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样,个体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异。他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发展历程模式、生理组织结构、心理需求要素、人格结构发展、社会适应内容需求相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存在身心缺陷、自身障碍妨碍正常学习、有更明显的个体差异,都需要特殊教育。
【关键词】培智新生 班级管理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09-02
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个体性差异明显,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长教育观念差异较大,学前康复程度不一,生活自理能力强弱不均。特殊教育学校新招收的培智新生(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要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家长、老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帮助培智新生尽快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文明、安全、良好的时间观念等行为习惯,需要特教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及家长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特教观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权益。身为一名特教老师,要有先进的特教理念,科学的教育、康复方法。从心底里接纳认可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障儿童,了解他们身体的各种病症及表现出来的多种行为特征,同时还要拥有一颗同情心,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体谅家长的不易。
(一)了解学生的各种病症及行为特征
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类型大多都是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孤独症障碍谱系儿童。新生班班主任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学习熟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基本病症及行为习惯共性,了解各类学生的行为特点及常见应对策略。
例如:你所在班级的脑瘫学生急需要解决的是感统问题还是语言问题;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急需解决行为问题;孤独症障碍儿童常见的行为特征及有效沟通方式等常识。
(二)释放残障孩子的天性
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样,个体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异。他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发展历程模式、生理组织结构、心理需求要素、人格结构发展、社会适应内容需求相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存在身心缺陷、自身障碍妨碍正常学习、有更明显的个体间差异。接纳每一个残障孩子的共性和差异,特教老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认知、人格发育特征,让学生释放自己孩童的天性;要理解学生本阶段的行为并给予他们成长空间,允许残障学生在学校犯错误,在摸索中成长。
二、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一)做怎样的特教老师
爱是情感的基础,身为特教人“会爱人、不惜爱”,有益于深化学生个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很多残障儿童家庭情况复杂、情感缺失,心底里特別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护,渴望与人肢体接触。在平时的生活中,当你友好的摸摸他的脸、拉拉他的手或抱抱他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在告诉你他对你的认可和喜欢。
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设定好与学生交往的界限,对学生做到心软亦心硬,言出必行。在细心、耐心,友爱的基础上,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做个儒雅有魅力的特教教师[1]。
(二)给班级、学生正确定位
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工作的直接体现,各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可谓百花齐放。每个班的班风班训直接诠释着班主任的育人思想和班级奋斗目标。根据学生程度和认知特点,班主任要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明确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心做好班级文化育人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给学生创建一个校园之家。
三、习惯养成天天抓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在学校教育中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蓝本。尤其是培智低年级新生,学生心智水平普遍较低,模仿能力较强,入校后才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各种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言语行为随意化对学生产生误导。
(二)建立时间观念
酒泉地区培智新生接收学前教育情况基本为零,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在康复机构做过基础性的康复训练,这些孩子了解简单的课堂常规,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自由生活,行动随意。入校后教师要及时给培智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培养他们初步的规矩意识,训练学生上下课礼仪规范,使其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培养学生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各种习惯
同伴互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教师应在培智学生同伴中树立榜样,强化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做卫生清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干净的孩子惹人爱,培智学生干净整洁的双手、脸庞、衣着和文明有礼的行为,也有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赢得他人的好感。
四、家校共建,全体总动员
(一)家长陪读陪什么
培智新生入校,家长陪读是必经阶段。新生步入一个崭新的环境,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容易出现情绪暴躁、焦虑、过度依恋等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每个班级培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一一照看到。面对培智新生,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做好思想准备耐得住麻烦,接受为期一周、一个月课堂无序混乱的状态。
陪读过程中家长在课堂教学的过度参与会影响学生,家长嘈杂的声音对学生也是一种干扰。陪读期间有的家长包揽学生的各项大小事情,和学生形影不离,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新生家长在陪读期间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老师做好分工与配合,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出面协助负责管理学生即可,对孩子早日放手及时抽身。
(二)人人参与,全员育人
新生入校后,生活场所比较广泛,有教室、食堂、宿舍,操场等活动场地,每个岗位负责人员都要积极关注学生,共同培养和纠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杜绝出现教育学生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的这种现象。各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及其它岗位工作人员要及时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在校园内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家长育儿素质
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教学校家长对孩子期望值普遍较低,且不注重家庭教育。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培训,转变家长对残障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态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在平时的家校共建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和遵守的规则,家长也必须做到并给学生做好引领和示范。例如学生排队,家长也要排队等,不断强化学生家长的规矩意识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共建共同为残障儿童的成长添砖加瓦[2]。
五、好心态好结果
特教教师每天和不同病症、不同障碍程度的孩子朝昔相处,心情、思想意识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做一名心理健康、三观端正的老师,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做到正确看待学生问题,谨记学生所有的行为、情绪问题都是他们自身的特点,面对不可改变的外界因素做到尽力而为,不苛责自己,不让自己成为焦虑、压抑、暴躁的代言人。
培智新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考验老师、也考验家长。让培智新生顺利的喜欢上学校,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学校各个岗位教师的相互支持。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里人人为残障儿童的教育敬献绵薄之力,人人悉心教导残障孩子,相信残障儿童的成长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8.5.
[2]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1.
作者简介:
王莉娟,女,汉族,甘肃天水人,酒泉特殊教育学校二级教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研究。
【关键词】培智新生 班级管理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09-02
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个体性差异明显,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长教育观念差异较大,学前康复程度不一,生活自理能力强弱不均。特殊教育学校新招收的培智新生(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要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家长、老师、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帮助培智新生尽快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文明、安全、良好的时间观念等行为习惯,需要特教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及家长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特教观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规定的权益。身为一名特教老师,要有先进的特教理念,科学的教育、康复方法。从心底里接纳认可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障儿童,了解他们身体的各种病症及表现出来的多种行为特征,同时还要拥有一颗同情心,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体谅家长的不易。
(一)了解学生的各种病症及行为特征
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类型大多都是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孤独症障碍谱系儿童。新生班班主任应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学习熟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的基本病症及行为习惯共性,了解各类学生的行为特点及常见应对策略。
例如:你所在班级的脑瘫学生急需要解决的是感统问题还是语言问题;智力发育迟缓儿童急需解决行为问题;孤独症障碍儿童常见的行为特征及有效沟通方式等常识。
(二)释放残障孩子的天性
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样,个体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异。他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发展历程模式、生理组织结构、心理需求要素、人格结构发展、社会适应内容需求相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存在身心缺陷、自身障碍妨碍正常学习、有更明显的个体间差异。接纳每一个残障孩子的共性和差异,特教老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认知、人格发育特征,让学生释放自己孩童的天性;要理解学生本阶段的行为并给予他们成长空间,允许残障学生在学校犯错误,在摸索中成长。
二、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一)做怎样的特教老师
爱是情感的基础,身为特教人“会爱人、不惜爱”,有益于深化学生个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很多残障儿童家庭情况复杂、情感缺失,心底里特別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护,渴望与人肢体接触。在平时的生活中,当你友好的摸摸他的脸、拉拉他的手或抱抱他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在告诉你他对你的认可和喜欢。
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设定好与学生交往的界限,对学生做到心软亦心硬,言出必行。在细心、耐心,友爱的基础上,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做个儒雅有魅力的特教教师[1]。
(二)给班级、学生正确定位
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工作的直接体现,各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可谓百花齐放。每个班的班风班训直接诠释着班主任的育人思想和班级奋斗目标。根据学生程度和认知特点,班主任要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明确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心做好班级文化育人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给学生创建一个校园之家。
三、习惯养成天天抓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在学校教育中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蓝本。尤其是培智低年级新生,学生心智水平普遍较低,模仿能力较强,入校后才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各种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言语行为随意化对学生产生误导。
(二)建立时间观念
酒泉地区培智新生接收学前教育情况基本为零,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在康复机构做过基础性的康复训练,这些孩子了解简单的课堂常规,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自由生活,行动随意。入校后教师要及时给培智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培养他们初步的规矩意识,训练学生上下课礼仪规范,使其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培养学生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各种习惯
同伴互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教师应在培智学生同伴中树立榜样,强化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做卫生清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干净的孩子惹人爱,培智学生干净整洁的双手、脸庞、衣着和文明有礼的行为,也有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赢得他人的好感。
四、家校共建,全体总动员
(一)家长陪读陪什么
培智新生入校,家长陪读是必经阶段。新生步入一个崭新的环境,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容易出现情绪暴躁、焦虑、过度依恋等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每个班级培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一一照看到。面对培智新生,每个任课教师都要做好思想准备耐得住麻烦,接受为期一周、一个月课堂无序混乱的状态。
陪读过程中家长在课堂教学的过度参与会影响学生,家长嘈杂的声音对学生也是一种干扰。陪读期间有的家长包揽学生的各项大小事情,和学生形影不离,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新生家长在陪读期间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老师做好分工与配合,在教师需要的时候出面协助负责管理学生即可,对孩子早日放手及时抽身。
(二)人人参与,全员育人
新生入校后,生活场所比较广泛,有教室、食堂、宿舍,操场等活动场地,每个岗位负责人员都要积极关注学生,共同培养和纠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杜绝出现教育学生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的这种现象。各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及其它岗位工作人员要及时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在校园内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家长育儿素质
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教学校家长对孩子期望值普遍较低,且不注重家庭教育。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培训,转变家长对残障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态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在平时的家校共建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和遵守的规则,家长也必须做到并给学生做好引领和示范。例如学生排队,家长也要排队等,不断强化学生家长的规矩意识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共建共同为残障儿童的成长添砖加瓦[2]。
五、好心态好结果
特教教师每天和不同病症、不同障碍程度的孩子朝昔相处,心情、思想意识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做一名心理健康、三观端正的老师,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做到正确看待学生问题,谨记学生所有的行为、情绪问题都是他们自身的特点,面对不可改变的外界因素做到尽力而为,不苛责自己,不让自己成为焦虑、压抑、暴躁的代言人。
培智新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考验老师、也考验家长。让培智新生顺利的喜欢上学校,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学校各个岗位教师的相互支持。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里人人为残障儿童的教育敬献绵薄之力,人人悉心教导残障孩子,相信残障儿童的成长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8.5.
[2]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1.
作者简介:
王莉娟,女,汉族,甘肃天水人,酒泉特殊教育学校二级教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