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师都能遇到所谓的“差生”问题,而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细致的关怀,使“差生”转换为优等生,是我们教师共同的心愿。然而,教师如果不注意引导,使学生反复处于失败之中,就会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心态,从而丧失了学习上的信心,以致成为“差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通过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反复成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获得成功的决心。
一、让成功的心灵之火燃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人人都有上进心,人人都渴望成功,只不过差生的上进心往往被失败的情绪笼罩着,被
一次次的失败消磨掉了。如何让成功的心灵之火燃烧呢?我们首先要明白差生之所以经常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实力、缺乏基础,而是缺乏一份自信,一份解决问题的勇气,一种渴求成功的欲望。许多时候,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大多没有尝试、没有努力,就甘愿品尝失败的苦果了。而教师,也往往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而放弃了努力。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不坠入“差”的深渊呢?因此,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点燃学生渴求成功的心灵之火,让学生重新鼓起上进的勇气。
首先,我们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通过教师的爱心、细心、耐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笨”学生像“聪明”学生那样学习。大量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不大的。鉴于此,我们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能够学习好,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选择好未来的成功之路。
其次,要为“差生”设置好成功的阶梯。虽然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些所谓的差生毕竟在学习基础、学习品质上与优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师要遵循成功教育“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原则,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人为地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促进学生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反复的成功中成长。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
二、让“差生”在尝试中获取成功的愉悦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道出了尝试教学法的真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首先,要巧妙地准备练习题,减小学习新知识的坡度,使“差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出,引导他们各自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初步树立学好新知识的自信心。教学的第二步就是让“差生”尝试根据当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尝试题,让“差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学生从过去被动地听转化为主动地学,再也不是坐在冷板凳上被动地听和记了。课堂中的角色变了,心态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检查,给予“差生”更多的辅导机会,让“差生”在老师扶一把的基础上也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第二次尝试练习时,教师为“差生”设计的练习题应与当堂所学练习题内容相符,为他们巩固本节知识;中等生的练习题与例题原形稍有变化,可扩展到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优等生的习题设计层次较高,难度较大,借以给优等生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这样,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既给差生创造了一个勇敢探索的机会,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运用鼓励性评价使“差生”体会成功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差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哪怕是一点点的想法、提问也不放过,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带着成功的心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在作业布置与单元测验中要注意运用分层评价、分层激励的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作业的分层有两个标准:一种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内容的题;另一种是综合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达到分类提高的目的。在单元测试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设立A、B、C三类题目,差生只要做对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就可得满分;对中等生的要求稍有提高;而能力强的学生则必须做综合类型的试题。这些代表不同数量的满分,表示不同层次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功,都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同时,要鼓励学生向解决更高层次的题目努力,凡是完成的就给予奖励。
成功教育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心态和对获取成功的自信,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因材施教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我们的教育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的差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具体教育措施,切实提高育人的效果。■
一、让成功的心灵之火燃烧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人人都有上进心,人人都渴望成功,只不过差生的上进心往往被失败的情绪笼罩着,被
一次次的失败消磨掉了。如何让成功的心灵之火燃烧呢?我们首先要明白差生之所以经常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实力、缺乏基础,而是缺乏一份自信,一份解决问题的勇气,一种渴求成功的欲望。许多时候,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学生大多没有尝试、没有努力,就甘愿品尝失败的苦果了。而教师,也往往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而放弃了努力。长此以往,学生怎么能不坠入“差”的深渊呢?因此,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点燃学生渴求成功的心灵之火,让学生重新鼓起上进的勇气。
首先,我们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通过教师的爱心、细心、耐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笨”学生像“聪明”学生那样学习。大量的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不大的。鉴于此,我们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能够学习好,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选择好未来的成功之路。
其次,要为“差生”设置好成功的阶梯。虽然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些所谓的差生毕竟在学习基础、学习品质上与优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师要遵循成功教育“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原则,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人为地创造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促进学生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反复的成功中成长。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
二、让“差生”在尝试中获取成功的愉悦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道出了尝试教学法的真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首先,要巧妙地准备练习题,减小学习新知识的坡度,使“差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出,引导他们各自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初步树立学好新知识的自信心。教学的第二步就是让“差生”尝试根据当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尝试题,让“差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学生从过去被动地听转化为主动地学,再也不是坐在冷板凳上被动地听和记了。课堂中的角色变了,心态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巡回检查,给予“差生”更多的辅导机会,让“差生”在老师扶一把的基础上也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第二次尝试练习时,教师为“差生”设计的练习题应与当堂所学练习题内容相符,为他们巩固本节知识;中等生的练习题与例题原形稍有变化,可扩展到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优等生的习题设计层次较高,难度较大,借以给优等生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这样,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既给差生创造了一个勇敢探索的机会,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运用鼓励性评价使“差生”体会成功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对“差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哪怕是一点点的想法、提问也不放过,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带着成功的心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在作业布置与单元测验中要注意运用分层评价、分层激励的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作业的分层有两个标准:一种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内容的题;另一种是综合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达到分类提高的目的。在单元测试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设立A、B、C三类题目,差生只要做对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就可得满分;对中等生的要求稍有提高;而能力强的学生则必须做综合类型的试题。这些代表不同数量的满分,表示不同层次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功,都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同时,要鼓励学生向解决更高层次的题目努力,凡是完成的就给予奖励。
成功教育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心态和对获取成功的自信,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因材施教更进一步的要求是我们的教育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的差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具体教育措施,切实提高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