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之理论根本。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勾画了更美的蓝图——中国梦。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梦的内在关系问题现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论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辩证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梦;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与实践基础,不断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认同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我们发展奋斗的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梦提供了哲学依据
1.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梦生成的理论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的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梦生成的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唯物主义性质。唯物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它反映着人与人在现身生活中的交往模式。中国梦,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个虚幻的梦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它的提出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从物质条件层面来说,中国梦的提出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要求。
“全数关键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動力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交换方式的改变,以为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直接的彼此的斗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整个社会处于贫穷落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民生活困苦。只有彻底颠覆社会现实状况,缔结新的社会关系,人的追求与价值才能获得满足和实现。为了改变民族命运,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探索。
2.实践是中国梦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促成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促成社会关系发展的动力。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同时,他还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集中阐述了科学的生产力观点,换言之,也就说,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一定的生产关系状况和其它社会关系状况,并最终决定了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以及其它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中国梦的价值体现,只有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才能实现,只有依靠正确的社会发展动力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的坚持和发展。这是中国梦区别于柏拉图理想国的根本所在。我们说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史、发展史,革命了30年,建设了30年,改革了30年,邓小平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思想和观念,开阔了人的眼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在当代,改革开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实践基础。践行中国梦,积极倡导实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容的具体体现。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包含了五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需要我们慢慢积累经验与探索的过程。它不能只存在于我们所提出的一种虚无的观念和想象,它的价值生成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对党员干部而言,要勤政为民,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对人民群众而言,要崇尚劳动,依靠劳动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中国梦的理想蓝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中国梦的构筑提供了基本框架。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显著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加的注重。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我们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是民心所向和社会现实诉求的回应。中国梦不仅是全民族的目标,同时也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着重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统一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发展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党和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目的就是为了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坚定的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且明确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同时,还提出“持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这必须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共同积极早日的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将他政治哲学的理念移植到社会共同体理论之中,并进一步阐释了社会正义、自由、社会平等等内容,在关于政治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述中,更使人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希望。他用阶级关系来批判资本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共同体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核心。中国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有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中国梦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剖析的时候,指出人的本质要求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中国梦”的提出立足于中国现实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诉求,是符合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理论,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以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地位,确立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中国梦彰显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细化,唤醒了人民群众国家情节、民族情节。中国梦,也是人民自己个人的梦。 2.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升华
中国梦是新一届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一种价值追求目标,它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更深远、更广阔的角度延展了我们的理论研究空间:探索中国梦实现的方法、路径与措施,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实现中国道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我们从一个落后的、面临生死存忘之际的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华丽转身为世界瞩目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中国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实现“中国梦”,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支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且,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的统一,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中国梦实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有机结合。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个人的梦,是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它倡导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快乐,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属性,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中国梦”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历史现实、国情现实和发展现实,表述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语言与认知习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色传播优势。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需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梦”的内核与本质,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形式的道路模式。这条道路对中国而言,是最合适自身的发展途径;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成功的示例,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秋石.中国梦汇聚磅礴正能量[J].求是,2013(4).
[2]陈晋.中国道路中国梦[J].新湘评论,2013(5).
[3]陈金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及规律[J].改革与开放,2010(12).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作者簡介:
李玮(1988—),女,汉,籍贯:湖南双峰;职务: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教员;单位: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市委党校教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梦;历史唯物主义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与实践基础,不断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认同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我们发展奋斗的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梦提供了哲学依据
1.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梦生成的理论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的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梦生成的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唯物主义性质。唯物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它反映着人与人在现身生活中的交往模式。中国梦,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个虚幻的梦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它的提出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从物质条件层面来说,中国梦的提出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要求。
“全数关键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動力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交换方式的改变,以为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级直接的彼此的斗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整个社会处于贫穷落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民生活困苦。只有彻底颠覆社会现实状况,缔结新的社会关系,人的追求与价值才能获得满足和实现。为了改变民族命运,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探索。
2.实践是中国梦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促成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促成社会关系发展的动力。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同时,他还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集中阐述了科学的生产力观点,换言之,也就说,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一定的生产关系状况和其它社会关系状况,并最终决定了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以及其它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中国梦的价值体现,只有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才能实现,只有依靠正确的社会发展动力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的坚持和发展。这是中国梦区别于柏拉图理想国的根本所在。我们说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史、发展史,革命了30年,建设了30年,改革了30年,邓小平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思想和观念,开阔了人的眼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在当代,改革开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是中国梦价值生成的实践基础。践行中国梦,积极倡导实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内容的具体体现。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包含了五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需要我们慢慢积累经验与探索的过程。它不能只存在于我们所提出的一种虚无的观念和想象,它的价值生成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身体力行、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对党员干部而言,要勤政为民,努力提高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对人民群众而言,要崇尚劳动,依靠劳动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中国梦的理想蓝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中国梦的构筑提供了基本框架。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显著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加的注重。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我们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是民心所向和社会现实诉求的回应。中国梦不仅是全民族的目标,同时也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着重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统一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发展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党和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目的就是为了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坚定的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且明确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同时,还提出“持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这必须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共同积极早日的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将他政治哲学的理念移植到社会共同体理论之中,并进一步阐释了社会正义、自由、社会平等等内容,在关于政治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述中,更使人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希望。他用阶级关系来批判资本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立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共同体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核心。中国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有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中国梦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剖析的时候,指出人的本质要求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中国梦”的提出立足于中国现实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诉求,是符合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理论,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以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地位,确立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中国梦彰显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细化,唤醒了人民群众国家情节、民族情节。中国梦,也是人民自己个人的梦。 2.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升华
中国梦是新一届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一种价值追求目标,它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更深远、更广阔的角度延展了我们的理论研究空间:探索中国梦实现的方法、路径与措施,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实现中国道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我们从一个落后的、面临生死存忘之际的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华丽转身为世界瞩目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实践。“中国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实现“中国梦”,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支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完善,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且,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的统一,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重大意义。
中国梦实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有机结合。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个人的梦,是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它倡导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快乐,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属性,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中国梦”这一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历史现实、国情现实和发展现实,表述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语言与认知习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色传播优势。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需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梦”的内核与本质,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形式的道路模式。这条道路对中国而言,是最合适自身的发展途径;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成功的示例,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秋石.中国梦汇聚磅礴正能量[J].求是,2013(4).
[2]陈晋.中国道路中国梦[J].新湘评论,2013(5).
[3]陈金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及规律[J].改革与开放,2010(12).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作者簡介:
李玮(1988—),女,汉,籍贯:湖南双峰;职务: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教员;单位: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市委党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