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替身”作者引起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NDA_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突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呢?她变得活泼开朗以后,还是这样吗?
  小英是怎么上体育课的?
  在那演讲课上,小英讲述了她童年的什么故事?她童年的故事一定很精彩。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会把怎样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
  小英走上了讲台,同学们为什么鼓掌?小英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为什么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忧郁”是什么意思?小英忧郁吗?
  “我永远感谢这掌声”是什么意思?怎么感谢掌声?
  那位刚调来的老师是不是很凶?当小英不愿意上台演讲的时候,她一点儿也没有原谅她?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为什么需要掌声?比如我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最不希望听到掌声。
  我也是这么想,有一次我参加象棋比赛,结果输了,那时我需要的不是掌声,而是家长和老师的安慰。
  小英的故事你一直记得吗?你写下小英的故事为什么要以“掌声”为题呢?
  ……
  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让我感到穷于应付了。
  “替身”作者,这偶尔所得,不禁引起了我的教后思考。这节课上,学生读书、思考之所以表现得异常活跃,也许是因为教法新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许是他们需要这样“无教师”的课堂,无拘无束,童心放飞。面对课文的“作者”,特别好奇的小学生频频举起小手,都很想与“作者”进行对话,期待着能在读书与对话之间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这让我感到,只要适合学生的有效教法,便是好教法。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根据“作者”的话题读书,他们能聚精会神、兴趣盎然,似乎没有拘束和压抑,个个表现得那样随心所欲。如果“作者”善于煽情,巧于激趣,学生便能畅游文中,探幽寻秘,还能“旁逸斜出”,链接文外。可以这样说,老师这样“替身”作者,对学生读书思考收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
  那么,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其所用呢?经过多次尝试,我发现“替身”作者,可作为一种激趣导学的手段,灵活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布置预习时、讲读课文时、设计练习时,都能行之有效。
  例如,我是这样布置学生预习《槐乡五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假如老师就是这篇课文的作者,请你边读边想,写下你想采访我的所有问题。到了语文课上,采访我的问题真是稀奇古怪,无奇不有:
  你会做槐花饭吗?
  槐乡在哪?
  有一句话读不懂:“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香气不是酒,怎么会将人熏醉呢?
  你被槐乡的孩子拉到家中作客了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讲读课文时,为了让孩子与“我”分享槐乡的欢乐景象,“我”创设了畅游槐乡的情境,要求学生就文中的句段说说读后的想法,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说说对句子的理解与感悟,交流对槐乡的印象与赞颂,如此等等,学生乐此不疲。
  学完了这一课,我又以作者的名义,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记得曾经学过的《水乡歌》吗?背一背。我们刚从槐乡回来,我们能仿照《水乡歌》写一首《槐乡歌》吗?试试看。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槐乡歌》槐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槐乡成了花的海洋。//槐乡什么香?/——花香。/家家户户的槐花饭,/飘来清香、醇香、浓香。//槐乡什么白?/——花白。/似瑞雪初降,/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槐乡什么美?/——花美。/似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姑娘的发辫。//
  这首小诗虽然并不押韵,读起来也不是朗朗上口,但其中的每一句都来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也是与作者共同的赞美之情。每每看到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倾听着他们充满童趣的心声,我总是想,要用他们喜欢的学法,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毋庸讳言,信用危机已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并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国总理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的是市场经济,但不要市场社会."否则,信用危机将会演变成生存危机.
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
“一机在手,尽揽高速路况”,2014年5月,河南省许平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安林运营管理处以服务出行者便捷出行为出发点,以“高速+”为抓手,开通了安林高速微信公众号,满足出行者的
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管理学院决定于2018年5月上旬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第二期高速公路服务品牌研究班”.内容包括:品牌理论、核心要素和创建策略;品牌识别系统和形象设计;高
近日,沪杭甬高速公路萧山收费站加载了一套全自助智能收费机,支持银联IC卡和手机Pay自助缴费,操作不仅便捷,速度还非常快.车主需先在自助智能收费机的卡槽里插入高速通行卡,
根据WTO的协议,2005年之后,我国对银行、汽车、农业等行业的保护将终止.我国的企业需要从"加入WTO这些年也不过如此"的错觉中惊醒过来,清醒地认识2005年未来形势,确定对策.对
课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是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讨论为手段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课堂讨论在新课程理念下已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但还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讨论操之过急。问题一提出,教师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场面看似热闹,但结果却收效甚微。2、讨论次数过多。一有问题就讨论。用得过滥过多,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目标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成。3、讨论、合作
<正>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上,语重心长的提醒民营企业说,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创新和实践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打破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在教学中应由原来的主导地位转变成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形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向新型的教学模
战略成本管理(SCM)的思想起源于50年代,而相对完善的理论则形成于80年代,它是由英国学者首先提出的,美国学者发展了这一观点.而将战略成本管理付诸实践的却是日本企业界,并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