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通过现实的生活情景再现来增加数学学习效果。本文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应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新课改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联系的合情合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感受到数学独特的美感。
一、教学语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老师跟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如果数学语言过于成人化和专业化,就会使得小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让数学变成毫无趣味可言的说教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破坏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来感染学生,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一抹灵动。
比如,在“被减数中间有0连续退位”这个环节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十位上的“0”比作一个穷光蛋,但是这个穷光蛋心眼又比较好,再借来10个的时候自己用9个,把其中1个给个位数,这就形象的说明了“连续退位”的原理,让学生在非常生动的比喻中记住了知识点。再比如,学习“直角、锐角、钝角”的时候,我们把90度的直角叫做直角,可以把度数比直角小的锐角叫做直角的弟弟,角度数比直角大的钝角叫做直角的哥哥等。这些数学语言的生活味明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教学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也包含了很多数学情景。一项研究表明:当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其学习内容与生活越接近,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就随着增高。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程度,让他们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聊,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数学的亲切感。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班里的几个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商店里的营业员 ,两个学生扮演买东西的顾客,一个去买一块铅笔和橡皮,一个去买铅笔刀本数学作业本,铅笔的价格是0.85元,橡皮的价格是0.45元,铅笔刀的价格是0.8元,作业本的价格是0.5元,那么作为营业员分别要收这两个顾客多少钱呢?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拿了2元钱,那么营业员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就被调动的起来,跃跃欲试,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经常性的向学生灌输认真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可以让学生上台发表一下数学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还能找出数学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此外,要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数学元素,还有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和家庭都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比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段我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然风光的录像,让同学生从四个季节的周而复始的变化来理解“循环”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们一起思考:“类似于四季循环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么?”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有的说每周七天是循环的,有的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循环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在学到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的现象,让学生试着计算“4÷3”,从而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数学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知识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让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小学数学知识跟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通过一些专项知识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找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学习“求平均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一个训练实践,要求学生回到家之后去超市进行一项社会调查活动,针对同一个商品找出5个牌子,比如沐浴露、洗头膏等等,看看5种不同品牌的价格,找出那个品牌的最贵?哪一个品牌的最便宜,计算出这5种品牌的平均价格是多少?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测量周易到周五的温度,找出这一周内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再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各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也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之后统计家里这个周的消费状况等等。并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这样的问题不但紧密结合了数学知识,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世界是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源泉,也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归宿。小学数学教育只有根植在生活的土壤中,才能成为有源头的活水。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因材施教,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12) .
[2]余凤荣.正确解读“数学生活化”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23).
[3]罗新兵、李晶.数学生活化的含义与功能及其情境标准[J].数学教育学报,2013(8)
关键词: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新课改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联系的合情合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感受到数学独特的美感。
一、教学语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趣味性
教学语言是老师跟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如果数学语言过于成人化和专业化,就会使得小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让数学变成毫无趣味可言的说教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破坏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来感染学生,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一抹灵动。
比如,在“被减数中间有0连续退位”这个环节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十位上的“0”比作一个穷光蛋,但是这个穷光蛋心眼又比较好,再借来10个的时候自己用9个,把其中1个给个位数,这就形象的说明了“连续退位”的原理,让学生在非常生动的比喻中记住了知识点。再比如,学习“直角、锐角、钝角”的时候,我们把90度的直角叫做直角,可以把度数比直角小的锐角叫做直角的弟弟,角度数比直角大的钝角叫做直角的哥哥等。这些数学语言的生活味明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教学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也包含了很多数学情景。一项研究表明:当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其学习内容与生活越接近,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就随着增高。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程度,让他们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聊,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数学的亲切感。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班里的几个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商店里的营业员 ,两个学生扮演买东西的顾客,一个去买一块铅笔和橡皮,一个去买铅笔刀本数学作业本,铅笔的价格是0.85元,橡皮的价格是0.45元,铅笔刀的价格是0.8元,作业本的价格是0.5元,那么作为营业员分别要收这两个顾客多少钱呢?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拿了2元钱,那么营业员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就被调动的起来,跃跃欲试,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经常性的向学生灌输认真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可以让学生上台发表一下数学学习的心得和体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还能找出数学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此外,要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数学元素,还有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和家庭都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比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段我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然风光的录像,让同学生从四个季节的周而复始的变化来理解“循环”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们一起思考:“类似于四季循环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么?”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有的说每周七天是循环的,有的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循环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在学到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的现象,让学生试着计算“4÷3”,从而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数学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知识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让学生发现和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小学数学知识跟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外,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通过一些专项知识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找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学习“求平均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一个训练实践,要求学生回到家之后去超市进行一项社会调查活动,针对同一个商品找出5个牌子,比如沐浴露、洗头膏等等,看看5种不同品牌的价格,找出那个品牌的最贵?哪一个品牌的最便宜,计算出这5种品牌的平均价格是多少?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测量周易到周五的温度,找出这一周内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再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各个班级的男女生人数,也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之后统计家里这个周的消费状况等等。并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这样的问题不但紧密结合了数学知识,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世界是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源泉,也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归宿。小学数学教育只有根植在生活的土壤中,才能成为有源头的活水。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因材施教,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12) .
[2]余凤荣.正确解读“数学生活化”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23).
[3]罗新兵、李晶.数学生活化的含义与功能及其情境标准[J].数学教育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