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走过了十多年,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课堂的研究,通过思考、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逐步使课堂精致、高效、灵动、智慧,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不久前,本人执教了苏教版一下《识字8》,这一课前后的多次教学,使我有了很多的思考与收获:
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贯穿教学始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也是课程标准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一课先后五次设计、修改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始终关注的目标。如课前“聪”字的谈话呈现:我们小朋友都有几件宝贝,那就是眼、耳、手、口、心,上课时我们用耳朵听(板书:耳),用眼睛看(板书:两点),用嘴巴说(板书:口),用心来想(板书:心)瞧!就合成了一个字——聪,我们的汉字真有趣!做到了这四点,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今天能看到更多聪明孩子的精彩表现!这样的课前谈话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上课时听说读写等方面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聪”的合成过程也让学生感受了汉字的奇妙,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始终不断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保持,并给予适时的表扬,以鼓励习惯好的孩子能够继续保持,引导学生能及时校正自身的行为。
二、以久违的教具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不知从何时起,卡片、转盘等一些本真的教具悄悄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也让课堂热闹了不少,然而学生却缺少了动手实践与操作的机会。
三、以探寻形声字的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识字8》是一篇采用形声字归类方法进行的识字,探寻形声字“清、晴、睛、请、情、蜻”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问题之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这类字的特点,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字、才会正确运用这些字,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汉字的能力,一味地“告诉”是不能被学生“记住”的,完全放手又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方向。采用由扶到放的识字策略则能够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思考再实践的坡度,这样变化的形式可以让他们既感兴趣又学得高效。“扶”的环节以“青”和“日”组合成的“晴”字为例,再从“晴的意思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识字;“放”的环节让学生从“晴”字的认知方法进行迁移,从探寻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来逐步认识并掌握它们。从最终的课堂效果看,这样的设计是科学有效的。
(一)变两步识字为三步识字,体现由扶到放的识字策略
识字策略的优化是提高识字课堂效率的关键。这节课中引导学生有效识字是教学重点。初次试教分两步:第一步由我来转出第一个形声字“清”,通过读、组词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意思和偏旁的关系,了解区分形声字的方法。第二步,学生分组转转盘,小组合作解决字词认读。试教时发现:分组时学生注意力被转盘吸引了,玩的多,思考的少,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番深入思考后,我将转盘识字部分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分三步走:第一步由我来转出第一个形声字“清”并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形声字;第二步,请一名表现好的学生来转转盘,逐步将“清”字的学习所得迁移,尝试发现、理解“晴”和日字旁的关系。第三步,请四位课堂表现好的孩子将其余四个偏旁与“青”合成的字“转”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读字词解决认读,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学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发现这些字的特点,以准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避免错别字。至此,这样的一个坡度的设计,教学这六个形声字的过程经历了由扶到放、一唱三叹的过程。
(二)变简单复习为唤醒旧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旧知对新知的牵引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对比联系结合的过程。在初次设计的复习环节中,我只关注了“青”字的认读和组词,缺少了有效的复习。因此我在改进后的复习导入环节这样安排:我们在识字4中玩过转盘识字游戏还记得吗?“也”这个基本字在转盘游戏中和四个偏旁合成了四个字(出示,再认读),它们的意思都和偏旁有关,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它形声字。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习今天的形声字,学生有了旧知的思维基础,对于进一步认识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掌握“清、晴、睛、请、情、蜻”就容易多了。
(三)变单一指导为指导自学相结合,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
初次试教的写字环节安排的“晴、睛、情”三个生字,在指导中,先比较偏旁,再对字的右半部分做一些提醒。总觉得这种单一的写字指导方式不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有效提高,如何能让学生通过指导提升写字能力?学以致用很重要。改进后,改变了“就字论字”的单一指导方式。教学时,先指导目字旁和竖心旁这两个新的偏旁,以及含有这两个新偏旁的字——睛和情,“青”上学期已经学过,指导时提醒了两个注意点:三横的距离、月字底的起笔。学“晴”字时,考虑到日字旁和“青”的写法都已经学过了,且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所以大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学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写字效果看,三个字的书写要领学生已基本掌握,大多數学生能将这三个字写工整,结构摆布合理,笔画到位。
课堂在一次次研读、试教、反思以及改进中,逐步彰显出科学、合理、智慧,我也在一次次试教、反思、调整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这样的过程弥足珍贵!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
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贯穿教学始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也是课程标准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一课先后五次设计、修改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始终关注的目标。如课前“聪”字的谈话呈现:我们小朋友都有几件宝贝,那就是眼、耳、手、口、心,上课时我们用耳朵听(板书:耳),用眼睛看(板书:两点),用嘴巴说(板书:口),用心来想(板书:心)瞧!就合成了一个字——聪,我们的汉字真有趣!做到了这四点,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今天能看到更多聪明孩子的精彩表现!这样的课前谈话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上课时听说读写等方面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聪”的合成过程也让学生感受了汉字的奇妙,激发了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始终不断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保持,并给予适时的表扬,以鼓励习惯好的孩子能够继续保持,引导学生能及时校正自身的行为。
二、以久违的教具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不知从何时起,卡片、转盘等一些本真的教具悄悄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也让课堂热闹了不少,然而学生却缺少了动手实践与操作的机会。
三、以探寻形声字的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识字8》是一篇采用形声字归类方法进行的识字,探寻形声字“清、晴、睛、请、情、蜻”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问题之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这类字的特点,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字、才会正确运用这些字,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错别字。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汉字的能力,一味地“告诉”是不能被学生“记住”的,完全放手又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方向。采用由扶到放的识字策略则能够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思考再实践的坡度,这样变化的形式可以让他们既感兴趣又学得高效。“扶”的环节以“青”和“日”组合成的“晴”字为例,再从“晴的意思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识字;“放”的环节让学生从“晴”字的认知方法进行迁移,从探寻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来逐步认识并掌握它们。从最终的课堂效果看,这样的设计是科学有效的。
(一)变两步识字为三步识字,体现由扶到放的识字策略
识字策略的优化是提高识字课堂效率的关键。这节课中引导学生有效识字是教学重点。初次试教分两步:第一步由我来转出第一个形声字“清”,通过读、组词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意思和偏旁的关系,了解区分形声字的方法。第二步,学生分组转转盘,小组合作解决字词认读。试教时发现:分组时学生注意力被转盘吸引了,玩的多,思考的少,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一番深入思考后,我将转盘识字部分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分三步走:第一步由我来转出第一个形声字“清”并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形声字;第二步,请一名表现好的学生来转转盘,逐步将“清”字的学习所得迁移,尝试发现、理解“晴”和日字旁的关系。第三步,请四位课堂表现好的孩子将其余四个偏旁与“青”合成的字“转”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读字词解决认读,在此基础上,利用已学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发现这些字的特点,以准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避免错别字。至此,这样的一个坡度的设计,教学这六个形声字的过程经历了由扶到放、一唱三叹的过程。
(二)变简单复习为唤醒旧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旧知对新知的牵引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对比联系结合的过程。在初次设计的复习环节中,我只关注了“青”字的认读和组词,缺少了有效的复习。因此我在改进后的复习导入环节这样安排:我们在识字4中玩过转盘识字游戏还记得吗?“也”这个基本字在转盘游戏中和四个偏旁合成了四个字(出示,再认读),它们的意思都和偏旁有关,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它形声字。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习今天的形声字,学生有了旧知的思维基础,对于进一步认识并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掌握“清、晴、睛、请、情、蜻”就容易多了。
(三)变单一指导为指导自学相结合,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
初次试教的写字环节安排的“晴、睛、情”三个生字,在指导中,先比较偏旁,再对字的右半部分做一些提醒。总觉得这种单一的写字指导方式不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有效提高,如何能让学生通过指导提升写字能力?学以致用很重要。改进后,改变了“就字论字”的单一指导方式。教学时,先指导目字旁和竖心旁这两个新的偏旁,以及含有这两个新偏旁的字——睛和情,“青”上学期已经学过,指导时提醒了两个注意点:三横的距离、月字底的起笔。学“晴”字时,考虑到日字旁和“青”的写法都已经学过了,且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所以大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学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写字效果看,三个字的书写要领学生已基本掌握,大多數学生能将这三个字写工整,结构摆布合理,笔画到位。
课堂在一次次研读、试教、反思以及改进中,逐步彰显出科学、合理、智慧,我也在一次次试教、反思、调整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这样的过程弥足珍贵!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