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下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发。
依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我们必须做到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予以打击。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课前教学气氛的诱发至关重要,比如:唱些英语歌曲;做些英语小游戏;简短的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均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悬念、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或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继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做到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把教室变成学生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张扬个性,自我发展,追求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二、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也有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也可以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从网上下载一些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以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生动逼真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英语课堂上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口脑并用,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得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倡导,创造性地设计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大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注重个性,以人为本。母语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应该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些什么”而应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达到能做什么”。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想而知。
四、拓建平台,师生互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健康和谐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禀赋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点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应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将教学中师生之间“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由此,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则学习主动,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受到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效应。
五、拓宽渠道,开展活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可进行目标激励,分层次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有收获,进而乐此不疲。“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同样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兴趣的保持,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作品展评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达到英语的生活化,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英语学习兴趣的高低,很难想象失去兴趣还能怎样做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把握良机,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发。
依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我们必须做到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予以打击。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课前教学气氛的诱发至关重要,比如:唱些英语歌曲;做些英语小游戏;简短的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均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悬念、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或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继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做到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把教室变成学生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张扬个性,自我发展,追求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二、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也有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也可以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从网上下载一些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以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生动逼真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英语课堂上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口脑并用,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得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倡导,创造性地设计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大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注重个性,以人为本。母语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应该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些什么”而应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达到能做什么”。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想而知。
四、拓建平台,师生互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健康和谐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禀赋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点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应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将教学中师生之间“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由此,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则学习主动,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受到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效应。
五、拓宽渠道,开展活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可进行目标激励,分层次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有收获,进而乐此不疲。“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同样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兴趣的保持,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作品展评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达到英语的生活化,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英语学习兴趣的高低,很难想象失去兴趣还能怎样做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