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兴趣  习惯   方法   积累
  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一个人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将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阅读能力都是最基础的能力。可见,阅读在一个学生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更是至关重要。
  本学期,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我们班的学生来源较广,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视课外阅读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东西读懂、把该写会的生字和词语写会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造成孩子虽在市区,但他们接触外面的机会很少,极少到书店阅读书籍,阅读兴趣不是很浓厚。而“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从多方面渠道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遇到困难,也会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能保证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给予他们享有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和可行的阅读方式的自由。让孩子们通过课外阅读满足了自身阅读需求的同时还使其身心得到愉悦。对于小学生,孩子们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可选带有奇特的故事情节如《绿野仙踪》、《狐狸寻找快活林》等读物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巩固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良好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久的的强化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1、学会自主阅读,搜集信息。①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海伦·凯勒》这一篇文章,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巨作,并选出最喜欢的来读。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自己学会读书。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掏沙见金。②做到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留心观察。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大腦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让生活与大自然成为孩子们更为广阔的课堂。
  2、学会合作探究,组合信息
  教学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师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合作阅读,积累消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体验着,感动着,震撼着。因此,我们应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
  3、体会创新,加工信息
  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引起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进行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学生有感与亲情的伟大,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辈厚爱等。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促使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去回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路的作用。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要让他们拿起学习的钥匙才行。
  因此,我们要加强引导,使学生会读书。让学生做到读进去悟出来:首先通览全文,把握词语积累。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大意。每通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时,要求学生查出不认识的字词,而且能说出主要内容。只有做到了这一点,通读才算完成。若一遍完成不了,就读两遍、三遍,直至完成任务。其次初步感知,边默读边思考,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接着精读品读。精读可抓住重点读,也可以根据文章或短文后的问题来读。教师可加强引导,使学生会读书。并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恰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品细节、深感悟。品读就是欣赏,欣赏文章或短文的优美之处。读的时候还应该读出语气读出水平,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四、加强阅读量的积累
  阅读量的积累,是学生阅读能力质的飞跃重要前提。创造条件,使学生有书读。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把学生带入校图书室上阅读课,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资料,学习写摘记、做卡片等。使学生丰富视听,学习热情高涨。在假期中,可以把名著分阶段布置给学生回去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前,老师可做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名著的讲座,教给学生评价、鉴赏的方法。开学初可以开展书评、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形式和内容并重,促进学生对课外读物充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内化过程。
  五、家校配合,让孩子快乐读书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学生适当的减压减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让他们自己支配的弹性时间。大家都明白,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严密其思维、崇高其品格、拓展其视野、高雅其修养、健康其情趣、坚韧其意志,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在未来社会和时代生存、发展的利器。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进行真正有实效的阅读教学,还语文阅读教学以鲜活的面目,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整个小学阶段,每一位教师都要去坚持,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快速提高。利用课内外的点点滴滴,多锻炼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们能通过阅读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且通过阅读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智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数学学科内容为教学的基本依据,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课程形态。   关键字:高中;数学;活动;课程;实践   数学活动课程是一种融合课程,它既可以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融入大量活动,也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融入学科内容。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对教
期刊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生中都在不断的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喜欢语文,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何让语文课堂有魅力,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
期刊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即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师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
期刊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但如果工作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就会影响实效性。为此,必须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以小微活动为载体,从小、微、实入手实施微德育,坚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线,真正落实小学生核心素养,从而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地平线,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对接,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小处入手,持之以恒抓好养成教育  小学生德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
期刊
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它不是生产螺丝钉,不是生产半导体晶片,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正因为如此,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传承之所,是生命滋养之根。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精神不是印在纸上、写在墙上,更多的是流荡于学校的空气之中,在师生的口耳相传中。教育学者肖川说:“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期刊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基于问题上的“想”就俗称思维,它表面上看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把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方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往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具体体现。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过程更重要。但是,很多科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教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动手实验,为
期刊
时间匆匆而过,回首过去的三年,首次接触班主任角色的我,从当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再到后来的“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细品其中的酸痛甜苦辣,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是收获的滋味:三年的班主任让我越来越懂得了:如何做一位让家长们放心的班主任,那就是:捧着一颗爱心,用心沟通。唯有如此,才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每一节课,每一次班会、每一次家长会,都是心与心的交融。正是这份共情,才有了
期刊
一个班,四十多个人,一个英语教师,在这种比例悬殊的情况下,想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英语课堂带来的快乐好像是不切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应体会到英语游戏的快乐体验,也应享受到积极参与后的成就感。但很多情况下却事与愿违,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了課堂任务的有效交流,大多数学生只是旁观者。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起初,我尝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Pair work)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同桌
期刊
本学年,我带小学一年级,刚刚送走毕业班,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我真是不小的挑战。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带着好奇、揣著憧憬在懵懵懂懂中认识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在手忙脚乱中接触各种习惯,在跌跌撞撞中应对一切。  刚开学,路队问题就摆在了面前,沉甸甸、实实在在的。看着几十个孩子的小脑袋,听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自由自在的话语,作为老师没有头不大的。放学路队是个大问题,不仅要展示给等待在门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