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恭王府建筑装饰艺术承载了大量清代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王府官式建筑的形制、法式、布局、色调等传统建筑的等级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恭王府建筑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影壁、瓦当和滴水、正脊脊饰、脊兽、门窗、墀头、彩画等方面分析了恭王府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探讨了恭王府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及福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恭王府;建筑装饰;福文化
恭王府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唯一向社会全面开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可以说是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孤本”。恭王府坐北朝南,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是一座由東、中、西三路构成的五进院落。恭王府建筑庄重肃穆,古朴典雅,总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府邸内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是清代官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王府,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一、影壁
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在门前或门内的墙壁,与门的位置相呼应,具有挡风化煞、趋利辟邪的作用。大多数影壁是一种装饰性的建筑,其内容一般为表现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营造威严、肃静的氛围。恭王府内的影壁(图 1)位于东路阿斯门入口处的正对面,由上至下分别为壁顶、壁身、壁座。壁顶为硬山式墙顶,灰色筒瓦铺盖。壁座为须弥座式。壁身由倾斜的灰色方砖拼砌而成,雕刻着寓意吉祥的“五福拱寿”装饰图案,图案中间雕刻有“寿”字纹。“寿”字纹的四周环绕着五只蝙蝠,外围雕刻有精美的卷草云纹,体现出“福文化”内涵。
二、瓦当和滴水
瓦当和滴水是传统建筑檐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具有排水、防水、美化屋面轮廓和保护木制飞檐的作用。瓦当起初为素面,后来逐渐出现花纹、飞禽、走兽等图样。滴水多呈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方便引导雨水流下,保护墙壁的洁净。清代宫廷王室的瓦当和滴水多以龙纹作为装饰,在建筑造型上展现了和谐统一之美,这也是封建礼制在建筑装饰上的一种呈现。
明清时期的瓦件从材质上大致可分为琉璃瓦件和灰陶瓦件。瓦件的纹饰、色彩、材质等都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在恭王府的建筑中,中路建筑屋面使用的是绿色琉璃瓦,瓦当和滴水上装饰有龙纹图案;东路和西路建筑屋面则使用的是普通灰陶瓦件,其瓦当和滴水上的装饰以莲花纹图案为主。
三、正脊脊饰
正脊是屋顶前后的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
恭王府建筑的正脊脊饰图案主要为葵花、莲花、凤。银安殿东西配殿与嘉乐堂东西配殿的正脊脊饰相同,均为凤凰、莲花图案。其中,银安殿东西配殿的正脊上有三组脊饰(图2)。中间一组为七件脊饰,雕刻的是精美的凤凰、葵花图案,其他两组样式相同,每组均有五件脊饰,雕刻的是莲花图案,寓意吉祥。
后罩楼东、西配楼及佛楼、瞻霁楼、宝约楼的正脊上也有砖雕脊饰。后罩楼的正脊东西向共有七组砖雕脊饰,其南坡上有四组,北坡上有三组;佛楼的正脊上有三组脊饰,中间一组有十一件脊饰,雕刻的是凤凰图案,左右两组的脊饰各为五件,雕刻的是葵花纹饰;瞻霁楼、宝约楼正脊上中间一组的脊饰各为七件,雕刻的是莲花图案,其余每组均为五件脊饰,雕刻的主要是莲花图案。
四、脊兽
脊兽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能够起到丰富屋顶轮廓的作用。清代官式建筑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其脊兽在数量和形式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一个瑞兽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寓意。按照清朝的建筑规制和要求,脊兽的最高等级是十个,寓意为“十全十美”,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他官式建筑屋顶脊兽的排列顺序固定,且均为奇数件,最多可以用九个脊兽。
恭王府建筑的脊兽数量为七件或五件。按照清代的建筑规制,恭王府的中路建筑所使用的均为琉璃脊件,且脊兽前安放有仙人脊件。如府邸中路建筑银安殿和嘉乐堂的脊兽数量为七件,脊兽前安放有仙人脊件,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恭王府一宫门、二宫门的脊兽为五个,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府邸西路、东路锡晋斋、葆光室、乐道堂、多福轩等建筑上的脊兽数量均为五件,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且走兽前未安放仙人脊饰。
五、门窗
(一)门
恭王府建筑的门主要分为板门和槅扇门两种。恭王府的正门形制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礼制,正门的门钉数量、铺首装饰等都显示出府主的等级地位。
1.板门
恭王府的一宫门是实榻大门,它是一种安于中柱之间的板门,常用于宫殿、王府等等级较高的建筑群入口处,是形制最高、尺寸最大的大门。一宫门上镶有横七竖九六十三颗鎏金门钉,是亲王级别的建筑规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大多装饰为兽面衔环式样。恭王府的大门铺首为铜鎏金兽面衔环式样,表面还錾刻有“双凤祥云”的图案,见证着固伦和孝公主府的历史。
2.槅扇门
恭王府的槅扇门主要由槅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槅心的样式主要有“步步锦”和“三交六椀菱花”两类。“步步锦”的样式为平棂式,主要由直棂和横棂按照一定的规律纵横组合而成,四周配以简单的雕饰,是府主对前程似锦、步步高升的美好期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福文化观念。“步步锦”是府邸建筑构件中使用最多的样式,但是这些“步步锦”在细节处会略有不同。
只有银安殿及东西配殿、嘉乐堂及东西配殿的槅扇门槅心上装饰有“三交六椀菱花”样式。“三交六椀菱花”样式是由两根或三根木棂条相交而成的,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使三角形相交之处成为放射状的六瓣菱花几何图案,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规整、对称、平衡的秩序美。二棂相交者称“双交四椀菱花”,三棂相交者称“三交六椀菱花”。 裙板在槅扇的下部。恭王府建筑的槅扇裙板的木雕纹饰精美,主要采用云盘线如意头和夔龙纹两种形式,且每一种的纹饰图案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二)窗
恭王府建筑的窗主要分为槛窗、横陂窗、支摘窗、什锦窗四种形式。
1.槛窗
槅扇槛窗一般安置在建筑的次间、梢间,主要由槅心和绦环板组成,与槅扇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相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府邸内槛窗的槅心主要采用“双交四椀菱花”样式、“三交六椀菱花”样式、斜方格样式三种样式。如银安殿及东西配殿槛窗的槅心为“三交六椀菱花”样式。一宫门和二宫门次间的槅扇的槅心为“双交四椀菱花”样式。东阿斯门和西阿斯门槛窗的槅心则为斜方格样式(图3)。
2.横陂窗
横陂窗安置于槅扇门或槅扇窗的上部。恭王府建筑的横陂窗均为单数,槅心的造型与槅扇门和槅扇窗的槅心造型一致。
3.什锦窗
什锦窗是漏窗的一种,其造型精美,样式丰富,所以得名“什锦”。什锦窗是恭王府最具装饰特色的窗,在锡晋斋院落的游廊和后罩楼的后墙均有什锦窗。
锡晋斋院落游廊东、西两侧各有5扇装饰精致的什锦窗,且什锦窗上装饰有冰裂纹图案。窗户的形状各不相同,极具江南园林花窗的造型特色。
后罩楼后檐墙的上层有46 扇形状各异的什锦窗,其中北墙有44 扇,东墙有2扇。这46扇什锦窗的造型各异,有圆形、石榴形、桃形、扇形、卷轴形、银锭形、如意形等,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窗檐上装饰有精美的砖雕图案,造型各不相同,有回形纹、万字纹、卷草纹、花鸟纹、蝙蝠纹、石榴纹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扇倒掛蝙蝠造型的窗户,寓意为“福到”。窗户的上部有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中间是乐器罄,谐音为“庆”,下部则是两条鲶鱼,取意为“年年有余”“福庆有余”,极其鲜明地表达了府主对吉祥福寿的期盼(图4)。
六、墀头
墀头是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恭王府建筑上的墀头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
植物类图案:该类图案多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表达了府主对高洁坚贞、清雅淡泊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类图案一般是单独成纹,也可与卷草纹、莲花纹、牡丹纹等纹饰组合成纹。
动物类图案:该类图案主要以狮子、麒麟、梅花鹿、松鼠等为题材。麒麟和狮子象征着祥瑞与权力,梅花鹿寓意福禄。锡晋斋的墀头上雕刻有松鼠葡萄纹图案(图5),果实成串成簇,硕果累累,寓意多子多福、富贵长寿,传达了府主对“子孙万代”的吉祥期盼。此外,恭王府东南口阿斯门的墀头上雕刻有麒麟图案,西路宫门和西二府门的墀头上雕刻有狮子图案。葆光室的墀头图案有狮子、梅花、松鼠葡萄等,寓意富贵、长寿、福禄。
七、彩画
建筑上彩画的线条、色块的比例、尺度、花纹疏密程度是与总体建筑装饰相协调一致的。清代的官式彩画以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海墁彩画为主,这些类型的官式彩画在恭王府的建筑装饰中都有所体现。按照建筑位置,可将彩画分为外檐彩画和内檐彩画。《大清会典》规定:“凡亲王府制……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门柱丹雘,饰以五彩金云龙纹。”
在恭王府内的建筑中,中路主体建筑的外檐主要绘制的是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而中路银安殿正殿和东西配殿、一宫门的外檐、嘉乐堂正殿的外檐、后罩楼的外檐及廊内彩画檐梁枋、东路多福轩的外檐绘制的均为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西路葆光室外檐的彩画为海墁彩画,东西厢房外檐的彩画为苏式箍头彩画。锡晋斋外檐的彩画为金线素箍头宋锦包袱式彩画(图6),东西厢房外檐的彩画为包袱式苏式彩画,连廊的彩画为海墁式苏式彩画。
东路乐道堂的外檐及东西厢房的外檐上绘制的为夔龙团包袱式苏式彩画,东西耳房的外檐上绘制的是海墁式苏式彩画。葆光室的室内天花绘制的是西番莲缠枝纹井口天花彩画,其图案雅致,寓意吉祥。蝙蝠纹饰在恭王府的建筑装饰中使用较为普遍,如葆光室的后檐上就绘制有红蝠流云碎花皮球包袱式苏式彩画(图7),这种彩画形式也是王府“福文化”的一种体现。
东路多福轩的顶棚绘制的有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四种花卉图案,取名为“玉堂富贵”,寓意吉祥如意、富裕显贵。另外,多福轩屋梁上残留的局部凤尾图案为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彩画,龙凤纹样的和玺彩画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其构图严谨,图案复杂,画面中大面积地使用了沥粉贴金的装饰工艺,花纹绚丽。恭王府建筑上的和玺彩画经过各个时期的多次绘制,目前仅在东路的多福轩和乐道堂两处存有遗迹。其类型是凤和玺彩画,以凤纹彰显了固伦和孝公主的尊贵身份。
八、结语
恭王府的建筑装饰题材多样,造型丰富,是形式美、意蕴美、意境美的集中体现,其美感来自于对色彩、材质、形式的合理运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美学规律。本文对恭王府的建筑装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恭王府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析,以期促进恭王府官式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清王府官式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其钧.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谷长江,沈弘.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5]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张壮.恭王府建筑文化沿革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
[7]李奕慧.恭王府府邸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
作者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关键词:恭王府;建筑装饰;福文化
恭王府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唯一向社会全面开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可以说是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孤本”。恭王府坐北朝南,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是一座由東、中、西三路构成的五进院落。恭王府建筑庄重肃穆,古朴典雅,总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府邸内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是清代官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王府,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一、影壁
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在门前或门内的墙壁,与门的位置相呼应,具有挡风化煞、趋利辟邪的作用。大多数影壁是一种装饰性的建筑,其内容一般为表现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营造威严、肃静的氛围。恭王府内的影壁(图 1)位于东路阿斯门入口处的正对面,由上至下分别为壁顶、壁身、壁座。壁顶为硬山式墙顶,灰色筒瓦铺盖。壁座为须弥座式。壁身由倾斜的灰色方砖拼砌而成,雕刻着寓意吉祥的“五福拱寿”装饰图案,图案中间雕刻有“寿”字纹。“寿”字纹的四周环绕着五只蝙蝠,外围雕刻有精美的卷草云纹,体现出“福文化”内涵。
二、瓦当和滴水
瓦当和滴水是传统建筑檐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具有排水、防水、美化屋面轮廓和保护木制飞檐的作用。瓦当起初为素面,后来逐渐出现花纹、飞禽、走兽等图样。滴水多呈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方便引导雨水流下,保护墙壁的洁净。清代宫廷王室的瓦当和滴水多以龙纹作为装饰,在建筑造型上展现了和谐统一之美,这也是封建礼制在建筑装饰上的一种呈现。
明清时期的瓦件从材质上大致可分为琉璃瓦件和灰陶瓦件。瓦件的纹饰、色彩、材质等都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在恭王府的建筑中,中路建筑屋面使用的是绿色琉璃瓦,瓦当和滴水上装饰有龙纹图案;东路和西路建筑屋面则使用的是普通灰陶瓦件,其瓦当和滴水上的装饰以莲花纹图案为主。
三、正脊脊饰
正脊是屋顶前后的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
恭王府建筑的正脊脊饰图案主要为葵花、莲花、凤。银安殿东西配殿与嘉乐堂东西配殿的正脊脊饰相同,均为凤凰、莲花图案。其中,银安殿东西配殿的正脊上有三组脊饰(图2)。中间一组为七件脊饰,雕刻的是精美的凤凰、葵花图案,其他两组样式相同,每组均有五件脊饰,雕刻的是莲花图案,寓意吉祥。
后罩楼东、西配楼及佛楼、瞻霁楼、宝约楼的正脊上也有砖雕脊饰。后罩楼的正脊东西向共有七组砖雕脊饰,其南坡上有四组,北坡上有三组;佛楼的正脊上有三组脊饰,中间一组有十一件脊饰,雕刻的是凤凰图案,左右两组的脊饰各为五件,雕刻的是葵花纹饰;瞻霁楼、宝约楼正脊上中间一组的脊饰各为七件,雕刻的是莲花图案,其余每组均为五件脊饰,雕刻的主要是莲花图案。
四、脊兽
脊兽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能够起到丰富屋顶轮廓的作用。清代官式建筑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其脊兽在数量和形式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一个瑞兽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寓意。按照清朝的建筑规制和要求,脊兽的最高等级是十个,寓意为“十全十美”,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他官式建筑屋顶脊兽的排列顺序固定,且均为奇数件,最多可以用九个脊兽。
恭王府建筑的脊兽数量为七件或五件。按照清代的建筑规制,恭王府的中路建筑所使用的均为琉璃脊件,且脊兽前安放有仙人脊件。如府邸中路建筑银安殿和嘉乐堂的脊兽数量为七件,脊兽前安放有仙人脊件,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恭王府一宫门、二宫门的脊兽为五个,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府邸西路、东路锡晋斋、葆光室、乐道堂、多福轩等建筑上的脊兽数量均为五件,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为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且走兽前未安放仙人脊饰。
五、门窗
(一)门
恭王府建筑的门主要分为板门和槅扇门两种。恭王府的正门形制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礼制,正门的门钉数量、铺首装饰等都显示出府主的等级地位。
1.板门
恭王府的一宫门是实榻大门,它是一种安于中柱之间的板门,常用于宫殿、王府等等级较高的建筑群入口处,是形制最高、尺寸最大的大门。一宫门上镶有横七竖九六十三颗鎏金门钉,是亲王级别的建筑规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大多装饰为兽面衔环式样。恭王府的大门铺首为铜鎏金兽面衔环式样,表面还錾刻有“双凤祥云”的图案,见证着固伦和孝公主府的历史。
2.槅扇门
恭王府的槅扇门主要由槅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槅心的样式主要有“步步锦”和“三交六椀菱花”两类。“步步锦”的样式为平棂式,主要由直棂和横棂按照一定的规律纵横组合而成,四周配以简单的雕饰,是府主对前程似锦、步步高升的美好期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福文化观念。“步步锦”是府邸建筑构件中使用最多的样式,但是这些“步步锦”在细节处会略有不同。
只有银安殿及东西配殿、嘉乐堂及东西配殿的槅扇门槅心上装饰有“三交六椀菱花”样式。“三交六椀菱花”样式是由两根或三根木棂条相交而成的,每组三角形内有六瓣菱花,使三角形相交之处成为放射状的六瓣菱花几何图案,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规整、对称、平衡的秩序美。二棂相交者称“双交四椀菱花”,三棂相交者称“三交六椀菱花”。 裙板在槅扇的下部。恭王府建筑的槅扇裙板的木雕纹饰精美,主要采用云盘线如意头和夔龙纹两种形式,且每一种的纹饰图案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二)窗
恭王府建筑的窗主要分为槛窗、横陂窗、支摘窗、什锦窗四种形式。
1.槛窗
槅扇槛窗一般安置在建筑的次间、梢间,主要由槅心和绦环板组成,与槅扇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相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府邸内槛窗的槅心主要采用“双交四椀菱花”样式、“三交六椀菱花”样式、斜方格样式三种样式。如银安殿及东西配殿槛窗的槅心为“三交六椀菱花”样式。一宫门和二宫门次间的槅扇的槅心为“双交四椀菱花”样式。东阿斯门和西阿斯门槛窗的槅心则为斜方格样式(图3)。
2.横陂窗
横陂窗安置于槅扇门或槅扇窗的上部。恭王府建筑的横陂窗均为单数,槅心的造型与槅扇门和槅扇窗的槅心造型一致。
3.什锦窗
什锦窗是漏窗的一种,其造型精美,样式丰富,所以得名“什锦”。什锦窗是恭王府最具装饰特色的窗,在锡晋斋院落的游廊和后罩楼的后墙均有什锦窗。
锡晋斋院落游廊东、西两侧各有5扇装饰精致的什锦窗,且什锦窗上装饰有冰裂纹图案。窗户的形状各不相同,极具江南园林花窗的造型特色。
后罩楼后檐墙的上层有46 扇形状各异的什锦窗,其中北墙有44 扇,东墙有2扇。这46扇什锦窗的造型各异,有圆形、石榴形、桃形、扇形、卷轴形、银锭形、如意形等,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窗檐上装饰有精美的砖雕图案,造型各不相同,有回形纹、万字纹、卷草纹、花鸟纹、蝙蝠纹、石榴纹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扇倒掛蝙蝠造型的窗户,寓意为“福到”。窗户的上部有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中间是乐器罄,谐音为“庆”,下部则是两条鲶鱼,取意为“年年有余”“福庆有余”,极其鲜明地表达了府主对吉祥福寿的期盼(图4)。
六、墀头
墀头是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恭王府建筑上的墀头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类和动物类。
植物类图案:该类图案多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表达了府主对高洁坚贞、清雅淡泊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类图案一般是单独成纹,也可与卷草纹、莲花纹、牡丹纹等纹饰组合成纹。
动物类图案:该类图案主要以狮子、麒麟、梅花鹿、松鼠等为题材。麒麟和狮子象征着祥瑞与权力,梅花鹿寓意福禄。锡晋斋的墀头上雕刻有松鼠葡萄纹图案(图5),果实成串成簇,硕果累累,寓意多子多福、富贵长寿,传达了府主对“子孙万代”的吉祥期盼。此外,恭王府东南口阿斯门的墀头上雕刻有麒麟图案,西路宫门和西二府门的墀头上雕刻有狮子图案。葆光室的墀头图案有狮子、梅花、松鼠葡萄等,寓意富贵、长寿、福禄。
七、彩画
建筑上彩画的线条、色块的比例、尺度、花纹疏密程度是与总体建筑装饰相协调一致的。清代的官式彩画以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海墁彩画为主,这些类型的官式彩画在恭王府的建筑装饰中都有所体现。按照建筑位置,可将彩画分为外檐彩画和内檐彩画。《大清会典》规定:“凡亲王府制……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门柱丹雘,饰以五彩金云龙纹。”
在恭王府内的建筑中,中路主体建筑的外檐主要绘制的是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而中路银安殿正殿和东西配殿、一宫门的外檐、嘉乐堂正殿的外檐、后罩楼的外檐及廊内彩画檐梁枋、东路多福轩的外檐绘制的均为龙锦枋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西路葆光室外檐的彩画为海墁彩画,东西厢房外檐的彩画为苏式箍头彩画。锡晋斋外檐的彩画为金线素箍头宋锦包袱式彩画(图6),东西厢房外檐的彩画为包袱式苏式彩画,连廊的彩画为海墁式苏式彩画。
东路乐道堂的外檐及东西厢房的外檐上绘制的为夔龙团包袱式苏式彩画,东西耳房的外檐上绘制的是海墁式苏式彩画。葆光室的室内天花绘制的是西番莲缠枝纹井口天花彩画,其图案雅致,寓意吉祥。蝙蝠纹饰在恭王府的建筑装饰中使用较为普遍,如葆光室的后檐上就绘制有红蝠流云碎花皮球包袱式苏式彩画(图7),这种彩画形式也是王府“福文化”的一种体现。
东路多福轩的顶棚绘制的有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四种花卉图案,取名为“玉堂富贵”,寓意吉祥如意、富裕显贵。另外,多福轩屋梁上残留的局部凤尾图案为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彩画,龙凤纹样的和玺彩画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其构图严谨,图案复杂,画面中大面积地使用了沥粉贴金的装饰工艺,花纹绚丽。恭王府建筑上的和玺彩画经过各个时期的多次绘制,目前仅在东路的多福轩和乐道堂两处存有遗迹。其类型是凤和玺彩画,以凤纹彰显了固伦和孝公主的尊贵身份。
八、结语
恭王府的建筑装饰题材多样,造型丰富,是形式美、意蕴美、意境美的集中体现,其美感来自于对色彩、材质、形式的合理运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美学规律。本文对恭王府的建筑装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恭王府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析,以期促进恭王府官式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清王府官式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其钧.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谷长江,沈弘.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5]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张壮.恭王府建筑文化沿革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4.
[7]李奕慧.恭王府府邸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
作者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