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是种病?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镜头中的“我”
  自从手机从黑白变为彩色,从纯字转向图文,拍照行为便逐渐在大众中蔓延开来。自拍似乎是来自一种纯粹的内在动力,具备一定条件后,人们就这么不约而同自拍起来。宝宝们一定很好奇,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里有自拍吗?稍加考察我们就发现,“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一生有过无数自画像的梵高可谓是自拍的“先驱”,而最早的“自拍”可追溯到1523年,来自巴米加尼诺(意大利著名画家)的“凸镜中的自画像”(Parmlqianlno’s 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这些不正是我们现在标准的自拍吗?
  如今,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我们就能一秒获得一张“自画像”。一个网络调查发现,全世界可能一秒钟就有300个人在上传自拍照片,见惯了大世面的你看到这个数据应该也会惊一惊吧。强大的自拍欲望总是让人们情不自禁想“咔嚓一下”。
  网络盛行一句话“有图有真相”,照片被默认为证明“存在”的有效方式,尤其在我们身处的网络时代,上传近期状态成为社交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编辑文字,配上自拍,告诉朋友们“我在”,互相评论,寒暄生活与情绪,甚至不乏很多图文不匹配,不论发什么都要带上一张自拍的类型,时不时都要让大家看看自拍中的“我”。
  被“独宠”的自拍行为
  依据心理学理论分析,自拍是“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在自拍中我们将内心对自己的模糊定义具体化,在可视图片中明确“这就是我”。雅克拉康(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把婴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视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认识”,而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到“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仔细分析自拍本质,正是如此,通过自我认可和他人赞许,在互动反馈中获得更为“优越性”的自我认识,这样“愉快”的感受,何乐而不为?作为一种自我展示方式,自拍在修图软件的催化下,更摇身化为社交形象管理“要塞”,要认识一个人,先看看这个人的自拍吧。
  然而,我们展现自我形象的方式众多,为何多数人要“独宠”自拍?这就要从人的“自我掌控感”说起了。人有两种形象,一种是被动的身份形象,是我们在外界体验到的信息,比如朋友对你的评价,事物对你的反应等,这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你无法干涉别人的思想与行为;而另一种是主动的身份形象,是你想呈现给别人的形象,这显然是你基本可以控制的。虽然两者都不能概括为“全面的自我”,但自拍无疑就是“行动的”、可操纵的。我们在自拍中获得巨大的掌控感,满足了现实与臆想的需求,却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陷入自拍怪圈:用尽洪荒之力自拍,千里挑一,修图修到手软,最终一键发送到社交平台;还不断担心着“观众们”的反应,有了负面评论,心塞不已;计算着被赞多少,耗费大量心力与时间。
  小心“上瘾”的过度自恋
  对于自拍过度者,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自恋。确实,2015年波兰的一篇学术研究发现,将自拍传上社交网络与自恋特质有关,自拍越多的人越倾向于自恋。不过有意思的是,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上传更多的自拍,但相对而言,上传自拍的男性更可能是因为自恋。也就是说,对于广泛的自拍群体,自恋只是自拍的一部分原因。适当的自恋对于人而言是有益的,将促进你去展示、进取、保持乐观。但自拍过度,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就并非仅仅源于自恋了。
  新闻中时有曝出,某某在景点因自拍致死,某国少年因为无法拍出满意自拍而抑郁吞药自杀等等。随着令人震撼的自拍新闻不断增加,曾经还出现了一则火遍各大网站的国外报道:“国际医学资料显示,2014年7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据专家介绍说,这一精神疾病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层次即情景自拍型;第二个层次为严重自拍型;第三个层次为长期自拍型。”非常遗憾的是,这是一则虚假消息,这些说法都来自网站adobochronicle.com上出现在2014年3月31日的消息,而该网站的简介即是“您所读到的报道都是基于事实,除了谎言……”。该报道的传播,正是利用了一部分人对自拍的恐慌和不满以及对权威机构的信任。
  所以有惊无险,宝宝们又可以无忧无虑地自拍了。娱乐消遣无可厚非,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自拍成瘾者却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没有纳为某某精神病中,但却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社交关系。为了拥有一张展现完美形象的照片,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自拍上面;用餐、旅游、观看演出等生活的点点滴滴,被照片记录下来,但却失去了投入去体验此时此刻的机会。更有甚者,一天自拍200多张,忽视身边亲人、朋友的感受,丧失了朋友、学业、健康,还几乎丧命。
  别做沉溺镜像的“逃兵”
  有人说:自拍是因为害怕孤独,害怕被人遗忘。然而过度的自拍行为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筑起高墙”的罪魁祸首。自拍本是自我认识的一种途径,但却因为“滥用”让过度自拍者离“自我”越来越远。那么,我们能够怎样来防止或避免自拍“成瘾”呢?
  认清“镜像”中的自己。自拍可以作为自我展示的途径,可以视作生活瞬间的留念,也可以成为释放压力的方法。在惊喜自己也可以这样散发光芒的同时,不要过分沉浸其中。接纳真实的自己,要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因你的“缺陷”你才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你。接纳,不是逃避,也不是自嘲“照骗”,而是明白“自拍的你”只是很小一部分的自我。
  平和对待外界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看到的、所表达的,都是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和自我投射的,不要尝试去做让万人称道的“暴君”,这可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大工程。保持平和的心态,古语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虽不能这般“高大上”,但至少可以笑纳一切褒贬。
  这样的欢快自拍,才不是一种病呢!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测试用的FT3到IEC61850-9-2协议转换装置。该装置可接收IEC60044-8标准中规定的FT3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符合IEC61850-9-2标准的数字
对在一起220kV线路单相瞬时性接地故障中,虽然保护装置均正确动作,但是操作箱开关位置不正确显示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操作箱在合闸监视回路与合闸回路并接且取消操作箱防跳的
【正】 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 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争议,直接影响到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我国科幻小说,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其实,
我国传统文化璀璨而多彩,历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沉淀,传承下来诸多优秀的文明体系,传统色彩元素即是诸艺术体系中的一类艺术流派。从客观角度来讲,传统色彩元素丰富而多元,且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技,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教学都可以体现出产业化服务和中药现代化的思想。实验教学对课程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目的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双色球抽签的方式将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212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造影剂外渗及过敏反应预防性护理干预)与对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周期性麻痹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和中医诊断。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周期性麻痹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
复杂的公式、抽象的概念、奇妙的思维……数学,可能是让很多人都头疼的话题.那研究它们的数学家呢?在许多人眼里,他们似乎很神秘,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总是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与传统法在牙槽骨修整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牙槽修整术患者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法治疗,观察组
近年,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文坛逐渐引起关注,刘慈欣、郝景芳接连斩获“雨果奖”的喜讯更是令国内科幻界振奋不已,中国科幻似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不过国内科幻热潮兴起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