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和孤僻,内心充满自卑,学习成绩不佳,生活中也与其他人不合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愿意参加,逐渐被同伴孤立,甚至被教师另眼相看。回答问题不叫他们,表扬表彰也没他们的份儿,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更是与他们无关,渐渐地他们就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消极环境之中。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心理上重视,在行为上帮助,用班级大家庭的关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尽快从消极的“魔圈”中走出来,收获幸福、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
2017年初冬的一节体育课,我带着三(2)班的学生练习跳绳,课上到一半,体育委员就向我汇报说:“老师,言言(化名)趁你纠正动作的时候偷偷地跑回教室了。”我让体委去叫她,不一会儿,一个衣着单薄、穿着凉鞋的小姑娘来到了我的面前。我问她为什么穿凉鞋,她低着头不说话,周围的学生纷纷说:“老师,您不用管她,她就那样,哈哈!”我又重复问了三四遍,她仍然低头不语,只是站在原地晃来晃去。看着她这种态度,我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指着她就大声训斥道:“立正站好,你没鞋穿是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抬手指着她的时候,她突然下意识地用胳膊护住了头。可是我并没有要打她的意思,她怎么竟如此害怕呢?她慢慢地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我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然后又把头低了下去,小声地说:“我,我妹妹也上体育课,我把鞋给她了。”这时,我愣住了,那一瞬间我难受得说不出话!我轻轻地抚着她的肩膀,希望能消除她的恐惧。那一节课,我调整了教学内容,改为了钻绳的游戏课。“言言同学,这节课你能不能当老师的小助手?”她摇了摇头。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便拉起她的手,将小绳的一端塞到了她的手里,说:“来吧,老师一人完成不了,你就帮帮老师吧,咱们一起把绳抬起来好吗?”虽然言言没有回答我,但是她紧紧地把绳攥在了手里,配合我抬起了小绳。“同学们,言言同学和老师为你们搭起了小桥,请大家从桥下钻过。”之后,我见缝插针,把言言安排进了团队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游戏。
课后,我向班主任了解了她的情况,言言姐妹的情况确实特殊。“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几年前妈妈离家出走,爸爸精神又有问题,姐妹俩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自尊心又特别强,不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班主任刘老师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三、案例剖析
每当想到言言那孤独而又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上课时的画面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本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却经历了这样的家庭变故,心里该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爱。
1.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监督。由于家庭问题,监护人对她的关爱不够,导致她学习成绩一般,容易被教师忽视,在体育课上总是躲到队伍最后,怕被同伴讥笑,认为自己不会做、做不好。久而久之,对集体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又由于成功经验少,自我效能感低,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集体之外的人。
2.言言性格孤僻、内向。她较少与同伴交流,她也没有朋友,课余时间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同玩耍,久而久之就难以融入班集体之中,成为班级中最特殊的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逃课和躲避练习也是能够理解的。
3.家庭条件困难。由于营养问题加上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言言比同龄的学生瘦小许多。她自认为低人一等、一无是处,如此一来,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长期缺乏锻炼,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案例策略
1.让师爱拥抱,弥补家庭情感缺失
教师的爱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可以温暖学生柔弱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首先,教师应该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当教师给学生一份爱心,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于言言这类学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需要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得更久一点儿。只有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才能融化他们内心的“冰山”。
2.让成功环绕,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
我有意识地为言言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学练机会,常常鼓励她再大胆一点儿、再自信一点儿。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我发现言言站在原地没有进行练习,就重新调整了分组情况,将言言安排在动作掌握情况最好且性格最开朗的一组队伍中。“同学们,你们也是小老师,咱们一起帮助言言完成前滚翻,好不好?”学生们在我的要求下保护帮助言言完成了前滚翻的尝试性练习。经过几轮练习,她进步非常大。“言言,你成功了,来跟老师击掌。”看到她微微上扬的嘴角,我会心地笑了。
3.让班级接纳,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心理品质,是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精神支柱。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一名学生都应该为之作贡献。凝聚力强的集体,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不久前,学校的冬季三项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各班学生都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在选拔跳长绳的时候,我发现言言虽然总是跳断绳,但她个子小、身体轻,跳起来的动作连贯协调,只是进绳的时机和节奏掌握得较差。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给言言“开小灶”,并请其他学生协助摇绳。每天放学后,就有不同的学生带着言言来找我练习,我就站在她身后告诉她进绳的时机,并以拍打手掌作为信号,反复练习。最终在比赛中,三(2)班在跳长绳项目比赛中获得了第1名。被孤立的言言从未参加过班级的体育竞赛,这是她第1次为班级争夺荣誉。经历此次比赛,言言不再排斥体育活动,从此经常能看到她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游戏的身影。
4.让优势放大,增强人生优越感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師要善于发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特长展现在同伴面前,并放大他们的优势,给予他们信心,增强人生的成就感。
五、案例反思
从前的言言孤僻自卑、不善言谈,也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现在的她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前的言言心里“暗淡无光”,现在的她心里充满阳光,再也看不见她眉宇间流露的忧愁;从前学生们都排斥言言,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流,现在大家和她打成一片,还主动用省下的零用钱,资助她买了1双运动鞋,再也没有人嘲笑她家庭贫困,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经常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爱;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去爱。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给他们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搭建舞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予他们掌声和称赞,让他们收获成功、树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第2个家,这是做“家长”的责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个体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家庭关爱,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和孤僻,内心充满自卑,学习成绩不佳,生活中也与其他人不合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愿意参加,逐渐被同伴孤立,甚至被教师另眼相看。回答问题不叫他们,表扬表彰也没他们的份儿,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更是与他们无关,渐渐地他们就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消极环境之中。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心理上重视,在行为上帮助,用班级大家庭的关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尽快从消极的“魔圈”中走出来,收获幸福、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
2017年初冬的一节体育课,我带着三(2)班的学生练习跳绳,课上到一半,体育委员就向我汇报说:“老师,言言(化名)趁你纠正动作的时候偷偷地跑回教室了。”我让体委去叫她,不一会儿,一个衣着单薄、穿着凉鞋的小姑娘来到了我的面前。我问她为什么穿凉鞋,她低着头不说话,周围的学生纷纷说:“老师,您不用管她,她就那样,哈哈!”我又重复问了三四遍,她仍然低头不语,只是站在原地晃来晃去。看着她这种态度,我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指着她就大声训斥道:“立正站好,你没鞋穿是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抬手指着她的时候,她突然下意识地用胳膊护住了头。可是我并没有要打她的意思,她怎么竟如此害怕呢?她慢慢地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我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然后又把头低了下去,小声地说:“我,我妹妹也上体育课,我把鞋给她了。”这时,我愣住了,那一瞬间我难受得说不出话!我轻轻地抚着她的肩膀,希望能消除她的恐惧。那一节课,我调整了教学内容,改为了钻绳的游戏课。“言言同学,这节课你能不能当老师的小助手?”她摇了摇头。我看到这样的情景,便拉起她的手,将小绳的一端塞到了她的手里,说:“来吧,老师一人完成不了,你就帮帮老师吧,咱们一起把绳抬起来好吗?”虽然言言没有回答我,但是她紧紧地把绳攥在了手里,配合我抬起了小绳。“同学们,言言同学和老师为你们搭起了小桥,请大家从桥下钻过。”之后,我见缝插针,把言言安排进了团队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游戏。
课后,我向班主任了解了她的情况,言言姐妹的情况确实特殊。“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几年前妈妈离家出走,爸爸精神又有问题,姐妹俩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自尊心又特别强,不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班主任刘老师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三、案例剖析
每当想到言言那孤独而又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上课时的画面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本应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却经历了这样的家庭变故,心里该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这样的学生更应该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爱。
1.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监督。由于家庭问题,监护人对她的关爱不够,导致她学习成绩一般,容易被教师忽视,在体育课上总是躲到队伍最后,怕被同伴讥笑,认为自己不会做、做不好。久而久之,对集体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又由于成功经验少,自我效能感低,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集体之外的人。
2.言言性格孤僻、内向。她较少与同伴交流,她也没有朋友,课余时间从来不与其他学生一同玩耍,久而久之就难以融入班集体之中,成为班级中最特殊的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逃课和躲避练习也是能够理解的。
3.家庭条件困难。由于营养问题加上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言言比同龄的学生瘦小许多。她自认为低人一等、一无是处,如此一来,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长期缺乏锻炼,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案例策略
1.让师爱拥抱,弥补家庭情感缺失
教师的爱可以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可以温暖学生柔弱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首先,教师应该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当教师给学生一份爱心,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信赖。对于言言这类学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们、包容他们,需要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得更久一点儿。只有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才能融化他们内心的“冰山”。
2.让成功环绕,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
我有意识地为言言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学练机会,常常鼓励她再大胆一点儿、再自信一点儿。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我发现言言站在原地没有进行练习,就重新调整了分组情况,将言言安排在动作掌握情况最好且性格最开朗的一组队伍中。“同学们,你们也是小老师,咱们一起帮助言言完成前滚翻,好不好?”学生们在我的要求下保护帮助言言完成了前滚翻的尝试性练习。经过几轮练习,她进步非常大。“言言,你成功了,来跟老师击掌。”看到她微微上扬的嘴角,我会心地笑了。
3.让班级接纳,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心理品质,是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精神支柱。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一名学生都应该为之作贡献。凝聚力强的集体,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不久前,学校的冬季三项活动正在积极筹备,各班学生都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在选拔跳长绳的时候,我发现言言虽然总是跳断绳,但她个子小、身体轻,跳起来的动作连贯协调,只是进绳的时机和节奏掌握得较差。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给言言“开小灶”,并请其他学生协助摇绳。每天放学后,就有不同的学生带着言言来找我练习,我就站在她身后告诉她进绳的时机,并以拍打手掌作为信号,反复练习。最终在比赛中,三(2)班在跳长绳项目比赛中获得了第1名。被孤立的言言从未参加过班级的体育竞赛,这是她第1次为班级争夺荣誉。经历此次比赛,言言不再排斥体育活动,从此经常能看到她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游戏的身影。
4.让优势放大,增强人生优越感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師要善于发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特长展现在同伴面前,并放大他们的优势,给予他们信心,增强人生的成就感。
五、案例反思
从前的言言孤僻自卑、不善言谈,也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现在的她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前的言言心里“暗淡无光”,现在的她心里充满阳光,再也看不见她眉宇间流露的忧愁;从前学生们都排斥言言,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流,现在大家和她打成一片,还主动用省下的零用钱,资助她买了1双运动鞋,再也没有人嘲笑她家庭贫困,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经常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爱;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去爱。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给他们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搭建舞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予他们掌声和称赞,让他们收获成功、树立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第2个家,这是做“家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