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模式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养成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文化自信素养是政治认同素养的二级指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来组织教学,让高中生在教师选择和铺垫的问题中学会解决和活用问题,从而既在情感上产生自信和认同,也在实践行动中完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文化自信素养是政治认同素养的二级指标。培育高中生的文化自信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培育高中生的文化自信素养呢?本文尝试运用问题导学模式,以“选择问题——铺垫问题——解决问题——活用问题”的思路对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模式展开研究。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问题
  在对高中生进行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中,教师只有在解析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内容,让课堂教学围绕合适的教学问题有效展开。比如,在《文化生活》每个单元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四个核心问题的视角来选择问题、组织教学。具体来说,《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引出“文化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明确文化的定义,探究文化的意义。从第二单元到第四单元,教材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文化”“怎么看待中国文化”“如何发展中国文化”几个核心问题。其中,第四单元“怎么办”是对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知识总结、情感升华和行动落实。总之,教师只有在细致解析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用问题来提炼教学核心,在问题的启发下顺利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二、在挖掘资源的过程中铺垫问题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是实践与生活的快乐体验,应生活化,避免简单概念化。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不能够脱离它产生的环境,而应该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情感认知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做好问题铺垫。
  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课程教学中,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培育工作展开的重点是构建层次丰富、内容衔接的文化自信素养培育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来自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来自教材外的实际案例。要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教师就要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在把握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方向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可用资源,整合教材内容,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做好情景铺垫。此外,教师还需要跳出教材,挖掘更多教材之外的案例资源。课外教学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是对教材案例资源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为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做好课堂的问题铺垫。
  三、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培育高中生的文化自信素养时,教师在选择和提出问题后,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讲得不好很容易让课堂索然无味,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文化自信素养培育取得实际的效果,教师就必须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运用好基于情景的问题教学法。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中培育高中生的文化自信素养,要特别注意増加学生的情景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时,问题是从情景引发的。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心体验及感性思维。而情景问题的设计则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让学生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如果能够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好基于情景的问题教学法,就能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更好地达到培育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的目标。
  四、在课后作业的落实中活用问题
  泰勒说过:“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多重结果,才可能使教学更有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课程,它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文化自信素养实际上也是一种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景、活用问题的能力和品格。因此,为了强化《文化生活》教學对高中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布置立足于校内外文化实践的课外作业。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参与校园文化创建,在校园内拓展学生的文化活动阵地;可以鼓励高中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或开展社区调研;还可以鼓励高中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如布置学生课后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文化展览、档案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受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加强文化自信情感。
  通过着眼于学生校内外实践的作业布置和反馈,把课堂教学成果置于学校、社区、社会等环境中加以考察,是一种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注重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表现,也是一种集检查教学效果与提升核心素养于一体的有益教学尝试。学生在对课堂所学问题的迁移和运用中,既可以巩固已解决的问题,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深化自身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逐步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自觉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理念进行指导写话?笔者认为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用文字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如何追求写话的多种表达形式等方面去论述怎样进行小学生活写话的教学。  【关键词】生活;语文;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的确,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为学生自主写话提供有
“教育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思想活。成功的教育,优秀的教育人,无论他是一位教师、班主任、校长、还是局长,支撑他站立在教育大地上的力量,一定是思想。没有思想的教育,一定站不住,走不远的。”记不清是哪位教育工作者说过的话,它却伴随了我教书育人26个春秋。  文化是班级教育管理建设的灵魂。它有着无形的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喜欢用浓郁的文化氛围润泽学生的心灵,用承载大家共同意愿的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电视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断涌入校园,进入师生的脑海。这对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新形势的各种挑战,应如何做好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呢?下面分别从抓好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的品行教育这两个方面阐述抓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教师起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这股改革浪潮滚滚而来,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全国三十八个实验区之一,率先掀起了学习新课改精神的高潮。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充分意识到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观念,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颇有收获。  一、领会课改精神,把更新教学观念作为课改突破口  体育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学生
【摘要】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因此如何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充分开展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让小学生热情、积极、主动、高效的进行小学英语口语学习,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现本文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背景下,对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在线学习平台;小学英语口语;口语评价方式  随着我国的经济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小学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广实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开展访谈调查等研究过程,着重分析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及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培养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到我市务工经商。《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为59.5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当然也需要教师像工匠一样潜心投入,以“工匠精神”标准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高教育效果。高中政治教学要以“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教师严格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的学习和做事习惯,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中政治教学;探索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不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以一节写作课为例,初步探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模式。本文将英语写作课分为理解、加工、评价和鉴赏四个环节,在各环节中分别运用头脑风暴、读写归纳、思维导图、小组评价和鉴赏等,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品质;培养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
【摘要】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只有被教师赋予生活魅力的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思维逻辑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数学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師,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解读数学生活化的基点,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还原数学的本质。本文旨在分析数学的生活化,同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推动数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意识到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者本人接手了一个在全级排名倒数第一的班,如何才能够大幅度提高这个班学困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了迫切的问题。因此,我大量阅读有关方面的资料,博取众长,最后,本人把专家,学者的精髓理解成:兴趣是最好的兴奋剂,是探索问题的前提,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智能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所必不可少的“磁石”。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必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