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工区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绘画是幼儿平常比较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十分喜欢涂鸦。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需要长期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创设具有艺术氛围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它的直观性,因而教室内外的装饰,特别是墙壁的装饰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有了这种氛围,幼儿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美工区的位置的选择最好是靠窗、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有较好的采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开放式的立体工具、材料柜、展示台,能让幼儿一目了然,便于材料工具的收放,兼顧展示幼儿平面和立体作品。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调动和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教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多种身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绘画技能。
三、丰富活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所以在创设美工区时,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让材料有暗示性,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如:我们为幼儿投放的绘画类材料有:绘画工具笔(蜡笔、水彩笔、勾线笔、毛笔),纸(报纸、宣纸、白纸、彩色纸、皱纹纸、海绵纸等)、颜料(丙烯、水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棉签、超轻粘土、抹布等;还投放一些生活材料如:树枝、石头、贝壳;废旧材料如:PVC管、蛋壳、水果网、木条、瓦片、酒瓶等,用于自创作品。还为幼儿准备了反穿衣,让幼儿创作时避免弄脏自己的衣物。如在秋天的话题中小朋友们做菊花,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绘画,可以用超轻粘土捏贴,可以用彩纸或者布剪贴,当然还可以用桔子的皮来做菊花,一幅作品中用多种材料组合创作,呈现不同的作品效果。
四、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首先表现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绘画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老师范画,幼儿模仿,长期下去,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还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埋没他们的艺术潜能。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使其展开想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五、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还可以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六、评价与展示,激发幼儿创作欲。
活动结束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保护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应多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绘画实践,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绘画是幼儿平常比较喜爱的一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十分喜欢涂鸦。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需要长期培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创设具有艺术氛围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它的直观性,因而教室内外的装饰,特别是墙壁的装饰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有了这种氛围,幼儿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美工区的位置的选择最好是靠窗、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有较好的采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开放式的立体工具、材料柜、展示台,能让幼儿一目了然,便于材料工具的收放,兼顧展示幼儿平面和立体作品。
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调动和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教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多种身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提升绘画技能。
三、丰富活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所以在创设美工区时,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让材料有暗示性,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推动幼儿的发展。
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如:我们为幼儿投放的绘画类材料有:绘画工具笔(蜡笔、水彩笔、勾线笔、毛笔),纸(报纸、宣纸、白纸、彩色纸、皱纹纸、海绵纸等)、颜料(丙烯、水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棉签、超轻粘土、抹布等;还投放一些生活材料如:树枝、石头、贝壳;废旧材料如:PVC管、蛋壳、水果网、木条、瓦片、酒瓶等,用于自创作品。还为幼儿准备了反穿衣,让幼儿创作时避免弄脏自己的衣物。如在秋天的话题中小朋友们做菊花,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绘画,可以用超轻粘土捏贴,可以用彩纸或者布剪贴,当然还可以用桔子的皮来做菊花,一幅作品中用多种材料组合创作,呈现不同的作品效果。
四、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首先表现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绘画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如果我们还像以前一样,老师范画,幼儿模仿,长期下去,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还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埋没他们的艺术潜能。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使其展开想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五、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还可以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六、评价与展示,激发幼儿创作欲。
活动结束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保护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应多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绘画实践,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