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水共治”是浙江省作出的建设美丽浙江的战略决策。在全民参与治水行动中,作为未来建设中国的主力军,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五水共治”有其独特优势。本文探索了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途径,同时提出了治水行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五水共治;意义;途径
浙江是著名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浙江的安全和发展。2013年浙江省委作出“五水共治”重要部署,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浙江省委率先部署,在全省共青团组织中开展“助力治水,青春建功”治水行动。“五水共治”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民的事,大学生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为“五水共治”添砖加瓦,增添色彩。全省高校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创新载体,探索途径,引导大学生投身“五水共治”行动中。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鼓励大学生时也明确表示,大学生的参与是对推进“五水共治”积极有益的事情,希望大学生把这一做法坚持开展下去,把助推“五水共治”作为书写精彩人生的平台,他希望大学生继续参与环保事业,继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为建设美丽富饶浙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独特优势
第一,主动关注。主动关注还是被动关注,决定了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开放的时代,他们心系国家,多数大学生能主动关心时事,关注现实,政治意识强烈,并热衷于讨论社会民生问题,尤其是影响国家和政府发展的大事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主动关注的问题,他们一般呈现出勤思考、爱评论、多忧患等特点。
第二,号召能力。网络时代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存环境特征。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心智超前发展,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力量,反映民声和社会诉求。他们也能使信息在网络上以相当惊人的速度扩散,并使之成为热门话题。借助网络,大学生有能力将更多的网民吸引到“五水共治”行动中。
第三,感化民众。共同参与是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是重要的参与群体。自团中央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以来,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更易引导民众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感化民众。
大学生作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参与必将对“五水共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参与“五水共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将不能生存,水资源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节约用水的教育应贯穿全人类的教育始终。作为知识结构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其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较其他群体可能多一点,但是多数大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当前水源危机的严重性,所以对节水意识会薄弱一些,从言语上进行引导未必有效。
“五水共治”行动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前水缺乏、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有关水资源的真实情况,进而自觉形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持续用水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节水习惯,不断提升节水、护水、亲水、爱水的自觉性。
2.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指通过有目的、有针对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了解和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建设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是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准备。当今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本领很强,网络上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没有问题。然而,一旦脱离网络,多数大学生则表现出动手能力弱、实际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日趋冷漠化等现象,有碍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甚至可能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水共治”为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与治水行动,身体力行为之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生的经历,他们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等能力都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3.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他们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缺少社会责任意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繁荣和持续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自我意识强,注重民主、平等、自由,甚至有些对自己是社会人的认知不够,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下降或知行脱节的现象。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参与“五水共治”不仅仅是生动的实践活动,更能体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同时,将有关道德责任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在“五水共治”中有所行动,使广大群众形成水资源保护意识,传递环保正能量,为建设美丽浙江奉献一份力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和部分高校已有的做法,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参与的载体与途径以供参考。
1.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水利常识
大学生多数有一定的节水意识,但程度不够深,节水习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水知识薄弱。当前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水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水资源相关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常见的水知识宣传形式多样,以讲座最为普遍,但多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愿参与且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才能使大学生乐于接受并快速地提高水知识宣传效率?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术、文体、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着学生自愿参与、体验和感受,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如微电影大赛、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主题演唱会、奔跑吧水手等,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中亲自感受和学习水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水利常识。
2.以新媒体为载体,不断创新宣传阵地
新时期新媒体影响力正逐渐增强,大学生如何在新媒体中树新风、创特色,并通过新媒体对全民进行和风细雨般地宣传教育是促进整个社会对水知识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却以枯燥的文字呈现,是不足以吸引大众眼球的。大学生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有活力的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不断活跃阵地,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引起网民的兴趣,增加可看性,提高关注度,进而增强大众水意识。
丰富的学生资源,有利于建设好新媒体宣传阵地。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宣传“五水共治”时,政府、高校应给予积极、正向的指导,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拓治水新渠道
新形势下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与学校、社会资源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资源,开拓创新大学生治水新渠道。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学科专业特色, 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与服务治水紧密结合起来,在治水工作中提供各类服务,如河流水文情况分析,净化污水植物探索、地质环境监测等。同时,高校应充分调动专家、教授、研究员等科研中坚力量和相关课题项目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为大学生服务治水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优势,依托社会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服务“五水共治”,助推治水工程,以期提高参与质量。
4.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建治水环保实践队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学生自愿结成的全校性的非营利群众团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延续,是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或可结合所学专业,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行动。近十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服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成为建设社区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参与“五水共治”,成立治水环保实践队,有针对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街道)结对帮扶,开展如“五水共治”知识宣讲、“宣传扇”送清凉、文艺巡演、协助清理河道和街道垃圾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大学生以示范带动引领者的身份唤起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提升了他们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保卫,徐立红.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及其保障[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34(5):19-22.
[2]杜作锋,马菁华.浙江:青年助力“五水共治”[N].中国青年报,2014-07-16(05).
[3]章松来.助推五水共治,书写精彩人生[N].中国环境报,2014-05-07(3).
[3]彭千.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11.
齐媛媛.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8-32.
作者简介:
方硕瑾,女,浙江松阳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干事,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信息化,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课题编号:YB201431)。
关键词:大学生;五水共治;意义;途径
浙江是著名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浙江的安全和发展。2013年浙江省委作出“五水共治”重要部署,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浙江省委率先部署,在全省共青团组织中开展“助力治水,青春建功”治水行动。“五水共治”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民的事,大学生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为“五水共治”添砖加瓦,增添色彩。全省高校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创新载体,探索途径,引导大学生投身“五水共治”行动中。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鼓励大学生时也明确表示,大学生的参与是对推进“五水共治”积极有益的事情,希望大学生把这一做法坚持开展下去,把助推“五水共治”作为书写精彩人生的平台,他希望大学生继续参与环保事业,继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为建设美丽富饶浙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独特优势
第一,主动关注。主动关注还是被动关注,决定了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开放的时代,他们心系国家,多数大学生能主动关心时事,关注现实,政治意识强烈,并热衷于讨论社会民生问题,尤其是影响国家和政府发展的大事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主动关注的问题,他们一般呈现出勤思考、爱评论、多忧患等特点。
第二,号召能力。网络时代是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存环境特征。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心智超前发展,善于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力量,反映民声和社会诉求。他们也能使信息在网络上以相当惊人的速度扩散,并使之成为热门话题。借助网络,大学生有能力将更多的网民吸引到“五水共治”行动中。
第三,感化民众。共同参与是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是重要的参与群体。自团中央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以来,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更易引导民众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感化民众。
大学生作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参与必将对“五水共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参与“五水共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将不能生存,水资源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节约用水的教育应贯穿全人类的教育始终。作为知识结构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其对水资源现状的了解较其他群体可能多一点,但是多数大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当前水源危机的严重性,所以对节水意识会薄弱一些,从言语上进行引导未必有效。
“五水共治”行动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前水缺乏、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有关水资源的真实情况,进而自觉形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持续用水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节水习惯,不断提升节水、护水、亲水、爱水的自觉性。
2.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指通过有目的、有针对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过程中了解和研究社会、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和建设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是未来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准备。当今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本领很强,网络上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没有问题。然而,一旦脱离网络,多数大学生则表现出动手能力弱、实际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日趋冷漠化等现象,有碍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甚至可能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水共治”为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与治水行动,身体力行为之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生的经历,他们的人际沟通、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等能力都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3.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他们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的自觉意识和体验。缺少社会责任意识,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繁荣和持续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自我意识强,注重民主、平等、自由,甚至有些对自己是社会人的认知不够,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下降或知行脱节的现象。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参与“五水共治”不仅仅是生动的实践活动,更能体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在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同时,将有关道德责任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作为社会的一员,大学生应在“五水共治”中有所行动,使广大群众形成水资源保护意识,传递环保正能量,为建设美丽浙江奉献一份力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和部分高校已有的做法,提出了以下几种大学生参与的载体与途径以供参考。
1.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水利常识
大学生多数有一定的节水意识,但程度不够深,节水习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水知识薄弱。当前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水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水资源相关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常见的水知识宣传形式多样,以讲座最为普遍,但多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愿参与且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才能使大学生乐于接受并快速地提高水知识宣传效率?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术、文体、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着学生自愿参与、体验和感受,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如微电影大赛、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主题演唱会、奔跑吧水手等,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中亲自感受和学习水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水利常识。
2.以新媒体为载体,不断创新宣传阵地
新时期新媒体影响力正逐渐增强,大学生如何在新媒体中树新风、创特色,并通过新媒体对全民进行和风细雨般地宣传教育是促进整个社会对水知识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却以枯燥的文字呈现,是不足以吸引大众眼球的。大学生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有活力的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不断活跃阵地,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引起网民的兴趣,增加可看性,提高关注度,进而增强大众水意识。
丰富的学生资源,有利于建设好新媒体宣传阵地。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宣传“五水共治”时,政府、高校应给予积极、正向的指导,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拓治水新渠道
新形势下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与学校、社会资源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争取整合各类资源,开拓创新大学生治水新渠道。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学科专业特色, 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与服务治水紧密结合起来,在治水工作中提供各类服务,如河流水文情况分析,净化污水植物探索、地质环境监测等。同时,高校应充分调动专家、教授、研究员等科研中坚力量和相关课题项目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为大学生服务治水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优势,依托社会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服务“五水共治”,助推治水工程,以期提高参与质量。
4.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平台,组建治水环保实践队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学生自愿结成的全校性的非营利群众团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延续,是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或可结合所学专业,向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行动。近十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服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成为建设社区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参与“五水共治”,成立治水环保实践队,有针对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街道)结对帮扶,开展如“五水共治”知识宣讲、“宣传扇”送清凉、文艺巡演、协助清理河道和街道垃圾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大学生以示范带动引领者的身份唤起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提升了他们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保卫,徐立红.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及其保障[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34(5):19-22.
[2]杜作锋,马菁华.浙江:青年助力“五水共治”[N].中国青年报,2014-07-16(05).
[3]章松来.助推五水共治,书写精彩人生[N].中国环境报,2014-05-07(3).
[3]彭千.北京奥运会对首都体育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11.
齐媛媛. 试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8-32.
作者简介:
方硕瑾,女,浙江松阳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干事,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信息化,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课题(课题编号:YB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