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义务教育和高中基础教育,都重视基础,基础包括知识系列,包括各种素养。基础扎实了,思想才可能有飞翔的自由。每个学生都想成才,苏步青说过:语文是成才的主要因素。教师教书育人,就一定要承担普罗米修斯的使命!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语文老师应该规范地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汉民族优秀文化,让一个满足了生活需求的人,同时又能探寻到一个无穷尽的心理世界;而这个世界,会愉悦有思想、有梦想的人,会让有一定语言思维品质的人,感受到生活如花,但同时也深知,鲜花只会在风雨中绽放!
初中升入高中,多半会遇到一个语文学习的“坎”,这个“坎”会让学生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在阅读的理解、分析上,在写作的立意、布局上,都是一个难跨越的台阶,此时高一语文老师都会感到很棘手。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这个“衔接”,以前讨论过,也落实过“衔接”的一些措施,但只是做了尝试。为什么现在又提出要重视“衔接”?因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出现了一些知识与能力上的脱节。知识点上的缺失是一个现象;学习方法的保守、能力的薄弱、思维的单一等等,这些脱节客观上造成了高一语文教和学之间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笔者任教的边疆民族中学尤其明显,很多初中时期由老师抱着教出来的优秀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大容量而又灵活多变的高中教材。各地区普通高中可能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只是程度轻重差别而已。今天把问题再次提出,显然带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此,语文老师必须要重视起来,想办法提高理论上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为这个“衔接”出谋出力。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学习是终身的事,但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老师承担着语文学习跋山涉水过程中的开导作用。初中生有识字断文的基础,有面对学习、生活的课题产生思想的冲动,有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欲望。这个时候,语文老师的文化知识、文学底蕴、学养情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口头的、书面的,每一项都要认真对待。一般语文老师只把完成教学篇目当成基本任务;其实更大意义上的任务,是要把传授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能力,以老师带有创造性的个体劳动,让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诸方面有良好的心理因素,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这是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教学分界。从刚进高一的学生看,语文学习很多还是被动的、机械的,有的甚至还无所适从。但凡适应能力较好的,其初中时期所接受的语文训练一定是多方面的、基础比较牢固的。由此可见,基础要扎实,打基础不扎实或者说欠扎实,后面的学习就会有力不从心的可能。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而不贻误,老师在讲台上的由浅入深,由课本内到课本外,渐进过程全寄托在老师本身的功底和教学的精神上。
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強调: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民族教育,站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描绘一个国家的教育蓝图并落实最实际的措施,这都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考虑的,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希望,我们基层学校的老师,显然是栽培幼苗、造就人才的直接施行者。高中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的核心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所有要求,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这基础上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开拓与发展。面对如此宏富的教育蓝图,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落实当今语文核心素养,责无旁贷!而这些素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春风化雨般地进行,到了高中阶段就应当更加直接明了。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本质上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关联,我们有必要遵循教学规律,理顺教学脉络,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应引起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重视,同舟共济、勠力同心,义不容辞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衔接”问题之前,更新观念,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真正明白或者接受了一种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严格要求自我,钻研业务、讲究方法、重视实效,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三、实际操作
初、高中阅读教材,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篇幅上,有长短之分;内容上,有深浅之别。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原有知识在课文阅读中常常不够用,因此初高中语文老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语法、修辞
文字,指准确认读、规范书写。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学生爱语文的基础!
语法,文句表述好多没有做到真正的或者说起码的文从字顺。因此,要教会学生剖析语言现象,认知主谓宾、定状补(剖析时注意常用符号),否则碰到复杂一些的句子和句群,就影响理解了。
修辞,记住常用的几种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在实际语言环境下,能借用修辞恰当研究具体的语言。语法修辞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法、句法及修辞。
语言基础知识的补缺补差,可以通过梳理、规范性的练习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感知。初、高中语文老师必须把大学学到的语法修辞逻辑学,结合教学对象,自由灵活地娴熟运用,把纯粹知识性的东西,通过你的教学变为学生巡游语文天地的翅膀。
2.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中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初、高中之间在阅读上的区别,体现在理解鉴赏上,体现在思维的直觉、形象、逻辑、辩证上,体现在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上。浅层次的阅读,只需大概了解内容、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中心思想或者作品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点即可;而深层次的阅读,却需要有思考的再创造。面对文本,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经历与经验好多因素左右着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杜绝条条框框分解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杜绝让学生图解似的或者公式化地去适应应试模式。语文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作为教师教学千万不可忽略的一环,通过反复训练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对牛弹琴”一词,传统的认识是讥诮“牛”;毛泽东演讲时舍去了讥笑牛的成分,而是批评弹琴者不看对象。阅读中诸如此类的逆向思维很能激发学生的思想,从而让阅读充满活力烂漫多姿。当然,解读得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去演绎,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识还是得给以尊重和理解。基于此,中学语文鉴赏一定会出现被认同的自由的氛围、放飞的思想。不管初中还是高中,在百花纵放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中,教和学实在是大有舞台。
3.作文写作
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某种程度上写作是一面镜子。审题立意、观点材料、谋篇布局、铺垫呼应……这里主要讲一讲观点问题。文章的灵魂、主心骨,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思想。记叙文通过记人叙事传递一种精神;说理文以鲜明的观点表明作者的爱憎、褒贬、扬弃,从而起到明辨事理、扬善除恶、引导教育的作用。
写文章树立正确的观点,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创造型的思维,思想的火花让人活得精神。具体指导时,要循循善诱。当今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的观念;社会潮流泥沙俱下,好多事雾中看花,扑朔迷离。这个时候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真正的难能可贵。中国的经典文化,穿越时空,作为精神圭臬,光照千古。批判性思维与坚持文化自信并不矛盾,问题是要教育学生以怎样的眼光审视文化中的精髓,怎样去辨识现实中的真伪,力求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做到自律,体现慎独,保持独立而阳光的个性。在面对人和事物可以有多元化的思考的同时,能提炼一个激励人生、照亮人心、从而放飞思想的为人接受的观点,是写作之关键。关键之处,老师的指导绝对是有大作用的。
语文学习长期见效,教学也如此。不管初中高中,尽心尽力、倾尽语文教学之热情,将平时的语文教学,从语言运用到思维提升,在不可分割的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中,才能收获成果。
★作者通联:云南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语文老师应该规范地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弘扬汉民族优秀文化,让一个满足了生活需求的人,同时又能探寻到一个无穷尽的心理世界;而这个世界,会愉悦有思想、有梦想的人,会让有一定语言思维品质的人,感受到生活如花,但同时也深知,鲜花只会在风雨中绽放!
初中升入高中,多半会遇到一个语文学习的“坎”,这个“坎”会让学生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在阅读的理解、分析上,在写作的立意、布局上,都是一个难跨越的台阶,此时高一语文老师都会感到很棘手。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这个“衔接”,以前讨论过,也落实过“衔接”的一些措施,但只是做了尝试。为什么现在又提出要重视“衔接”?因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出现了一些知识与能力上的脱节。知识点上的缺失是一个现象;学习方法的保守、能力的薄弱、思维的单一等等,这些脱节客观上造成了高一语文教和学之间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笔者任教的边疆民族中学尤其明显,很多初中时期由老师抱着教出来的优秀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大容量而又灵活多变的高中教材。各地区普通高中可能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只是程度轻重差别而已。今天把问题再次提出,显然带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此,语文老师必须要重视起来,想办法提高理论上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中,为这个“衔接”出谋出力。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学习是终身的事,但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之前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老师承担着语文学习跋山涉水过程中的开导作用。初中生有识字断文的基础,有面对学习、生活的课题产生思想的冲动,有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欲望。这个时候,语文老师的文化知识、文学底蕴、学养情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口头的、书面的,每一项都要认真对待。一般语文老师只把完成教学篇目当成基本任务;其实更大意义上的任务,是要把传授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能力,以老师带有创造性的个体劳动,让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诸方面有良好的心理因素,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这是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教学分界。从刚进高一的学生看,语文学习很多还是被动的、机械的,有的甚至还无所适从。但凡适应能力较好的,其初中时期所接受的语文训练一定是多方面的、基础比较牢固的。由此可见,基础要扎实,打基础不扎实或者说欠扎实,后面的学习就会有力不从心的可能。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而不贻误,老师在讲台上的由浅入深,由课本内到课本外,渐进过程全寄托在老师本身的功底和教学的精神上。
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強调: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民族教育,站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描绘一个国家的教育蓝图并落实最实际的措施,这都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考虑的,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希望,我们基层学校的老师,显然是栽培幼苗、造就人才的直接施行者。高中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的核心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所有要求,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在这基础上才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开拓与发展。面对如此宏富的教育蓝图,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落实当今语文核心素养,责无旁贷!而这些素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春风化雨般地进行,到了高中阶段就应当更加直接明了。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本质上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关联,我们有必要遵循教学规律,理顺教学脉络,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应引起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重视,同舟共济、勠力同心,义不容辞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衔接”问题之前,更新观念,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真正明白或者接受了一种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严格要求自我,钻研业务、讲究方法、重视实效,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三、实际操作
初、高中阅读教材,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篇幅上,有长短之分;内容上,有深浅之别。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原有知识在课文阅读中常常不够用,因此初高中语文老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语法、修辞
文字,指准确认读、规范书写。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学生爱语文的基础!
语法,文句表述好多没有做到真正的或者说起码的文从字顺。因此,要教会学生剖析语言现象,认知主谓宾、定状补(剖析时注意常用符号),否则碰到复杂一些的句子和句群,就影响理解了。
修辞,记住常用的几种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在实际语言环境下,能借用修辞恰当研究具体的语言。语法修辞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法、句法及修辞。
语言基础知识的补缺补差,可以通过梳理、规范性的练习给学生一个相对系统的感知。初、高中语文老师必须把大学学到的语法修辞逻辑学,结合教学对象,自由灵活地娴熟运用,把纯粹知识性的东西,通过你的教学变为学生巡游语文天地的翅膀。
2.阅读与鉴赏
阅读是中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初、高中之间在阅读上的区别,体现在理解鉴赏上,体现在思维的直觉、形象、逻辑、辩证上,体现在思维的批判性与创造性上。浅层次的阅读,只需大概了解内容、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中心思想或者作品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点即可;而深层次的阅读,却需要有思考的再创造。面对文本,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经历与经验好多因素左右着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杜绝条条框框分解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杜绝让学生图解似的或者公式化地去适应应试模式。语文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作为教师教学千万不可忽略的一环,通过反复训练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对牛弹琴”一词,传统的认识是讥诮“牛”;毛泽东演讲时舍去了讥笑牛的成分,而是批评弹琴者不看对象。阅读中诸如此类的逆向思维很能激发学生的思想,从而让阅读充满活力烂漫多姿。当然,解读得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去演绎,约定俗成的文化意识还是得给以尊重和理解。基于此,中学语文鉴赏一定会出现被认同的自由的氛围、放飞的思想。不管初中还是高中,在百花纵放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中,教和学实在是大有舞台。
3.作文写作
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某种程度上写作是一面镜子。审题立意、观点材料、谋篇布局、铺垫呼应……这里主要讲一讲观点问题。文章的灵魂、主心骨,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思想。记叙文通过记人叙事传递一种精神;说理文以鲜明的观点表明作者的爱憎、褒贬、扬弃,从而起到明辨事理、扬善除恶、引导教育的作用。
写文章树立正确的观点,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创造型的思维,思想的火花让人活得精神。具体指导时,要循循善诱。当今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的观念;社会潮流泥沙俱下,好多事雾中看花,扑朔迷离。这个时候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真正的难能可贵。中国的经典文化,穿越时空,作为精神圭臬,光照千古。批判性思维与坚持文化自信并不矛盾,问题是要教育学生以怎样的眼光审视文化中的精髓,怎样去辨识现实中的真伪,力求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做到自律,体现慎独,保持独立而阳光的个性。在面对人和事物可以有多元化的思考的同时,能提炼一个激励人生、照亮人心、从而放飞思想的为人接受的观点,是写作之关键。关键之处,老师的指导绝对是有大作用的。
语文学习长期见效,教学也如此。不管初中高中,尽心尽力、倾尽语文教学之热情,将平时的语文教学,从语言运用到思维提升,在不可分割的语文学习的整体过程中,才能收获成果。
★作者通联:云南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