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 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8.6 个月,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髌骨脱位无复发。术后X线检查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23.2°±5.1°的改善为3.3°±3.1°(p<0.01),髌骨外侧面张开角从术前的-2.1°±4.2°改善为术后的10.8°±2.8°(p<0.01)。术后1年根据Insal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11膝,良3膝,可2膝,优良率达87.5%。 结论:关节镜下进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防止复发,恢复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关节镜;自体肌腱;重建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with autogenous long fibular muscle tendon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Methods: 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lateral patellofemoral retinaculum loosenin and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gautologous long fibular muscle tend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6-12 months ,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time of 8.6 months, investigate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and knee limb subjective symptoms and overall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followed up for 6-12 months ,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time of 8.6 months. No recurrence of patellar dislocation. Postoperative X-ray comparison, patella-femoral trochlear angle improve from preoperative 23.2°±5.1°to 3.3°±3.1°(p<0.01), the outer surface patella opening angle from -2.1°±4.2°to 10.8°±2.8° (p <0.01). After 1 year Insall knee score based on criteria, 11 knees were excellent , 3 good knee , the excellent rate was 87.5%.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lateral patellofemoral retinaculum loosenin and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gautologous long fibular muscle tendon can effectively treat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 and restore knee function .
  Keywords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 arthroscopy ; autologous tendon ; reconstruction
  髌骨脱位涉及许多与髌骨、股骨髁、胫骨相关的解剖因素,加上对外伤性脱位及复发性脱位的机制理解不一,在治疗上存在较大分歧。多次反复脱位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滑膜肥厚、髌骨软骨发生变性、骨性关节炎、骨软骨游离体等,因此多数作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而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很多,有软组织结构手术、骨性结构手术及联合手术等。2010 年 4 月-2013 年 12月,我院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式治疗1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 年 4 月-2013 年 12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3-30岁,平均19.8 岁。所有病例初次脱位均为间接暴力, 发生于膝关节的突然屈伸活动过程中,术前平均脱位次数均超过3次。其中左侧7膝,右侧9膝。患者均为向外侧脱位,且脱位后均可手法复位。体格检查所有患者恐惧试验阳性,髌骨内移活动度,Ⅰ度例,正常例,小于Ⅱ度例,膝关节内外侧及前后向无明显不稳定。在16例病例中,男性患者患膝Q 角平均值为(13.9±0.4)°,女性患者为(21.5±0.5),均明显高于正常 Q 角值。
  1.2 影像学测量
  本组术前均完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屈膝45°髌骨轴位片、双下肢全长片、双膝关节屈曲30°位CT成像及MRI等。屈膝45°髌骨轴位X线片上测量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和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在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计算髌腱/髌骨长度。CT扫描或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髌股关节间隙不对称,外侧狭窄,内侧增宽(图)。MRI检查发现除髌骨脱位表现外, 还可见内侧支持结构撕裂征象,关节软骨信号异常,呈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表现及关节腔积液。
  1.3 手术方法
  本组16例患者均采用连硬外麻醉,取膝关节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常规关节镜检查,包括髌股关节间隙,软骨、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情况。
  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将关节镜放置于前内侧入口, 在前外侧入口放入射频等离子刀, 在髌骨外上方穿入一枚针头作为标志,由近端向远端行外侧支持带松解, 在直视下切断外侧支持带纤维, 直至皮下脂肪外露。在术中不断用手指向内侧推移髌骨,检查其内、外侧活动度, 并与术前以及对侧相对比,同时尝试翻转髌骨。当髌骨向内侧推移超过 1.5 cm、向外翻转可达 45°,说明松解充分。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取下自体腓骨长肌腱一半,两端各编织缝合2㎝,于髌骨内侧缘钻孔建立骨隧道,将肌腱一端从髌骨内侧缘通道口拉入,从骨道外侧口拉出后反折,紧贴髌骨前表面将肌腱拉回,屈膝90°,复位髌骨至滑车中央。在膝关节内侧仔细触摸股骨内上髁和内收肌结节,在其前缘作纵切口,长3cm。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股骨隧道位于内收肌结节和股骨内上髁中点。自该点由内向外打入1枚针位带孔导针,其方向呈斜向外上指向股骨外髁。根据腓骨长肌腱粗细使用6-7 mm空心钻头制作股骨隧道。使用长弯钳经过髌骨切口在扩张部深层分离膝关节内侧软组织结构,制备软组织隧道,移植物将通过软组织隧道到达股骨止点。将肌腱两端的编织线经导针牵入股骨隧道,在关节镜监视下调整肌腱的张力,观察膝关节不同屈伸角度下髌骨的运动轨迹和髌股关节的对应解剖关系。最后屈膝60°,用施乐辉增强型羟基磷灰石可吸收界面螺钉将肌腱端固定于股骨内侧髁的骨隧道内。
  1.4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肢伸膝位固定,术后第2 天即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轻度推动髌骨锻炼,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唑林48小时,术后1周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2周后行膝关节0°-45°主动屈伸运动,3-4周后行膝关节0°-90°主动屈伸运动,5-6周后行膝关节0°-120°主动屈伸运动;4周后逐渐开始部分负重运动,一般在术后6-8周逐渐去除拐杖或支具,从而完全负重。
  1.5统计学方法
  术后12个月复查轴位X线平片测量外侧髌股角及髌骨外移度,并与术前测量值进行配对检验,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最后随访时,髌骨脱位无复发,无脱位恐惧感。2例仍有膝关节前侧疼痛,1膝出现髌骨内侧紧绷牵拉感,经理疗锻炼后均逐渐消失或好转。术后X线检查对比发现,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23.2°±5.1°的改善为3.3°±3.1°(p<0.01),髌骨外侧面张开角从术前的-2.1°±4.2°改善为术后的10.8°±2.8°(p<0.01)。术后1年根据Insal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11膝,良3膝,可2膝,优良率达87.5%。
  3讨论
  任何使Q角增加的因素都是造成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原因,而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是维持髌股关节动力性和静态性稳定的重要因素。Q角正常值:男性为8°-10°,女性为10-20°。股外侧肌与股骨的额状面呈7°-10°角,构成向外侧牵拉的力量,伸膝时膝关节外翻角使髌股关节受到向外牵拉的力量。股内侧肌长头肌纤维与斜头肌纤维分别以15°~18°角和50°~55°角向内侧牵拉髌股关节。股内侧肌斜头的牵拉力和外侧支持带的张力,是维持髌骨在股骨髁间滑车中正常滑动的力量。若股四头肌力和髌股支持带的力量不平衡,可以造成髌骨的运动轨迹改变, 髌骨长期处于向外脱位的倾向,增加髌股关节软骨面的压应力,容易导致关节软骨退变。本组病例术前均常规进行下肢全长或者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和屈膝45°髌骨轴位X线检查,测量和观察下肢的对线状况、Q角和髌骨与股骨髁的发育形态,排除因骨骼发育因素导致的易发因素,如发现髌骨和股骨滑车沟存在发育异常、Q角增大,则存在髌骨外脱趋势,建议施行截骨或胫骨结节移位等矫形手术。
  解剖性或者生理性Q角增大、股骨外髁发育不良等异常是真正的致病因素。然而,对于已经出现髌骨脱位的患者,Q角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出髌骨的病理动力状态。因为这些患者在进行体检时髌骨处于外侧偏移状态,测量出的Q角往往较小,如果根据这一角度得出不进行胫骨结节内移的决定,就会造成失误。术后由于髌骨回到正常位置,即使同时进行了胫骨结节内移,Q角反而有较术前加大的可能,或者较术前改变不大,因此通过手术前后Q角的改变来判定治疗结果并不准确。术后髌骨脱位复发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髌骨轴位X线片上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和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的改变,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治疗结果。
  对于急性髌骨脱位,传统多行保守治疗,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于伸直位4~6周, 避免早期主动屈膝锻炼,但脱位容易复发,最终发展成复发性髌骨脱位。对急性髌骨脱位分别采用支具、石膏或者绷带固定,再脱位发生率达44%,19%的患者存在髌股关节疼痛或者半脱位,只有37%的患者无症状[2]。存在解剖异常者和年轻患者更容易复发[3]。复发性髌骨脱位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因脱位或半脱位复发造成的软骨进一步损伤或者退变。本组术中髌骨软骨缺损、退变发生率高,说明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部分患者仍有膝关节疼痛,我们认为与软骨损伤有关。本组研究仅为短期随访结果,远期预后还有待观察。
  仅行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的患者,其成功率仅有70%左右;而对该类患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其患者满意率可达96.4%[4],明显高于前者,从而认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应当行外侧广泛软组织松解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
  同种异体移植物的使用在手术成本、存在传播疾病风险、移植物的处理及其对移植物强度的影响、免疫排斥和临床疗效等方面尚不确切。因此我们选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成本低、疗效确切等优点。而自体肌腱重建并发症包括再脱位、髌骨骨折、重建解剖位置偏差、过紧等,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5.6],为了避免此类并发症,本组病例在重建韧带时保持膝关节屈曲50-60°位时拧入界面螺钉[7]。
  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均属近侧矫正技术,通过该方法能够增加股内侧肌对髌骨的牵扯,从而在解剖性Q角无改变的情况下减小生理性Q角。然而,一项统计研究显示,该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1%,包括髌骨骨折、重建失败、髌骨不稳、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8]。
  总之,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最佳手术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最大程度地恢复了生物力学特性,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恢复快,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不失为一种有明显疗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Arnbj?rnsson A1, Egund N, Rydling O, Stockerup R, Ryd L.Long-term results of conservative and operative treat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 1992 Jan;74(1):140-2.
  2. Maenpaa H, Lehto MU. Patellar dislocation: the long- term results o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in 100 patients. Am J Sports Med, 1997,25: 213- 221.
  3. Maenpaa H, Lehto MU. Patellar dislocation: the long- term results of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in 100 patients. Am J Sports Med, 1997,25: 213- 221.
  4. Sobhy MH1, Mahran MA, Kamel EM.Midterm results of combined patellofemoral and patellotibial ligaments reconstruction in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2013 May;23(4):465-70.
  5. Shah JN, Howard JS, Flanigan DC, Brophy RH, Carey JL,Lattermann 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lications and failures associated with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Am J Sports Med 2012;40:1916-1923..
  6. Bollier M, Fulkerson J, Cosgarea A, Tanaka M. Technical failure of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rthroscopy 2011;27:1153-1159.
  7. Wylie JD, Burks RT.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semitendinosus autograft. Arthrosc Tech. 2013 Oct 17;2(4):e417-21.
  8. Shah JN1, Howard JS, Flanigan DC, Brophy RH, Carey JL, Lattermann C.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lications and failures associated with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or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Am J Sports Med. 2012 Aug;40(8):1916-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3种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的1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卡铂+多西他赛;B组:卡铂+吉西他滨;C组: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采取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三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三组的对分析,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0.0%,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5.3%,C组的临床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1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9例,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B组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对比。方法: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时将以往收治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3±5.4)min,对照组为(38.4±5.1)min,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婴幼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前期行小剂量西地兰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儿展开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西地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心衰发生率为9.30%较对照组的39.53%低,两组患儿在心衰率、治疗总有效率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的特点和价值。方法:选取3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Ⅱ型糖尿病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共2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颈动脉病变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结果:Ⅱ型糖尿病组的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 探究中医抗癌扶正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抗癌扶正法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χ2=11.2571(P=0.0008);临床症状缓解比较χ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小陷胸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征、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消失时间和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患者TC、TG、LDL-C也明显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利用 CT、MRI影像技术来对颈部出现的肿块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颈部肿块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数据资料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12月的50例颈部肿块患者,比较所有患者的MRI跟CT资料,分析其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出现了囊性淋巴管瘤8例、甲状旁腺腺瘤11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12例,神经源性颈部肿块19例,且两种影像资料数据基本一致,表现为囊实性、囊性肿块。结论:CT、MRI影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收治的2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住院出生的21例非败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取其桡动脉血送检,比较分析其PCT水平、hsCRP水平以及血培养、血常规指标。结果 : 观察组异常指标例数上,在PCT水平、hsCRP水平以及血培养、血常规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PCT敏感度为81.0%,特异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