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滋润“留守孩子”的心田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和孤僻,内心充满自卑,学习成绩不佳,生活中也与其他人不合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愿意参加,逐渐被同伴孤立,甚至被教师另眼相看。回答问题不叫他们,表扬表彰也没他们的份儿,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更是与他们无关,渐渐地他们就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消极环境之中。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心理上重视,在行为上帮助,用班级大家庭的关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尽快从消极的“魔圈”中走出来,收获幸福、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
  2017年初冬的一节体育课,我带着三(2)班的学生练习跳绳,课上到一半,体育委员就向我汇报说:“老师,言言(化名)趁你纠正动作的时候偷偷地跑回教室了。”我让体委去叫她,不一会儿,一个衣着单薄、穿着凉鞋的小姑娘来到了我的面前。我问她为什么穿凉鞋,她低着头不说话,周围的学生纷纷说:“老师,您不用管她,她就那样,哈哈!”我又重复问了三四遍,她仍然低头不语,只是站在原地晃来晃去。看着她这种态度,我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指着她就大声训斥道:“立正站好,你没鞋穿是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抬手指着她的时候,她突然下意识地用胳膊护住了头。可是我并没有要打她的意思,她怎么竟如此害怕呢?她慢慢地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我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然后又把头低了下去,小声地说:“我,我妹妹也上体育课,我把鞋给她了。”这时,我愣住了,那一瞬间我难受得说不出话!我轻轻地抚着她的肩膀,希望能消除她的恐惧。那一节课,我调整了教学内容,改为了钻绳的游戏课。“言言同学,这节课你能不能当老师的小助手?”她摇了摇头。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便拉起她的手,将小绳的一端塞到了她的手里,说:“来吧,老师一人完成不了,你就帮帮老师吧,咱们一起把绳抬起来好吗?”虽然言言没有回答我,但是她紧紧地把绳攥在了手里,配合我抬起了小绳。“同学们,言言同学和老师为你们搭起了小桥,请大家从桥下钻过。”之后,我见缝插针,把言言安排进了团队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游戏。
  课后,我向班主任了解了她的情况,言言姐妹的情况确实特殊。“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几年前妈妈离家出走,爸爸精神又有问题,姐妹俩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自尊心又特别强,不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班主任刘老师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三、案例剖析
  每当想到言言那孤独而又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上课时的画面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本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却经历了这样的家庭变故,心里该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爱。
  1.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监督。由于家庭问题,监护人对她的关爱不够,导致她学习成绩一般,容易被教师忽视,在体育课上总是躲到队伍最后,怕被同伴讥笑,认为自己不会做、做不好。久而久之,对集体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又由于成功经验少,自我效能感低,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集体之外的人。
  2.言言性格孤僻、内向。她较少与同伴交流,她也没有朋友,课余时间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同玩耍,久而久之就难以融入班集体之中,成为班级中最特殊的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逃课和躲避练习也是能够理解的。
  3.家庭条件困难。由于营养问题加上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言言比同龄的学生瘦小许多。她自认为低人一等、一无是处,如此一来,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长期缺乏锻炼,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案例策略
  1.让师爱拥抱,弥补家庭情感缺失
  教师的爱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可以温暖学生柔弱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首先,教师应该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当教师给学生一份爱心,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于言言这类学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需要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得更久一点儿。只有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才能融化他们内心的“冰山”。
  2.让成功环绕,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
  我有意识地为言言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学练机会,常常鼓励她再大胆一点儿、再自信一点儿。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我发现言言站在原地没有进行练习,就重新调整了分组情况,将言言安排在动作掌握情况最好且性格最开朗的一组队伍中。“同学们,你们也是小老师,咱们一起帮助言言完成前滚翻,好不好?”学生们在我的要求下保护帮助言言完成了前滚翻的尝试性练习。经过几轮练习,她进步非常大。“言言,你成功了,来跟老师击掌。”看到她微微上扬的嘴角,我会心地笑了。
  3.让班级接纳,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心理品质,是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精神支柱。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一名学生都应该为之作贡献。凝聚力强的集体,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不久前,学校的冬季三项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各班学生都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在选拔跳长绳的时候,我发现言言虽然总是跳断绳,但她个子小、身体轻,跳起来的动作连贯协调,只是进绳的时机和节奏掌握得较差。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给言言“开小灶”,并请其他学生协助摇绳。每天放学后,就有不同的学生带着言言来找我练习,我就站在她身后告诉她进绳的时机,并以拍打手掌作为信号,反复练习。最终在比赛中,三(2)班在跳长绳项目比赛中获得了第1名。被孤立的言言从未参加过班级的体育竞赛,这是她第1次为班级争夺荣誉。经历此次比赛,言言不再排斥体育活动,从此经常能看到她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游戏的身影。
  4.让优势放大,增强人生优越感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師要善于发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特长展现在同伴面前,并放大他们的优势,给予他们信心,增强人生的成就感。
  五、案例反思
  从前的言言孤僻自卑、不善言谈,也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现在的她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前的言言心里“暗淡无光”,现在的她心里充满阳光,再也看不见她眉宇间流露的忧愁;从前学生们都排斥言言,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流,现在大家和她打成一片,还主动用省下的零用钱,资助她买了1双运动鞋,再也没有人嘲笑她家庭贫困,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经常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爱;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去爱。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给他们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搭建舞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予他们掌声和称赞,让他们收获成功、树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第2个家,这是做“家长”的责任。
其他文献
运动成绩对每一名田径运动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运动员成绩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运动竞赛中,而训练是运动成绩体现的基础。由于各种内外在因素的不同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时呈现出的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不同。这里探讨的运动表现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各种身体动作、技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包括主观因素(自身训练积累、神经系统的调节、身心变化及适应、临场发挥、身体动作调控、伤病恢复及心理素
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国家“体育、艺术2 1项目”实施精神的指导下,找到二者融合的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在增强体质、传授技能、激发兴趣、实施品德教育等方面“互促互推”,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整体部署,教学和活动都是课程  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在内的各项学校体育活动,最终
读了这则教学案例,感触颇深。案例中,这位年轻的孔老师能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布置合适的赛道,利用赛道上长度、高度的不同来逐步鞏固学生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形成,从而达到学生技术动作技能的习得。根据学生生理特征与心理发展水平,孔老师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成长。  一、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孔老师在教学伊始就注意到,“蹲踞式跳远是一项技术动作较
游泳是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相互作用力,在水中活动或游进的技能活动项目。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安排了游泳的教材内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和实施教学。现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扼要说明,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安全地进行游泳锻炼,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游泳教材的意义与育人价值  游泳首先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对于保障人的生命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5月17日—19日,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扬州大
肺气肿本身是一种进行性的致残性疾病,其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影响。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肺气肿,这使得肺气肿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同时对于已发现的肺气肿疾病不能合理地进行护理,导致疾病的发展较快,对于患者产生较大危害。肺气肿的基本情况  作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肺气肿指的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力减低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状态,这些病理状态不仅包含由肺过度充气、膨胀而引起的肺容积增大,而且涉及气管
笔者在室外上体育课从不使用便携式扩音器。其实,最初笔者也用扩音器,但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不再用了。让笔者下定决心不用的原因,源自一個小姑娘下意识的一个手势。那是刚开学的第一周,她站在队伍前,只要笔者开口说话,她就习惯性地用小手贴在笔者的音箱上。一开始笔者以为她是好奇而没有理会,后来发现,她不仅用小手贴住音箱,而且还气呼呼地用另一手捂着耳朵。有一次她竟然哭了,因为笔者挂在腰际间音箱的高度正好与她
一、对研究主题的释义  (一)对“课堂是否有教学味”的阐释  教学得以发生有赖于三个要素,即教师、教材、学生,其内在考量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承载信息的教材,是否真正意义上地发生了知识的传递(或运动文化传承)。也就是说,教材(身体练习)是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可直接感知的)教材将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而篮球运动的知识性呈现主要体现在篮球项目的运动特性(或项目特征)。篮球的运动特性为人-
一、主题与背景  这是发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真实一幕。学生对自己精心制作的彩色纸垒球爱不释手,不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导致教学中发现德育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本案例,教师针对问题,通过“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带给学生诸多思考。最终,彩色的纸垒球迎着阳光飞了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身体体验中,感受到无声胜有声的德育教育。  二、案例描述  2013年春天,在一节体育课结束后,我提前安排学生在课间用废纸做一个拳头大
研讨背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在每年的9月初至12月底完成,并统一上报至相关平台。在不影响学校日常体育课开展的情况下,针对测试项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实施才能高效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工作?本期话题研讨旨在探讨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此项测试工作。希望通过本期讨论,能给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启迪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