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家卫《花样年华》以极其优雅婉转的方式为观众演绎了一段暧昧的情事。通过影片镜头语言、服装造型、人物个性来探询影片深沉压抑的内涵特征。
[关键词] 暧昧 忧伤 《花样年华》
暖昧盛行的年代,从动心到大胆相爱,总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段感情因为深藏心里无法直接表达,而备受折磨。王家卫《花样年华》便含蓄地演绎了这样一段暧昧的往事。暧昧是糖,品尝的时候会略带甜蜜,殊不知这样的选择只是含笑饮毒酒,最终也只能走向忧伤的境地。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两个被爱人所背叛的心,在互相慰藉中,产生了似有若无的感情,可是传统道德所教化的隐忍克制埋葬了这段感情,空留下挥之不去的遗憾。
暧昧:情感的压抑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一名天才导演,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极其个人化的风格特征。《花样年华》也不例外。暧昧是一种情感的压抑。在影片的画面、灯光甚至服装造型上都能找寻到令人窒息的压抑。
影片的场景并不多,拥挤的楼道、凌乱的屋子、狭窄的街道,一个多小时的故事就在这密闭的空间展开。这样的构图不是碰巧为之,而是导演精心创作的结果。镜头总是躲藏在物体的背后,透过门、铁栅栏等形态各异的物体,以他者的目光注视故事中的男女。这样的构图和空间,限制了观众最大限度地读解人物。空间的局促象征着困境中的人,而这种困境却正是人物内心的闭塞所造成的。充分展现出人物压抑的情感和隐秘孤独的内心世界。而这样拥挤的画面绝大部分都被昏暗的灯光所笼罩,漆黑的雨夜、昏黄的街灯,人物便孤寂地行走在暗淡的色调中,孤单寂寞不言而喻。
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暧昧便滋生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狭窄的环境,致使身为邻居的他们总是那么不经意的遇见,你来我往之间便走到了一起,却无法走出这密闭的世界,更无法;中破心灵束缚,去寻找广阔的天空。
著名设计师张叔平把服装甚至都变成了释放压抑的象征。旗袍成为孤独女人欲望的表象,爱的欲望,情的欲望,冲破世俗的欲望。苏丽珍不停更换着旗袍,在花样繁复的旗袍掩盖下,她不断的更换着心境,阴晴都写到了外化的旗袍上。或深色条纹,淡雅朴素:或艳丽的牡丹,炽烈迷人:或清新果绿,自然恬淡……身上的旗袍换得多了,似乎也是作戏,旗袍人生的作茧自缚,变得再多,也变不了她那颗传统压抑的心。她不停地挣扎,试图逃脱,可是不管是什么花色的旗袍,对她来说,也终究是传统的象征,还有那包裹在旗袍中焦灼难耐却不得解脱的心。
忧伤:性格的代价
正如王家卫的大多数电影一样,影片舒缓优雅,平静含蓄,平静中却深藏暗涌,每一个都可以如此致命。
周慕云和苏丽珍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因为各自配偶的背叛走到了一起。他们总在一起揣度“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周慕云生病,苏丽珍熬他最喜欢吃的芝麻糊。两个人一起写小说,一起吃饭,一起躲雨。所有的东西都不曾挑明,也不愿意挑明。可是他们确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想听到她的声音,他开始舍不得她回去,她开始关心他的身体,她开始难过他的离去。他们以为这都是模仿,模仿别人,其实也是饰演自己。或许只是一场戏,两人却纷纷入了戏。
故事的结局不可避免走向了忧伤,那是人物自身性格造成的悲剧。苏丽珍是典型的中国女人,她美丽大方,在外是干练的公司秘书,在内是温柔贤惠的妻子,每一个角色都未有差池。她保守含蓄,面对丈夫的背叛,她深埋心里,不愿意向外人道开,不动怒,不撒泼,即使早已发现了秘密,试探性地敲开情敌的门,却也强作微笑淡定。正是这样凡事选择深藏心中的性格,致使她面对的是背叛也好,感情也罢,她都同样选择隐忍。即使因为太过想念,拨通了周慕云的电话,却最终还是欲言又止。她不停的说服自己,欺骗自己,“我们自己知道没有什么不就行了”,她坚持“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其实内心已经波涛汹涌,样子上却强作平静,不得不说苏丽珍性格有着很脆弱的一面。而我们所看到的坚强,是她刻意的伪装。对丈夫的背叛,她其实早已崩溃,却依然每天重复一成不变的生活,打扮得优雅端庄,极力掩饰内心的绝望。可是稍一触碰,便瞬间绝堤。和周慕云排演摊牌那场戏,面对周慕云一句“是”,她终于泪如雨下,“未曾想过会这么难过。”其实早已知道,只是一再掩盖。周慕云说着离开,她故作镇定,却在他转身的时候,又一次泪如雨下,感情瞬间赫然明朗。她又是如此害怕闲言碎语,总是担心“让人看见又话多了”,孙太太的一句“要有分寸”,就能使她失魂落魄,和周慕云断绝交往,也是她内心极其脆弱的表现。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慕云的妻子全片未以正面示人,可是从她暴露的穿着、时尚的发型和直白的言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于追求的现代女性,这同苏丽珍的温柔婉约完全不同。而周慕云,他只是一个平庸而懦弱的报社编辑,和苏丽珍一样内敛。作为男性,他可以主动邀约苏丽珍吃饭,写小说,甚至去宾馆,他也会试图去握她的手。可是逃避成为他人生最大的选择。面对妻子的背叛,他选择逃避,躲避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不愿醒来:面对心动的女人,他也选择逃避,前往新加坡远离现世。他始终不曾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只会用那句“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没有如果,如果周慕云并不屈从于现实的束缚,不只是简单试探,更不只是对树洞坦白,那么,故事,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正如《花样年华》最后的字幕所描述的那样:“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随着感伤的旋律慢慢地结束了,而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也只能淡然的开场,淡然的离场。影片最后,周慕云在神秘石窟里,对着石洞倾述他的爱情秘密,然后将它封起。那段暖昧的往事终于也被尘封,甜蜜也好,暖昧也罢,终究成为了不将开启的记忆,只留忧伤。
[关键词] 暧昧 忧伤 《花样年华》
暖昧盛行的年代,从动心到大胆相爱,总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段感情因为深藏心里无法直接表达,而备受折磨。王家卫《花样年华》便含蓄地演绎了这样一段暧昧的往事。暧昧是糖,品尝的时候会略带甜蜜,殊不知这样的选择只是含笑饮毒酒,最终也只能走向忧伤的境地。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两个被爱人所背叛的心,在互相慰藉中,产生了似有若无的感情,可是传统道德所教化的隐忍克制埋葬了这段感情,空留下挥之不去的遗憾。
暧昧:情感的压抑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一名天才导演,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极其个人化的风格特征。《花样年华》也不例外。暧昧是一种情感的压抑。在影片的画面、灯光甚至服装造型上都能找寻到令人窒息的压抑。
影片的场景并不多,拥挤的楼道、凌乱的屋子、狭窄的街道,一个多小时的故事就在这密闭的空间展开。这样的构图不是碰巧为之,而是导演精心创作的结果。镜头总是躲藏在物体的背后,透过门、铁栅栏等形态各异的物体,以他者的目光注视故事中的男女。这样的构图和空间,限制了观众最大限度地读解人物。空间的局促象征着困境中的人,而这种困境却正是人物内心的闭塞所造成的。充分展现出人物压抑的情感和隐秘孤独的内心世界。而这样拥挤的画面绝大部分都被昏暗的灯光所笼罩,漆黑的雨夜、昏黄的街灯,人物便孤寂地行走在暗淡的色调中,孤单寂寞不言而喻。
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暧昧便滋生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狭窄的环境,致使身为邻居的他们总是那么不经意的遇见,你来我往之间便走到了一起,却无法走出这密闭的世界,更无法;中破心灵束缚,去寻找广阔的天空。
著名设计师张叔平把服装甚至都变成了释放压抑的象征。旗袍成为孤独女人欲望的表象,爱的欲望,情的欲望,冲破世俗的欲望。苏丽珍不停更换着旗袍,在花样繁复的旗袍掩盖下,她不断的更换着心境,阴晴都写到了外化的旗袍上。或深色条纹,淡雅朴素:或艳丽的牡丹,炽烈迷人:或清新果绿,自然恬淡……身上的旗袍换得多了,似乎也是作戏,旗袍人生的作茧自缚,变得再多,也变不了她那颗传统压抑的心。她不停地挣扎,试图逃脱,可是不管是什么花色的旗袍,对她来说,也终究是传统的象征,还有那包裹在旗袍中焦灼难耐却不得解脱的心。
忧伤:性格的代价
正如王家卫的大多数电影一样,影片舒缓优雅,平静含蓄,平静中却深藏暗涌,每一个都可以如此致命。
周慕云和苏丽珍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因为各自配偶的背叛走到了一起。他们总在一起揣度“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周慕云生病,苏丽珍熬他最喜欢吃的芝麻糊。两个人一起写小说,一起吃饭,一起躲雨。所有的东西都不曾挑明,也不愿意挑明。可是他们确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想听到她的声音,他开始舍不得她回去,她开始关心他的身体,她开始难过他的离去。他们以为这都是模仿,模仿别人,其实也是饰演自己。或许只是一场戏,两人却纷纷入了戏。
故事的结局不可避免走向了忧伤,那是人物自身性格造成的悲剧。苏丽珍是典型的中国女人,她美丽大方,在外是干练的公司秘书,在内是温柔贤惠的妻子,每一个角色都未有差池。她保守含蓄,面对丈夫的背叛,她深埋心里,不愿意向外人道开,不动怒,不撒泼,即使早已发现了秘密,试探性地敲开情敌的门,却也强作微笑淡定。正是这样凡事选择深藏心中的性格,致使她面对的是背叛也好,感情也罢,她都同样选择隐忍。即使因为太过想念,拨通了周慕云的电话,却最终还是欲言又止。她不停的说服自己,欺骗自己,“我们自己知道没有什么不就行了”,她坚持“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其实内心已经波涛汹涌,样子上却强作平静,不得不说苏丽珍性格有着很脆弱的一面。而我们所看到的坚强,是她刻意的伪装。对丈夫的背叛,她其实早已崩溃,却依然每天重复一成不变的生活,打扮得优雅端庄,极力掩饰内心的绝望。可是稍一触碰,便瞬间绝堤。和周慕云排演摊牌那场戏,面对周慕云一句“是”,她终于泪如雨下,“未曾想过会这么难过。”其实早已知道,只是一再掩盖。周慕云说着离开,她故作镇定,却在他转身的时候,又一次泪如雨下,感情瞬间赫然明朗。她又是如此害怕闲言碎语,总是担心“让人看见又话多了”,孙太太的一句“要有分寸”,就能使她失魂落魄,和周慕云断绝交往,也是她内心极其脆弱的表现。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慕云的妻子全片未以正面示人,可是从她暴露的穿着、时尚的发型和直白的言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敢于追求的现代女性,这同苏丽珍的温柔婉约完全不同。而周慕云,他只是一个平庸而懦弱的报社编辑,和苏丽珍一样内敛。作为男性,他可以主动邀约苏丽珍吃饭,写小说,甚至去宾馆,他也会试图去握她的手。可是逃避成为他人生最大的选择。面对妻子的背叛,他选择逃避,躲避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不愿醒来:面对心动的女人,他也选择逃避,前往新加坡远离现世。他始终不曾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只会用那句“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没有如果,如果周慕云并不屈从于现实的束缚,不只是简单试探,更不只是对树洞坦白,那么,故事,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正如《花样年华》最后的字幕所描述的那样:“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随着感伤的旋律慢慢地结束了,而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也只能淡然的开场,淡然的离场。影片最后,周慕云在神秘石窟里,对着石洞倾述他的爱情秘密,然后将它封起。那段暖昧的往事终于也被尘封,甜蜜也好,暖昧也罢,终究成为了不将开启的记忆,只留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