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一种尴尬,布置作文题以后,学生问老师怎么写,老师辛辛苦苦讲了半天写作的技巧:怎样提取观点、怎样举例、怎样论述、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讲完了,学生重复着一开始的问题,还是不会写。因为他对生活、对人生没有感悟和启示,他有什么可说可谈的呢?进入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十多年,可是很多人却是语言拙劣、思想幼稚,甚而至于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不禁让人想起吕叔湘先生曾经的感叹:“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追根溯源,不是见的不多,识的不广,而是思维训练欠缺。
  教学中比较普遍的困惑来自于学生,“老师,我很喜欢读书,自觉也读了不少的书,可为什么写文章还是那么单调乏味?我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还是远远不如别人?”这就充分说明只有知识储备没有思考的学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迟早会枯竭、会枯萎。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只关注到“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没有“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一句话,这样读书只是在看情节,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在学语文。
  思维,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绳索,只有在经过思考以后,他才可能用这根绳索串连起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句话,懂得了思考,思维能力提升了,记忆才会如流水源源不断地输出。当然,思维也是创新的不竭动力。
  
  二
  敏锐的思维意识从哪里来?
  季羡林先生说:“一所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
  课堂只是学习的一块狭小的空间,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关键还是来源于生活。当然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这种指导和训练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习习惯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素材。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发现素材;其次应该让他们养成积极探求、积极思考的意识;再次,我们应该创造让他们可以积极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再激发他们探求现实、思考生活的兴趣。
  《非诚勿扰》红透了中国大地,我在课上剪辑了陆宏毅与安田的那一段作为教学的素材,让学生看、评、写,引发了一节课的大讨论,学生看到了“社会责任感”,看到了“教育应该落到实处”,“如何提高看人的准度、提高看人的品位”,“张扬的个性与背后的实力”,“人生的选择与放弃”……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语文,什么叫生活,让他明白思考的意义和价值,让他懂得思考的结果不仅仅是作文,也不仅仅是语文,而且是人生。
  
  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人的成长是一切教育的目标。一个人能从生活中学到什么,能在暗中校准他今后的人生轨迹。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思维能力训练的最高境界就是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并内化为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拼命地“吞咽”老师灌输的知识,但不会整理,不会“思考”,即使把知识吸收过来也是杂乱的,其结果必然是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会因为知识的无序性而很快遗忘……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他脑海中的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一棵“知识树”,这棵树是一幅极严密、极有序的知识网络图,思维能力强的人能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迅速找到相应的“同化点”,迅速地整理自己的思维,让它自成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棵新的知识树,同时发生了质变和量变,而且更为严密、有序。这个形成新体系的知识树必然是牢固的,不易忘却的。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整理的能力,这是最可贵的,是旁人无法给予帮助的,更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生活与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懂得了思考,便懂得了生活。同样良好的生活习惯亦能帮助学生在思维上胜人一筹,挖掘智慧的最大潜力,拥有最佳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思维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关注;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热爱、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张燕,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11102)
其他文献
在教学艺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启发艺术、板书艺术等,已有许多教者和研究者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学中布白艺术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事实上,教学布白艺术应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就教学布白艺术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摘要】针对艺术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英语基础、性格特征、以及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归纳出提高艺术生《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的五大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 艺术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2-02  艺术专业学生(简称“艺术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
妒忌是人类的一种最强烈的情感,它有时可能比爱与恨更激烈,因而导致种种恶果。《红楼梦》第八十回“懦弱迎春肠回九曲,娇怯香菱病入膏肓”(第八十四回目各本有较大差异,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