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类航天五大看点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中国空间站设想图(图源:CGTN)

1.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人类航天最难的技术莫过于载人航天。1961年,苏联和美国率先突破并全面掌握这项技术,之后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才打破这项垄断。时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仅有的三个全面独立掌握各项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对于载人航天技术而言,建立长期在轨、多人驻留的空间站是最终目标。2021年春,中国将向这一目标发起挑战,开始天宫空间站建设。未来两年内,长征二号F(发射神舟载人飞船)、长征七号(发射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五号B(发射天宫最重要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这三大主力火箭将陆续执行11次任务。
  千年之前苏轼曾经问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于中国而言,2022年时,天上宫阙不再是古人浪漫的幻想,国际空间站也将不再孤独。

2.人类最强火星探测阵容陆续抵达


  由于相对位置关系,从地球出发去火星,理想探测窗口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在2020年7月出现的火星探测窗口,人类派出了史无前例的火星探测阵容:7月20日,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它也是阿拉伯世界首个火星探测器;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天问一号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是人类探测火星近几十年来工程技术方面最复杂的一次任务;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携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一同前往火星,这是人类最复杂、最昂贵的火星探测任务,也是人类首次在地外天体使用直升机技术。
  目前,阿联酋希望号探测器已于2月9日进入火星轨道;美国毅力号火星车2月18日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也于2月10日通过精准的“刹车”制动,成功进入环火轨道,开始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火运行约3个月后,着陆器连同巡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挑战在火星软着陆。
▲ 毅力号火星车和机智号火星直升机
▲ 测试中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3.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


  随着技术难度和预期目标的逐渐提升,原计划2007年发射、预算5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拖延到2021年10月31日发射,预算逼近100亿美元。这一远超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成本,使其成为迄今最昂贵的科学类航天任务。
  目前,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迎来了一个重大进展:五层太阳伞测试完毕,这意味着它基本上能够满足2021年的发射目标。五层太阳伞每层展开时约为300平方米,每层厚度25微米(第一层是50微米),小于人的头发直径(80~100微米),而且厚度已经包括了镀的硅膜和铝膜。发射前,需要将它们先折叠起来塞进火箭里;发射后,它们将在距离地球150万千米外的太空中完整展开,这个过程会经历非常大的温度变化。不仅如此,望远镜的工作环境在–220℃左右。这意味着,它要有较好的降温能力,能做到最高降温300℃(理论设计值)。
  望远镜的18面镜片要求更高,其加工抛光、展开和控制、高低温变形精度都在10纳米级别,大概是几十个铍(镜片主要材料)原子摆在一起的宽度。
  不像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之后出了问题还可以维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是“一锤子买卖”,希望我们能见证这个不可思议的任务取得成功。

4.SpaceX迎来大破局之年


  作为商业航天势力的引领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2020年进行了26次火箭发射,获得100%成功,总发射次数突破100,发射的载荷数量和重量都为世界之最。
  2020年的26次发射,有5次使用新火箭,21次为复用火箭,并且突破了火箭7次发射复用技术。在26次发射任务中,2次为载人任务,3次为军方载荷,14次为星链任务,共计部署了800余颗卫星,使得SpaceX跃居为世界最大卫星运营商。
  2021年,SpaceX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完成48次火箭发射,大大超过2020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并且绝大部分采用复用火箭。15次发射部署的星链卫星数量相比现有规模将翻倍;商业载人任务将有三四次,甚至会运送包括影星汤姆·克鲁斯在内的4人乘组前往国际空间站拍摄电影。
▲ 星舰全箭测试艺术效果图(图源:SpaceX)

  2020年末,在12.5千米高飛行测试中,最多能运送100名宇航员的星舰在最后时刻遗憾爆炸。2021年,星舰还将有密集的测试计划,预计将实现首次全箭测试。

5.迈向深空,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


  2021年,将会有一系列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迎来重要节点时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吞金近400亿美元的重型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和猎户座飞船组合将迎来关键时刻。这对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火箭和飞船的组合,未来将为阿尔忒弥斯(Artemis)月球探测计划执行首次飞行任务。不过令人遗憾的是,1月17日,SLS火箭发动机点火测试失败,原因正在排查当中。
  NASA露西号小行星探测器将会发射。这是迄今最复杂的一次小行星探测任务,在12年的时间内,它将遍访1颗主带小行星和6颗特洛伊小行星。
▲ 太空发射系统和猎户座飞船(图片来源:NASA)

  NASA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迎来重要时刻。它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9年之久,原计划在2021年7月30日完成第34次接近木星后受控坠入木星,实现类似卡西尼号坠入土星的“华丽终章”。科学家们依然在评估它的状态,可能会延长它的服役时间。
  NASA冥王号(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将会从贝努出发,耗时3年返回地球。2020年,我们见证了日本隼鸟二号从小行星带样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壮举;2021年,我们期待着冥王号小行星探测器的精彩表现。
  还有更多的太空勇士们在旅程中:帕克太阳探测器和太阳轨道器依然在通过异常复杂的行星引力助推之旅前往太阳;贝皮·科隆博号继续飞在探索水星的旅途中;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已经在太阳系外旅行了43年,并且依然在工作;新视野号还在太阳系的边缘寻找下一个探测目标……它们是人类的使者,更是人类的英雄。
  2021年,人类航天迈入新时代的大幕正在开启!
其他文献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原始分布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早饮茶、业茶的国家,这一点,不仅有关于茶的丰富历史资料可以证实,也早被17世纪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所肯定,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植物学家已经达成的共识。世界各国的茶叶栽培和制作技术均由中国传去,饮茶习俗和茶文化也同样由中国输出。  据植物学家考证,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大约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了,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一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 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哲绘图柴达木盆地化石新发现  中国研究团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山地区首次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这是继湖北三峡地区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二个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产地,也是迄今为止在青藏高原发现的最古老生物群化石。埃迪卡拉生物群生活在5.39亿~5.7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晚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夕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复杂生物群。全吉山生
爱尔兰是全世界结婚率最低的国家,作为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國度,这个国家是禁止离婚的。所以,在爱尔兰流行不婚和晚婚。那是不是禁止离婚就是永远不能分开呢?答案是否定的,确切地说是规定时间之内不许离婚。该国实行期限婚姻制,男女双方在缔结婚约时可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协商决定婚姻关系的期限,婚姻期限从1年到100年。期限届满,婚姻关系即告终止,但双方当事人可延续婚姻关系。
在生活中,双黄蛋似乎很少见,因此,如果连续打开好几个双黄蛋,一定会令人感到很惊奇。2010年,英国一位家庭主妇从超市买了一盒共6个鸡蛋,你猜发生了什么?这6个鸡蛋竟然都是双黄蛋!要知道平均每1000个鸡蛋里才有一个双黄蛋。这不算什么,2016年6月,一位新西兰主妇竟然连开12个双黄蛋,这种极小概率事件也会发生,真的让人瞠目结舌。同时,也许有人会想,这些双黄蛋是不是人为制造的呢?  双黄蛋的形成  
2017年4月26日上午9时许,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以下简称航母)的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在拖曳牵引下,002型航母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出坞下水是航母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002型航母是我国第二艘航母,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19日开工,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8年5月13日完成首试。经过几年的建造和多
3000年前中国人已使用墨  迄今为止,中国墨发端于何时何地尚无定论。早在商周时期,墨就已经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开始用于书写。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有关墨的文物陆续被发现,这些直接或间接的考古证据为人们大致勾勒出了墨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用朱砂和墨书写文字的痕迹。在甲骨文上书写的文字,红色是朱砂,墨色是碳素单质,这证明朱砂和墨在商代就被用来书写文字了。文献记载与出土
1957年10月5日——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1957年10月5日,新藏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公路以新疆叶城为起点,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大克为终点,全长1179千米。  新藏公路是继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之后,进入西藏的第三条公路,全程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5500米,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不仅海拔高,而且是路况最艰险的公路,全线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
无线充电技术并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早在 1890 年,克罗地亚的发明家、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地球作为导体,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远距离传输电力,并且将这一设想付诸于实践。  虽然这项研究最终因经费被撤、危险系数过高等原因终止,但却为人们打开了无线充电技术梦想的大门。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沿着特斯拉的脚步,对该技术进行了很多探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