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有力量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正是毕业季,离别是主题曲。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而,今天的离别不仅有伤感,还有憧憬。
  当2012届毕业生把记忆和梦想装进行囊,再一次站在大学门口,回首望去,青春已融进历史。不管是否度过充实的大学时光,是否找到想要的大学感觉,是否还有一丝牵挂、一丝遗憾,注定,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离别并不意味着结束,对大学毕业生而言,这是走向社会的起点;对大学教育者而言,这是彰显教育力量的开始。在这个美好而复杂的时代里,背着梦想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一点都不轻松。《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是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更现实的是,经济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状态改观不大,知识型服务业依旧低迷,所以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工资对比纠结还会继续下去。
  所谓,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没有坚持的力量,毕业宴会上的激情梦想很可能只是一场话语游戏,根本照不进现实。几年之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一些大学毕业生也许会记不起自己走出大学校门时的梦想。时光会消磨他们的激情,现实和浮躁会让他们深陷职业焦虑。那时,我们大学教育者的成就感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让大学毕业生的梦想更有力量,是大学教育者送别毕业生后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
  让梦想有力量,需要大学回归教育本质。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说:“大学最重要的工作是知识的传承和创造,知识的传承是培养人,知识的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确,大学的本质是育人,培育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培育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合格公民。大学生只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才不会在社会激荡和困难挫折中轻易放弃梦想,随波逐流。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近年发展成绩斐然,已成为世界上大学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人才培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型。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仍然有诸多的因素在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素质。
  大学教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大学只有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良心、创新的阵地。但是,我国一些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越来越向权力和利益妥协,丢失了大学精神,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方面显得急功近利,偏离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和教育本质。其直接影响就是,很多大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拿到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却依然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和独立人格,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在挫折中获得成长的智慧。而这些才是大学毕业生遇到诱惑或困境时坚持梦想的力量源泉。
  让梦想有力量,需要校园充满理想主义。
  回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合大学以其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卓越的教育地位成就了一段大学传奇,至今熠熠闪光。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塑造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大学叙事,为中国大学的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大学校园文化都是理想主义精神最突出、最鲜明的代表。而今日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只想通过考证、考公务员等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大学生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缺乏理想主义气息的大学校园确实是一种遗憾。
  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大学校园是时代的晴雨表,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折射与关照。因此,真正的大学校园应该是热血青年挥洒青春、探索真理、追求梦想、自由成长的地方,是大学毕业生永远的心灵栖息地,急功近利、追求时尚不应是大学校园的主色调。
  让梦想有力量,需要教师保持“先生”范儿。
  “所谓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做人的榜样,是骨子里的儒雅和端庄,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通常,一所大学的气质是被这样的“先生”们带出来的,然后通过耳濡目染传承到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得更远。
  对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一味顺应现实、只见眼前功利、不见责任担当的教师是负能量,所以,想要培养有梦想并坚持梦想的学生,教师需要首先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教育梦想的人。当今的大学教师,需要保持“先生”范儿,倾情投入治学和育人,不为名利所困。这样,大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思考者和身体力行的建设者,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样,大学毕业生的梦想才更有力量,教师的成就感才不会打折扣。
  2012届大学毕业生已经怀揣梦想走向社会,他们必将在坚持中担起社会重任,开创新的篇章。我们为成就梦想者喝彩,为坚持梦想者感动。我们也希望,教育者的努力能让更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有力量,支撑他们精彩的人生。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28日~30日,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在山东大学举行。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个代表队的95名辅导员齐聚济南,我很幸运也很荣幸作为江西省高校辅导员的代表之一与其他高校优秀辅导员同场竞技,最终荣获三等奖,实属意外之喜。回顾比赛始末,感慨万千。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比赛的程序,本次大赛共分为三个阶段: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是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的,形式和内容
期刊
■ 特约记者 魏 鑫 沈 祥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关系到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辉煌成绩。为回顾10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辉煌历程及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刊专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高
期刊
连续10年16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医疗队,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和中国最偏远的省区;5次进藏,3次进疆,为6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传送光明的“德吉喇姆”(藏语“仙女”),她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雷方。  医之爱:传送光明  1997年12月,在国外研修学习的雷方
期刊
5月,在古都洛阳,在河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15名学子筑起生命之墙、串起生命之链勇救落水青年的事迹正被人们传颂着。5月23日,赵兴坤、张亚萌等15名学生被河南科技大学授予“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他们所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班集体”。  手拉手!别松手!  5月的洛阳美如画、醉人心。14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15名学生来到洛浦秋风园过
期刊
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爱心为患者拂去身心的伤痛,她用笑容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勇气与信心,她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就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护士长姜虹。  37岁的姜虹自参加护理工作以来,一直秉承“诚心做人,用心做事”的信念,将患者的满意视为最大的快乐。有人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验证大地的沧桑。”姜虹只是一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普通护士长。在医疗行业无数护
期刊
穆青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调到延安《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了长达61年的新闻生涯,其造诣博大精深。作为后辈,我难以全面诠释穆青精神,仅就“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谈几点学习感悟。  “勿忘人民”是穆青同志25年前提出来的。1988年4月,穆青到福建省厦门市调查研究。4月17日,在厦门宾馆吃过早饭,陪同调研的福建分社社长崔葆章和厦门支社的同志恳请穆青为分社题词。穆青提笔写了“勿忘人民”四个大字。
期刊
自“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实施以来,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工作,多次邀请专家领导进行专题宣讲和工作指导,多次召开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平台负责人、省校特聘教授等参加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学习两部领导讲话和两个文件精神,深刻领会“2011计划”的核心内涵,就推进“2011计划”的思路、方向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广泛研讨,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协同创新,我们
期刊
1977年,河南省第一支专业太极拳队在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成立,由刚刚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的乔熛担任主教练。经过近5年努力,队员丁杰在1981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为河南夺得了首枚金牌。从1981年到1995年,从丁杰的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到王二平的世界冠军,河南省男子太极拳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自从1995年王二平退役后,河南省太极拳队的优势渐渐消退。  1998年,在澳门执教的乔熛回到了河南,再次组
期刊
从宣传栏、海报、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校园网、论坛、手机报等新兴媒体,高校宣传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调整。2012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3亿,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微博的诞生同样也冲击和拓展了高校宣传管理工作。  在目的纷繁复杂、信息难以辨别的多媒体环境中,微博作为新生事物,一直缺少有效的道德约束准则和网络监管机制,真实个体的面目借助无序的
期刊
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手段,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有所作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近年,河南科技大学着力在先进典型发现、培育和宣传工作中积极探索,塑造特色品牌,加强系统宣传,切实把先进典型培育、宣传作为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陆续挖掘、选树和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