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色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东方文化符号,极具中国特色。文章主要研究广西侗族服饰色彩中黑色元素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本土艺术家油画作品中侗族服饰黑色元素的应用分析,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下油画中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黑色;侗族服饰;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侗族服饰色彩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2019KY0160)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位于广西北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人民将独特的地域特色融入民族服饰,展现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侗族服饰的穿搭、色彩搭配、纹样图案等特点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信仰,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体现。这些服饰上的色彩也在众多少数民族绘画题材中屡屡出现。广西侗族服饰色彩对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许多作品基于此进行创新表达。侗族服饰的色彩繁多,此次研究主要以侗族服饰色彩中的黑色为例,探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侗族服饰的黑色
侗族人民勤劳又智慧,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织染方式,他们大多身着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制成的服饰。在服饰色彩上,人们运用最多的是黑色、紫色、蓝色、白色和灰色,而黑色又是其中最特别的色彩。黑色是客观物象的根本之色,它威严肃穆,包容万物,有着强大的适应性和综合性,蕴含着一种未知的神秘感。黑色在侗族人心中也是神圣的,一般作为祭服出现,人们一般在春耕之前或秋收之后选择吉日行吉礼,以顺应天地自然,祈求使人民安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种虔诚的黑色暗示着一种的敬畏之情。“黑,绝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在人类历史上,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寄托,一种崇拜。”[1]人们在织染黑色侗布的过程中,一般先用靛蓝色染色,之后再用南烛树叶和树皮煮成黑色的染汁多次套染,再将套染过的布料反复涂抹牛胶,通过这种套色浸染工艺,制成色泽深浅不一的布料。在色彩搭配中,黑色一般作为底色出现,多表现为深沉素雅的冷色,与小部分的暖色形成互补关系,同时又与分布在领、襟、袖口等位置的装饰色彩形成了衬托点缀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彰显出侗族人的审美艺术。这种独特的审美体系也是本土艺术取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侗族的黑色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从自然中孕育而生,并影响着他们的建筑、服饰、绘画,贯穿他们的生活、文化,是表现侗族特征的重要色彩。
二、侗族服饰中的黑色元素在油画中的表现
(一)包容奉献的黑色
艺术家沈铭存对于广西侗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画充满了唯美和真实,能够让人感受到少数民族精神带来的巨大力量。他的人物作品《侗妹》(图1),描绘的是一位穿戴精美的侗族女孩,人物的装饰物颜色搭配和谐,刻画也非常细腻逼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刻画技艺,而在衣服和头发的处理上却简单素雅,颜色几乎是单一的黑色,与装饰物相比也显得平和。在这种黑色的衬托下,发间、腰间、颈上的古老银饰显得闪烁,袖口部分的花纹装饰也格外艳丽,很好地凸显了民族服饰的华丽。这种极端简繁的对比关系,是一种无私的取舍关系,这种“舍”更是一种奉献精神。转向整个画面,女孩被黑棕色的背景包裹侵染,背景的颜色与衣服的黑色形成呼应,同时又与人物的外轮廓、衣服的暗部等保持着联系,协调整个画面的关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效地凸显了人物白如凝脂的皮肤,更传达了女孩温和微笑下的深深幸福和快乐。这种背景与主体的关系不仅是一种丰富的明暗关系,更是一种包容精神。整个画面在“沉重”的黑色的衬托下,很好地表现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繁杂与华丽,也展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真善美,这是一种奉献、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
(二)真诚与豁达的黑色
国家一级美术师谢麟,他的多幅作品都是以黑为美。他从老子主张的“阴阳乾坤”“大色无彩”的精神中吸收营养,以黑色为主体,表现少数民族的人文特色。他的作品《悠远的岁月—风雨桥》(图2)表现的是三江侗族的建筑,画面进行了主观处理,平面而富有装饰,很少有具体的形,也没有太多的客观颜色,黑色的点、线、面几乎占满整个画面,只在画面的左上角有一處黑色的鼓楼,少量的红棕色块藏匿在一些角落里,使得这种黑在画面显得非常“洁净”。黑色的点成了窗,黑色的线成了柱子,黑色的面代替了熟悉的墙,它们相互交错叠加构成整个画面,使画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单纯的黑色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直击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既单纯又强势的黑色,同时也象征着生活在建筑下的人民的真诚和野性。近看画面这些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也不拘小节,完全跟着感觉走。在画笔的驱使下,这些黑色在画布上尽情地畅游,体现了山地少数民族的豁达。这种强烈的表现语言书写了一种东方的写意精神。谢麟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的生存居住环境,但这种黑色在他的画面上不仅是一个颜色、一种构成、一种艺术面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特征,与侗族服饰的黑色异曲同工,很好地展示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三)神秘与诡异的黑色
青年艺术家韦明思,是土生土长的侗家人,他作品中的黑色表现了侗族的无限魅力。他的油画作品《星空》(图3),以一个俯瞰的视角,描绘了侗寨晚上人们活动的场景。远方肃静的黑山和寨顶有规律地衔接成一个圆,将活动中的人群紧紧环抱,暖色的灯光照亮地面,侗族人民在灯光照射下形成黑色的剪影,他们手舞足蹈,形态各异,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成群结队,显得非常欢快。然而当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他们时,既看不到人物的表情,也难领悟人物的具体姿态。他们是在唱歌?在跳舞?还是在举行仪式?让人不禁产生无限联想。这可能也是艺术家本来的意图,通过环境的静与人物的动,来对比烘托活动的氛围。深蓝色的天空泛着点点星光,有的闪烁,也有的旋转扭曲,仿佛具有一种魔力。蓝色星光和暖色灯光,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在画面显得格外耀眼,让画面的黑色也变得更加深沉。韦明思作品里的黑色,似乎让我们对侗族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的作品通过不同的题材和艺术形式,运用黑色元素,很好地加强了绘画艺术与侗族服饰文化的联系,传达了侗族服饰色彩中的黑色背后蕴含的少数民族精神,拓展了广西美术创作的视野,为当下广西油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些许启示。在所有的绘画创作中,黑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色使画面充满了力量的美感,没有黑色的画面会显得轻飘飘的,像失去根基的浮萍。黑色不仅可以充当“配角”为画面的整体服务,也能够成为画面唯一的“主角”。黑色在中国的美学意味从来都是丰富而独立的,它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道为艺术生命终极本体的东方文艺本体观,极具中国特色”[2]。黑色不仅是一种书写绘画的材料,它已然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东方文化符号。油画自16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每时每刻都与中国的绘画发生着联系。在当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油画不再是舶来的艺术,已成为本土艺术家创作表现的一种方式。如何挖掘本土民族元素、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当下油画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申时.神秘的黑色文化[J].地图,2011(6):50-57.
[2]蒲震元.“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J].文艺研究,2002(1):67-74.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关键词:黑色;侗族服饰;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侗族服饰色彩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2019KY0160)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位于广西北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人民将独特的地域特色融入民族服饰,展现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侗族服饰的穿搭、色彩搭配、纹样图案等特点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信仰,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体现。这些服饰上的色彩也在众多少数民族绘画题材中屡屡出现。广西侗族服饰色彩对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许多作品基于此进行创新表达。侗族服饰的色彩繁多,此次研究主要以侗族服饰色彩中的黑色为例,探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侗族服饰的黑色
侗族人民勤劳又智慧,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织染方式,他们大多身着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制成的服饰。在服饰色彩上,人们运用最多的是黑色、紫色、蓝色、白色和灰色,而黑色又是其中最特别的色彩。黑色是客观物象的根本之色,它威严肃穆,包容万物,有着强大的适应性和综合性,蕴含着一种未知的神秘感。黑色在侗族人心中也是神圣的,一般作为祭服出现,人们一般在春耕之前或秋收之后选择吉日行吉礼,以顺应天地自然,祈求使人民安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种虔诚的黑色暗示着一种的敬畏之情。“黑,绝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在人类历史上,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寄托,一种崇拜。”[1]人们在织染黑色侗布的过程中,一般先用靛蓝色染色,之后再用南烛树叶和树皮煮成黑色的染汁多次套染,再将套染过的布料反复涂抹牛胶,通过这种套色浸染工艺,制成色泽深浅不一的布料。在色彩搭配中,黑色一般作为底色出现,多表现为深沉素雅的冷色,与小部分的暖色形成互补关系,同时又与分布在领、襟、袖口等位置的装饰色彩形成了衬托点缀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彰显出侗族人的审美艺术。这种独特的审美体系也是本土艺术取之不竭的重要源泉。侗族的黑色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从自然中孕育而生,并影响着他们的建筑、服饰、绘画,贯穿他们的生活、文化,是表现侗族特征的重要色彩。
二、侗族服饰中的黑色元素在油画中的表现
(一)包容奉献的黑色
艺术家沈铭存对于广西侗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画充满了唯美和真实,能够让人感受到少数民族精神带来的巨大力量。他的人物作品《侗妹》(图1),描绘的是一位穿戴精美的侗族女孩,人物的装饰物颜色搭配和谐,刻画也非常细腻逼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刻画技艺,而在衣服和头发的处理上却简单素雅,颜色几乎是单一的黑色,与装饰物相比也显得平和。在这种黑色的衬托下,发间、腰间、颈上的古老银饰显得闪烁,袖口部分的花纹装饰也格外艳丽,很好地凸显了民族服饰的华丽。这种极端简繁的对比关系,是一种无私的取舍关系,这种“舍”更是一种奉献精神。转向整个画面,女孩被黑棕色的背景包裹侵染,背景的颜色与衣服的黑色形成呼应,同时又与人物的外轮廓、衣服的暗部等保持着联系,协调整个画面的关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效地凸显了人物白如凝脂的皮肤,更传达了女孩温和微笑下的深深幸福和快乐。这种背景与主体的关系不仅是一种丰富的明暗关系,更是一种包容精神。整个画面在“沉重”的黑色的衬托下,很好地表现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繁杂与华丽,也展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真善美,这是一种奉献、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
(二)真诚与豁达的黑色
国家一级美术师谢麟,他的多幅作品都是以黑为美。他从老子主张的“阴阳乾坤”“大色无彩”的精神中吸收营养,以黑色为主体,表现少数民族的人文特色。他的作品《悠远的岁月—风雨桥》(图2)表现的是三江侗族的建筑,画面进行了主观处理,平面而富有装饰,很少有具体的形,也没有太多的客观颜色,黑色的点、线、面几乎占满整个画面,只在画面的左上角有一處黑色的鼓楼,少量的红棕色块藏匿在一些角落里,使得这种黑在画面显得非常“洁净”。黑色的点成了窗,黑色的线成了柱子,黑色的面代替了熟悉的墙,它们相互交错叠加构成整个画面,使画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单纯的黑色形成一股强大的张力,直击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既单纯又强势的黑色,同时也象征着生活在建筑下的人民的真诚和野性。近看画面这些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也不拘小节,完全跟着感觉走。在画笔的驱使下,这些黑色在画布上尽情地畅游,体现了山地少数民族的豁达。这种强烈的表现语言书写了一种东方的写意精神。谢麟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的生存居住环境,但这种黑色在他的画面上不仅是一个颜色、一种构成、一种艺术面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特征,与侗族服饰的黑色异曲同工,很好地展示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三)神秘与诡异的黑色
青年艺术家韦明思,是土生土长的侗家人,他作品中的黑色表现了侗族的无限魅力。他的油画作品《星空》(图3),以一个俯瞰的视角,描绘了侗寨晚上人们活动的场景。远方肃静的黑山和寨顶有规律地衔接成一个圆,将活动中的人群紧紧环抱,暖色的灯光照亮地面,侗族人民在灯光照射下形成黑色的剪影,他们手舞足蹈,形态各异,有的三五成群,也有的成群结队,显得非常欢快。然而当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他们时,既看不到人物的表情,也难领悟人物的具体姿态。他们是在唱歌?在跳舞?还是在举行仪式?让人不禁产生无限联想。这可能也是艺术家本来的意图,通过环境的静与人物的动,来对比烘托活动的氛围。深蓝色的天空泛着点点星光,有的闪烁,也有的旋转扭曲,仿佛具有一种魔力。蓝色星光和暖色灯光,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在画面显得格外耀眼,让画面的黑色也变得更加深沉。韦明思作品里的黑色,似乎让我们对侗族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上的作品通过不同的题材和艺术形式,运用黑色元素,很好地加强了绘画艺术与侗族服饰文化的联系,传达了侗族服饰色彩中的黑色背后蕴含的少数民族精神,拓展了广西美术创作的视野,为当下广西油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些许启示。在所有的绘画创作中,黑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色使画面充满了力量的美感,没有黑色的画面会显得轻飘飘的,像失去根基的浮萍。黑色不仅可以充当“配角”为画面的整体服务,也能够成为画面唯一的“主角”。黑色在中国的美学意味从来都是丰富而独立的,它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道为艺术生命终极本体的东方文艺本体观,极具中国特色”[2]。黑色不仅是一种书写绘画的材料,它已然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东方文化符号。油画自16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每时每刻都与中国的绘画发生着联系。在当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油画不再是舶来的艺术,已成为本土艺术家创作表现的一种方式。如何挖掘本土民族元素、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当下油画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申时.神秘的黑色文化[J].地图,2011(6):50-57.
[2]蒲震元.“由人复天”“艺与道合”及其他[J].文艺研究,2002(1):67-74.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