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制剂分析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改革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中药制剂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 现状 改革 创新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1]。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21世纪的中药学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要具备坚实的、宽厚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中药制剂相关问题,养成优良的科研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目前大多数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还处于传统教学的阶段,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亟须对中药制剂实验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实验改革发展思路,以期提高中药制剂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内容大多是药物理论验证性实验及规范化操作练习,内容主要为理化鉴别、简单的光谱法的鉴别及薄层色谱法鉴别,还有HPLC、GC色谱法的含量测定等;实验用到的供试品、对照品、化学药品试剂等大多数由实验教师事先配制准备好;所使用的仪器均已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HPLC、GC色谱仪准备到了进样状态;学生上实验课时只需注射一针样品溶液即可得到所需的实验结果。所有的分析工作都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只需通过简单的推理或化学计算就可以得出药物分析实验的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中药制剂分析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创新
(一)注重科学思维方法教育,以培养严谨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我校的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管理、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药物设计、一般中药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中药科技人才。在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过程当中,强调学生应保持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每个过程中都应该规范,从取样、称量到操作,认真记录好每个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应该课前事先预习,掌握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各个仪器。
(二)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实验
针对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教学实际及存在的问题,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采取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原来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验证性试验中选择的样品多为单味药材或简单的提取物,让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技能,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开设了“三黄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评价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完成三黄片的制备工艺研究,掌握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并完成三黄片质量标准研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相关内容。通过开展中药制剂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此外,还有“感冒灵颗粒的分析”实验,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包括从感冒灵颗粒的生产厂家、感冒灵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到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波长、流动相的选择,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根据学生得出的实验数据,教师再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流程的理解,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
三、结语
我们本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基本原则,对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由于学生实验学时的限制,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经典及常用的中药剂型实验,均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合理、更好地利用现有实验室的资源条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曹纬国,吕志勇,张丹,等.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2-63.
[2]崔红花,王峰,梁生旺,等.中药制剂分析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6):46-48.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 现状 改革 创新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1]。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分析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21世纪的中药学人才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要具备坚实的、宽厚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中药制剂相关问题,养成优良的科研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目前大多数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还处于传统教学的阶段,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束缚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亟须对中药制剂实验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实验改革发展思路,以期提高中药制剂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内容大多是药物理论验证性实验及规范化操作练习,内容主要为理化鉴别、简单的光谱法的鉴别及薄层色谱法鉴别,还有HPLC、GC色谱法的含量测定等;实验用到的供试品、对照品、化学药品试剂等大多数由实验教师事先配制准备好;所使用的仪器均已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HPLC、GC色谱仪准备到了进样状态;学生上实验课时只需注射一针样品溶液即可得到所需的实验结果。所有的分析工作都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只需通过简单的推理或化学计算就可以得出药物分析实验的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中药制剂分析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创新
(一)注重科学思维方法教育,以培养严谨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我校的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管理、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药物设计、一般中药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中药科技人才。在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过程当中,强调学生应保持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每个过程中都应该规范,从取样、称量到操作,认真记录好每个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应该课前事先预习,掌握仪器使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各个仪器。
(二)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实验
针对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教学实际及存在的问题,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采取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原来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验证性试验中选择的样品多为单味药材或简单的提取物,让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技能,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我们开设了“三黄片的制备工艺与质量评价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完成三黄片的制备工艺研究,掌握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并完成三黄片质量标准研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相关内容。通过开展中药制剂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此外,还有“感冒灵颗粒的分析”实验,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包括从感冒灵颗粒的生产厂家、感冒灵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到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波长、流动相的选择,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根据学生得出的实验数据,教师再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流程的理解,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思考能力。
三、结语
我们本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基本原则,对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由于学生实验学时的限制,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经典及常用的中药剂型实验,均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合理、更好地利用现有实验室的资源条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曹纬国,吕志勇,张丹,等.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2-63.
[2]崔红花,王峰,梁生旺,等.中药制剂分析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