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鉴赏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高考试题中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屡见不鲜,反衬是一种常见手法,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但学生对这种手法的把握依旧存在难度,特别是与对比的手法难以区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把握它的特点,拿到理想的分数。
【关键词】诗歌鉴赏;反衬;反衬类型
一、什么是反衬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主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是。例如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的凋零气氛,然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谐统一的象征么?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么?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一)区分对比与反衬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旁陪补的方法。 反衬表现法的运用,主次是极为分明的。应该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说来,反衬与对比是一对亲兄弟,是一对好姐妹,所以有很多诗歌反衬对比同时存在,答题时要仔细区分不要遗漏。
(二)了解反衬的常见类型
(1)以乐衬哀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的是羁旅异乡的感慨。一、二句诗写道:澄碧的江水之上,白色的鸟儿掠过江面低飞;青翠的山上,遍山红花开得像燃着的火苗一样。这两句诗,作者选取江、山、鸟、花四个明丽的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一幅赏心悦目的江山春景图。可作者的旨意却不在赞美江山春景。三、四句笔锋陡转,作者慨叹道:“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原来作者抒发的是“思归”之情,而一、二句所写的“乐景”则起了反衬作用。如此美好的春景尚且留不住作者的“归心”,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可见离乱留给作者的阴影是多么浓重,作者内心的离愁又是多么浓重!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以哀衬乐
如司空曙的《喜见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以哀衬乐,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3)以动写静
例如王维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静静的萍池,本是很不好写的,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来反衬萍池的幽静,富有生机。这全仗以动写静的功力。
(4)以动(声)衬静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徜徉其间,内心非常闲静,连细微的桂花(桂花有春桂、秋桂两种,这里应指春桂)从枝上落下都觉察到了;正在萌生万物的春山,作者感到的是一片空寂。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洒上银辉之时,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它们在山涧不时地发出叫声,这叫声显得那么清脆、悠远。为了传达置身春涧中的宁静的感受,作者通过“花落”、“月出”,特别是“鸟鸣”这些动态景象,既反衬出春涧的幽静、迷人,又使春涧绝不枯寂而显出内蕴生机。以动衬静,动静相映。“鸟鸣山更幽”包含着生活和艺术的辩证法。全诗从感觉、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反衬手法营造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寂静境界的向往。置身诗人描绘的静谧的境界之中,怎能不产生心如止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陶醉之感呢?
二 、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其手法。
第二步,分析其运用。就是要结合具体诗歌,具体阐述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是怎么运用的,并且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点明其作用。主要点出其情感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问: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4分)反衬。(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关键词】诗歌鉴赏;反衬;反衬类型
一、什么是反衬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主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是。例如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稀”、“辛荑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的凋零气氛,然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谐统一的象征么?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最爱么?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一)区分对比与反衬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旁陪补的方法。 反衬表现法的运用,主次是极为分明的。应该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 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说来,反衬与对比是一对亲兄弟,是一对好姐妹,所以有很多诗歌反衬对比同时存在,答题时要仔细区分不要遗漏。
(二)了解反衬的常见类型
(1)以乐衬哀
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的是羁旅异乡的感慨。一、二句诗写道:澄碧的江水之上,白色的鸟儿掠过江面低飞;青翠的山上,遍山红花开得像燃着的火苗一样。这两句诗,作者选取江、山、鸟、花四个明丽的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一幅赏心悦目的江山春景图。可作者的旨意却不在赞美江山春景。三、四句笔锋陡转,作者慨叹道:“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原来作者抒发的是“思归”之情,而一、二句所写的“乐景”则起了反衬作用。如此美好的春景尚且留不住作者的“归心”,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可见离乱留给作者的阴影是多么浓重,作者内心的离愁又是多么浓重!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以哀衬乐
如司空曙的《喜见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以哀衬乐,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3)以动写静
例如王维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静静的萍池,本是很不好写的,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来反衬萍池的幽静,富有生机。这全仗以动写静的功力。
(4)以动(声)衬静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徜徉其间,内心非常闲静,连细微的桂花(桂花有春桂、秋桂两种,这里应指春桂)从枝上落下都觉察到了;正在萌生万物的春山,作者感到的是一片空寂。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洒上银辉之时,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它们在山涧不时地发出叫声,这叫声显得那么清脆、悠远。为了传达置身春涧中的宁静的感受,作者通过“花落”、“月出”,特别是“鸟鸣”这些动态景象,既反衬出春涧的幽静、迷人,又使春涧绝不枯寂而显出内蕴生机。以动衬静,动静相映。“鸟鸣山更幽”包含着生活和艺术的辩证法。全诗从感觉、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反衬手法营造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寂静境界的向往。置身诗人描绘的静谧的境界之中,怎能不产生心如止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陶醉之感呢?
二 、分析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其手法。
第二步,分析其运用。就是要结合具体诗歌,具体阐述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是怎么运用的,并且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点明其作用。主要点出其情感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问: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4分)反衬。(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