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折纸活动不仅有益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还有益于有幼儿手指灵活地发展,如何在学前期抓住幼儿的认知心理,合理进行引导,对于幼儿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折纸教学的研究,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创造氛围等途径优化折纸活动设计,提升折纸教学成效,使孩子们在折纸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激发幼儿折纸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折纸兴趣;方法
【分类号】G613.6
1、幼儿折纸特点
幼儿折纸每个年龄阶段是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不够成熟,而对边折和对角折所需要的手眼协调水平均比其他基本折纸技能所需要的水平要低得多,所以在折纸过程中,小班幼儿较为熟练掌握的技能就是对边折和对角折,而且他们通常能在一次成型、对齐并且抹平后,轻松完成对边折和对角折的基本折纸动作。
而中班幼儿由于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对于折纸活动的经验累积,开始掌握相当一部分的折纸术语和技能,熟练掌握对边折和对角折。在一次成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完成稍微复杂的集中一边折和集中一角折———完成这两项技能,幼儿需要两次对齐和抹平。
对于大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逐渐完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较大进步,随着折纸经验的丰富,逐步熟练掌握了多种基本折纸技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双正方和双三角折纸技能也能够基本掌握,对于一些基本的折纸术语以及相应的图示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学习经验,能够理解线、边、对称、正反等概念。这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双菱形以及组合折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龄以及手部动作水平的发展,幼儿的得分均逐渐增高,所能够掌握的折纸基本技法也越发熟练。
2、开展幼儿折纸活动的作用
2.1、折纸可以发挥自由想象力
折纸是对一张白纸进行加工,构思新的想象,讨求新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过程,但这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这种创造性主要表现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指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照一定的模式,用儿童独特的逻辑思维去确定一个唯一的答案。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2.2、与儿歌故事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力
幼儿园语言活动很多,但故事和歌谣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它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学习折纸的同时,又可以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能够将折叠对象组合,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利用折叠的物品创编儿歌和故事,和其他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折纸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折纸兴趣的方法
3.1、培养幼儿折纸兴趣
首先,在选择折纸题材时要挑选幼儿常见的且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带着积极的情感朱加到活动中来如动物类的题材教师可以选择龟子、青蛙、孔雀、猴子等植物类的题材如郁金香、牵牛花等人物类的题材如圣诞老人、小人偶等其他题材如房子、飞机等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因而他们乐意尝试、体验。
其次,学龄前儿童保持注意为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最常用的活动方法有念儿歌、讲故事、听晋乐、做游戏、欣赏视领、出示实物或图片等。如在折青蛙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青蛙赛跑”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将做好的小青蛙放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池塘晨板上,让小青蛙的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看一看谁折的青蛙跳得最快跳得最远。在折房子活动中教师可以边晨示分解图边念儿歌:“房顶房底中心折,房子两边向后折,边对齐齐中间线,拉出方形变屋顶,,两个方形变三角,那是小屋顶尖尖”,儿歌的加入使幼儿理解、记忆图示待号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再次折纸与绘画相结合,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如果将折纸与绘画相结合,原本略显呆板的作品会变得充满生趣,如幼儿在折好蝴蝶之后可以用彩笔为蝴蝶翅膀,设计美丽的花纹;幼儿在折好小猫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小猫添画漂亮的衣服和背景。
最后折纸与环境市置相结合,教师也可以用幼儿的折纸作品美化环境,如在走廊里设计一个小花园,将幼儿的花朵折纸摆放在其中等,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3.2、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使折纸材料丰富化
教师在幼儿折纸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认识到不同幼儿之间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巨大差异,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促使折纸材料丰富化,尽可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所有需求。例如,各种材料纸质的反复运用,可使幼儿在不同纸质的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折纸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可运用废旧报纸、生活挂历、多彩包装纸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在其学会折纸技巧后,教师可鼓励其用不同纸质的材料进行联系,加强巩固。二是在折纸活动中提供详细的折纸图解。有些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极差,在老师反复的演示后仍然不能掌握折纸精髓,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解,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折纸图解可达到辅助幼儿理解的功效。三是针对个别幼儿要进行一对一指导。对于动手能力较为落后的幼儿,教师不应对其打击嘲讽,而是要给予他们宽容、信任、鼓励与支持,耐心地教会折纸要领。
3.3、创造平台,营造氛围
丰富的实践平台和良好的创作氛围是维持幼儿折纸兴趣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良好的创造氛围能使孩子们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而使折纸活动的成效得到升华。对此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3.1、举办折纸比赛
教师可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使小组成员相万交流、相互学习,进而使孩子们学会折更多的作品。为了检验小组相互学习的成效,可定期开展折纸比赛,看哪个小组的件品又多又好。这样一来孩了们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了更多折纸技能,其协调合作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3.3.2、家庭折纸
教师可充分利用家庭教学资源,在与家长取得沟通的情况下开展家庭折纸活动。如计孩了们向家长学习折纸,并将与父母合作完成的折纸科品带到幼儿园进行评选;也可对折纸活动进行延伸,促使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营造和谐而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
总之,为了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提高自主发展,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折纸教学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折纸活动设计,提升折纸教学成效,从而使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梦佳.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提高自主发展[J].家教世界,2013,18:33.
关键词:幼儿;折纸兴趣;方法
【分类号】G613.6
1、幼儿折纸特点
幼儿折纸每个年龄阶段是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不够成熟,而对边折和对角折所需要的手眼协调水平均比其他基本折纸技能所需要的水平要低得多,所以在折纸过程中,小班幼儿较为熟练掌握的技能就是对边折和对角折,而且他们通常能在一次成型、对齐并且抹平后,轻松完成对边折和对角折的基本折纸动作。
而中班幼儿由于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对于折纸活动的经验累积,开始掌握相当一部分的折纸术语和技能,熟练掌握对边折和对角折。在一次成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完成稍微复杂的集中一边折和集中一角折———完成这两项技能,幼儿需要两次对齐和抹平。
对于大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逐渐完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较大进步,随着折纸经验的丰富,逐步熟练掌握了多种基本折纸技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双正方和双三角折纸技能也能够基本掌握,对于一些基本的折纸术语以及相应的图示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学习经验,能够理解线、边、对称、正反等概念。这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双菱形以及组合折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龄以及手部动作水平的发展,幼儿的得分均逐渐增高,所能够掌握的折纸基本技法也越发熟练。
2、开展幼儿折纸活动的作用
2.1、折纸可以发挥自由想象力
折纸是对一张白纸进行加工,构思新的想象,讨求新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过程,但这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这种创造性主要表现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指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按照一定的模式,用儿童独特的逻辑思维去确定一个唯一的答案。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2.2、与儿歌故事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力
幼儿园语言活动很多,但故事和歌谣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它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学习折纸的同时,又可以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能够将折叠对象组合,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利用折叠的物品创编儿歌和故事,和其他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折纸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折纸兴趣的方法
3.1、培养幼儿折纸兴趣
首先,在选择折纸题材时要挑选幼儿常见的且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带着积极的情感朱加到活动中来如动物类的题材教师可以选择龟子、青蛙、孔雀、猴子等植物类的题材如郁金香、牵牛花等人物类的题材如圣诞老人、小人偶等其他题材如房子、飞机等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因而他们乐意尝试、体验。
其次,学龄前儿童保持注意为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最常用的活动方法有念儿歌、讲故事、听晋乐、做游戏、欣赏视领、出示实物或图片等。如在折青蛙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青蛙赛跑”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将做好的小青蛙放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池塘晨板上,让小青蛙的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看一看谁折的青蛙跳得最快跳得最远。在折房子活动中教师可以边晨示分解图边念儿歌:“房顶房底中心折,房子两边向后折,边对齐齐中间线,拉出方形变屋顶,,两个方形变三角,那是小屋顶尖尖”,儿歌的加入使幼儿理解、记忆图示待号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再次折纸与绘画相结合,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如果将折纸与绘画相结合,原本略显呆板的作品会变得充满生趣,如幼儿在折好蝴蝶之后可以用彩笔为蝴蝶翅膀,设计美丽的花纹;幼儿在折好小猫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小猫添画漂亮的衣服和背景。
最后折纸与环境市置相结合,教师也可以用幼儿的折纸作品美化环境,如在走廊里设计一个小花园,将幼儿的花朵折纸摆放在其中等,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
3.2、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使折纸材料丰富化
教师在幼儿折纸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认识到不同幼儿之间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巨大差异,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促使折纸材料丰富化,尽可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所有需求。例如,各种材料纸质的反复运用,可使幼儿在不同纸质的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折纸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可运用废旧报纸、生活挂历、多彩包装纸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在其学会折纸技巧后,教师可鼓励其用不同纸质的材料进行联系,加强巩固。二是在折纸活动中提供详细的折纸图解。有些幼儿由于理解能力极差,在老师反复的演示后仍然不能掌握折纸精髓,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解,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折纸图解可达到辅助幼儿理解的功效。三是针对个别幼儿要进行一对一指导。对于动手能力较为落后的幼儿,教师不应对其打击嘲讽,而是要给予他们宽容、信任、鼓励与支持,耐心地教会折纸要领。
3.3、创造平台,营造氛围
丰富的实践平台和良好的创作氛围是维持幼儿折纸兴趣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良好的创造氛围能使孩子们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而使折纸活动的成效得到升华。对此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3.1、举办折纸比赛
教师可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使小组成员相万交流、相互学习,进而使孩子们学会折更多的作品。为了检验小组相互学习的成效,可定期开展折纸比赛,看哪个小组的件品又多又好。这样一来孩了们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了更多折纸技能,其协调合作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3.3.2、家庭折纸
教师可充分利用家庭教学资源,在与家长取得沟通的情况下开展家庭折纸活动。如计孩了们向家长学习折纸,并将与父母合作完成的折纸科品带到幼儿园进行评选;也可对折纸活动进行延伸,促使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营造和谐而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
总之,为了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提高自主发展,幼儿教师应强化对折纸教学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折纸活动设计,提升折纸教学成效,从而使幼儿在折纸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梦佳.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提高自主发展[J].家教世界,2013,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