层面主人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危险的,如果不注意就会陷入鹿一样的境地,被猎人捕获,一起沉落在欢愉中,对此感觉到紧张。可是在无意识层面,她却拉开了火炉门,增加炭,又说明她对于客人有一种期待,希望客人久留此地,而火炉中燃烧的炭火对当时的主人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都有一种烘托作用。
  二
  沈从文的创作素材是来源于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带有一定的自叙性。《看虹录》“戏中戏”结构模式中的主客人度过一个疯狂的夜晚,是来源于沈从文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里实际上就是记叙了沈从文与高青子的爱情,充满了朦胧、晦涩的写作基调,兼具渴望与道德谴责的审美复式。沈从文与凤凰同乡熊希龄家客厅中的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在沈从文心中留下念想。沈从文拜访同乡人熊希龄,恰巧主人不在,在其家担任家庭教师的高青子接待了他。在交谈中,无不透露出高青子对于文学大家的仰慕之情,而沈从文面对这个忠实读者,潜意识对于文艺女青年的审美幻想便开始泛起波澜。
  有一次沈从文与高青子相遇,高青子穿上了绿底小黄花绸子夹衫,而《看虹录》中,主人因为热,所以去房间换衣服,客人热切地关心主人,害怕因为穿得太少而感冒着凉,主人连忙说衣服很厚并不冷,在言语中着重强调了这是“七年前缝好”的。在这里主人换了一件七年前自己缝好的本来打算不穿的绿罗夹衫,着重写到“七年”这个具体的时间,我们回到小说的创作时间,发现七年前,就是现实世界中沈从文与高青子相识的时间。所以笔者相信沈从文这篇小说中的我/鹿、客人/主人,实际就是沈从文/高青子的投射。
其他文献
摘 要:“内容加渠道”是目前网络文学产业较常用的运营模式,付费阅读、影视剧、游戏改编等渠道为网络文学产业的运行提供了具体的方式方法,但网络同时也出现过度强调渠道作用的现象。对网文进行复制性的开发,不仅造成内容的重复表达,也限制了渠道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文学产业 渠道 内容  在网络文学产业化的进程中,各大文学网站逐渐形成了“内容加渠道”这一运作模式。“内容”指的是网络文学作品,以网络小说
期刊
摘 要:20世纪末人造人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在科技文明浪潮中带来了道德与伦理方面的质疑与挑战。本文选取《魔鬼积木》和《别让我走》两篇着眼点均为人造人的当代科幻小说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文化背景、人物身份、叙述主体性、命运悲剧性等,有侧重地探索中西方作家刘慈欣与石黑一雄在描写各自作品时对人文情怀和科学技术的权衡情况。  关键词:人造人 人文情怀 科学伦理 人物身份 主体性 悲剧性  1997年,《自然》杂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人公郑薇与林静、陈孝正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其爱情成长经历了以下四个方面:从奋不顾身的爱到小心翼翼的爱,从感性的爱到理性的爱,从灵肉结合到各取所需,从刚性的爱情到柔性的婚姻。郑微的爱情成长是被动的,是出自于女性的自我保护,根源在于当今依然是男权社会的结果。从郑微身上可以看出“80后”一代女性的爱情成长。这种爱情成长有其文化因素,就是中西婚恋观融合碰
期刊
摘 要:目前语文界对苏轼的《放鹤亭记》存在着误读和简单化约的倾向,认为文章体现了苏轼的隐居思想。然而暂且不说苏轼思想的宏博开放,出儒入道,浸染佛禅,即便是从文本中就可以看出逻辑上的矛盾。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这一矛盾入手,用三个主问题贯穿教学活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走进苏轼作此文时复杂的内心。  关键词:鹤 西山 出世 入世 儒道  苏轼的《放鹤亭记》选自高中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由语文出版社
期刊
摘 要:《刺客列传》中为什么荆轲持樊於期头函,秦舞阳奉地图?田光究竟死给谁看?如果不是秦舞阳,刺杀成功的概率会不会更大?荆轲武艺究竟如何?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字当中,只有细读作品才能领略到其中精彩的部分。细读是对作品进行审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荆轲 秦舞阳 地图 田光 武艺 细读  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张力,唯其如此,才能常读常新,让人欲罢不能,回味
期刊
摘 要:《霍乱年代》以“抗战”时期日军在鲁西平原实施的一场惨无人道的细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青年革命者王小羊为送出绝密情报,辗转于共产党抗日军民、国民党留守武装、红枪会地方势力等沦陷区各方面抗日力量间的波折命运,展现了他如何由一个想要独善其身的文艺青年最终成长为一个有勇有谋、甘愿为“抗战”牺牲的革命志士的艰辛成长过程。《三字经》和《塔希提女人》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两个重要意象,从侧面反映出王小羊思想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诗文之表达方式从古多样,如“吟”“咏”“诵”“弦”“歌”等均于文献可见,其间虽略有差异而性质一致,俱以遵循汉语特点及汉语文学规律为总原则。本文暂不探讨此间之微妙差异,而总其一类,以“吟诵”为代表,意在与现代的古诗文声音表达方式“歌唱”与“朗诵”作比较。此二者俱不遵循汉语言及汉语文学的规律和特点,与传统的古诗文吟诵有本质区别。本文通过其间差异的对比,为吟诵与古诗文的现代声音表达方式做
期刊
摘 要:哈罗德·品特发表于1960年的剧作《送菜升降机》是一出充满了荒诞风格的戏剧,而银幕上的英式黑帮喜剧,在其“喜剧”的内核下除了消解了传统黑帮片的严肃紧张,还具有了一定的荒诞元素。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品特《送菜升降机》的同时,将其与英式黑帮喜剧进行比较,印证在这两者之间存在共通的“荒诞”。  关键词:品特 《送菜升降机》 荒诞 英式黑帮喜剧  哈罗德·品特作为英国20世纪文坛“戏剧复兴”的代表人物
期刊
摘 要:从1792年《女性权利宣言》发表至今,欧美女性主义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早期对于两性平等权利的争取,到如今对于女性精神独立的支持,女性主义的历史变迁值得仔细钻研。本文梳理了女性主义历史上四个主要的發展阶段,以期推动对当今女性主义发展的理解和启示。  关键词:女性主义 女性权利宣言 《第二性》 历史变迁  2017年距离英国女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锋代表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
期刊
摘 要:在刘震云先生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漫无边际的“绕”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经典的“不是A,而是B”的句式还是小说人物闲话般的话语方式,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凸显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其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突出了人物性格,在叙述的过程中建构一种看似散漫却颇有节奏的模式。然而,如此之“绕”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不是A,而是B” “绕”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