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兴趣;互动;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多年的生物课教学,令笔者有这样的体会,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的引导学生注意力,学生会觉得生物课堂非常有趣,学生将在不断地探索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引导学生戒除不良嗜好的过程中,针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这一节,让学生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学生了解到心脏的动力功能,同时也对血液的流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再根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了解到整个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气进入血液后,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在组织细胞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又要进行气体交换,同肺泡气体交换一样,组织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这样学生就从生物学的角度透视了整个不良嗜好的过程:抽烟影响了身体内的气体交换,造成肺细胞的阻塞并出现病变,导致肺泡不能完成气体交换,导致身体缺氧而引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喝酒或者是其他的不良嗜好,也都是改变身体系统内的原有内环境,破坏内环境的平衡,导致病变的发生。学生能够树立生命意识,热爱一切生命,同时利用自己的生物知识,能够保健身体,珍视自己的身体,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生物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所在。
二、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后成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在“废电池水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个课外实践活动中,首先在各个小組之间相互比较实验结果,然后,让他们组内与组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再经过充分讨论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最后,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此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废电池水的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下次类似的实践活动中,找出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
三、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只有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工作。首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要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再去有目的、具体性地思考所学的知识,这样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再次,认可学生,给予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欣赏的目光,让他们在鼓舞中拥有学习生物的信心,进而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情绪。如在教学《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可以列一个生长单,并搜集自己每一个年龄段的照片,看看自己的体重、身高有了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后,有哪些身体的变化?初潮和遗精是在哪一年开始?当时是告诉父母还是朋友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科学的认识。而后我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如何穿着才能符合青春期的发育需要?如何和异性交往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如何饮食才能供给日常发育所需?学生在讨论中,建立了正确的生命观,能够处理自己的周遭问题,并对自身也有了保健意识,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发展。
四、抓住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植物分类的时候,我上课的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标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植物资源,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标本,并根据自己采集标本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样几年下来,每一届学生都制作了大批的植物标本,这样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制作标本的时候激发了每位学生的热情,在进行标本分类的时候又巩固了教材的知识,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善于把握,通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要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热情,结合学生自身与教师的反馈评价,让学生动脑去比较、分析、思考,这样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为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北京市花园村中学.杨颖
3.《谈生物课改中的知识教学》课改教材研究所.赵占良
4.《如何在生物课改中进行互动教学》广东肇庆中学.李影文
【关键词】 兴趣;互动;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多年的生物课教学,令笔者有这样的体会,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的引导学生注意力,学生会觉得生物课堂非常有趣,学生将在不断地探索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引导学生戒除不良嗜好的过程中,针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这一节,让学生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学生了解到心脏的动力功能,同时也对血液的流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再根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了解到整个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果,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气进入血液后,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则在血浆中运输;在组织细胞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又要进行气体交换,同肺泡气体交换一样,组织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这样学生就从生物学的角度透视了整个不良嗜好的过程:抽烟影响了身体内的气体交换,造成肺细胞的阻塞并出现病变,导致肺泡不能完成气体交换,导致身体缺氧而引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喝酒或者是其他的不良嗜好,也都是改变身体系统内的原有内环境,破坏内环境的平衡,导致病变的发生。学生能够树立生命意识,热爱一切生命,同时利用自己的生物知识,能够保健身体,珍视自己的身体,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生物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所在。
二、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先源于问题的发现,后成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就没有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等等。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知识的开始,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在“废电池水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个课外实践活动中,首先在各个小組之间相互比较实验结果,然后,让他们组内与组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再经过充分讨论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最后,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此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废电池水的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下次类似的实践活动中,找出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
三、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只有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工作。首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要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再去有目的、具体性地思考所学的知识,这样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再次,认可学生,给予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欣赏的目光,让他们在鼓舞中拥有学习生物的信心,进而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情绪。如在教学《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可以列一个生长单,并搜集自己每一个年龄段的照片,看看自己的体重、身高有了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后,有哪些身体的变化?初潮和遗精是在哪一年开始?当时是告诉父母还是朋友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科学的认识。而后我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如何穿着才能符合青春期的发育需要?如何和异性交往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如何饮食才能供给日常发育所需?学生在讨论中,建立了正确的生命观,能够处理自己的周遭问题,并对自身也有了保健意识,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发展。
四、抓住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植物分类的时候,我上课的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标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植物资源,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标本,并根据自己采集标本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样几年下来,每一届学生都制作了大批的植物标本,这样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制作标本的时候激发了每位学生的热情,在进行标本分类的时候又巩固了教材的知识,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善于把握,通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要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热情,结合学生自身与教师的反馈评价,让学生动脑去比较、分析、思考,这样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为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北京市花园村中学.杨颖
3.《谈生物课改中的知识教学》课改教材研究所.赵占良
4.《如何在生物课改中进行互动教学》广东肇庆中学.李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