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天高地厚、包罗万象,非其它学科所能比肩,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客体优势;细雨渗透,语文学科思想教育之主体;海阔天空,语文学科教育左右逢源。
【关键词】潜隐课 客体 优势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202
语文课天高地厚、包罗万象,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于一炉,聚知识、技能、思想、形象于一体,非其它学科所能比肩。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人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潜隐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书育人,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播道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给学生精神补钙,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语文课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优势。
一、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客体优势
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文道统一、文道并重。既教文、又传道,既学语文又端正品格,正其人生。语文教学的客体优势首先体现在道的载量充足,人生真谛、自我价值、伦理道德、理想情操、自我修养等教育因素无所不容。它们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凝聚于人、事、物、景中,使它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潜在可能。丰富的信息量,具有了强化思想意识而引起思想飞跃的客观可能性。
其次还体现在“以文载道”上,它具有载道方式的优势。教材中多是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传统名篇,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的真切感和音乐形象的空幻朦胧感,同时又不像美术形象那样直白,而是借第二信号系统造成的形象,可以意会潜移默化的余地;也不像音乐形象那样空灵易失,又较之容易把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明理悟道,产生开窍反应。所以语文学科的“文通一体”,容易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可能。这种潜隐悟道方式,伴之以学生的兴趣,伴之以文学作品的魅力,伴之以名篇、精品“文”和“道”和谐统一的客体,从而减弱了说教式传道使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因文悟道”,直接彰显了语文教育性的主动和优势。
二、细雨渗透,语文学科思想教育之主体
实践证明“学文悟道”是与感情因素连在一起的。所选教材都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脍炙人口的精品,教师借助这形象生动的客体,激情满注地走进课堂,精神抖擞地讲解,以情动情为情设境,以境染情、顺势引领、相机点拨,让学生带着激情进入意境,化为角色,教师选好宣泄口,推涛助澜,引起学生的共振共鸣,让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澎湃翻滚、一发而不可收,这时往往掀起课堂的高潮,师生互动,形成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交互感染,课堂气氛摇曳多姿、神采流动,师生分享明理悟道的情感和幸福,体验生活的多彩,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幸福,最终达到得其义而信其道,使认识向深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这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细雨渗透”式的教育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急流冲刷的“阵雨式”、“运动式”、和“漫流浇冷”的说教式教育要深刻的多,持久的多。
三、海阔天空,语文学科教育左右逢源
大语文就是大生活、大视野、大思路、大场景、大境界,语文永远渗透在生活中,生活的本身就是大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它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曹霑梦中泪的千古绝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苍山似海残阳如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情决定了教育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毛泽东提出四面向,邓小平提出三面向,都是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扎根农村,献身四化的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掘教材中的教育性因素,联系农村改革发展的典型人事,把农民的形象和风采、生产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与解放前比,与西欧国家比,横比、纵比,激发学生为提高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美好新农村而树立起明确的思想观念和时代意识。
教材正在逐步完善,逐渐规范,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让乡土教材充实其中,文脉和谐。干教育要有大眼界,但凡教育发展的先进,必须纳入追求的视野。眼界决定事业发展的境界,大眼界见识高远,“不审天下事,难应天下三分”,见识比聪明更重要,要海纳百川,要勇于攀登,还要自我加压,只有确立更高的目标,才能走得更远,攀得更高。让学生满意是不容易的,可是正因其不易,才要我们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正是因其不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美誉之后沉甸甸的责任;正是因其不易,才彰显出向这一目标发起冲锋的我们多么难能可贵。
语文课要向外延伸,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以社会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举办文学沙龙、文学讲座、读书会、赛诗会、课本剧、广播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振兴中华奋发读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鼓励学生迈开双脚,走向社会。与有志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以人民为师,以生活为课堂,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由上可见,语文教学的空间要拓宽,内外突破的教育途径呈现的思路:从教育上看,由课堂向外,由学校向社会;从观念层次发展看,由明确观念到增强意识、巩固意识、培养感情;从教育主体上看,由外部强化向自身内化,这是一条符合逻辑,尽情合理的思想教育之路。教育的空间越多越大,语文学科教育的优势越显著。人生处处有考场,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本領、有实力,可以纵横驰骋、上下求索,你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断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潜隐课 客体 优势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202
语文课天高地厚、包罗万象,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于一炉,聚知识、技能、思想、形象于一体,非其它学科所能比肩。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人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潜隐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书育人,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播道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给学生精神补钙,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健全、一专多能的创造型人才。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语文课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优势。
一、文以载道,语文学科的客体优势
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文道统一、文道并重。既教文、又传道,既学语文又端正品格,正其人生。语文教学的客体优势首先体现在道的载量充足,人生真谛、自我价值、伦理道德、理想情操、自我修养等教育因素无所不容。它们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凝聚于人、事、物、景中,使它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潜在可能。丰富的信息量,具有了强化思想意识而引起思想飞跃的客观可能性。
其次还体现在“以文载道”上,它具有载道方式的优势。教材中多是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传统名篇,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的真切感和音乐形象的空幻朦胧感,同时又不像美术形象那样直白,而是借第二信号系统造成的形象,可以意会潜移默化的余地;也不像音乐形象那样空灵易失,又较之容易把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明理悟道,产生开窍反应。所以语文学科的“文通一体”,容易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可能。这种潜隐悟道方式,伴之以学生的兴趣,伴之以文学作品的魅力,伴之以名篇、精品“文”和“道”和谐统一的客体,从而减弱了说教式传道使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因文悟道”,直接彰显了语文教育性的主动和优势。
二、细雨渗透,语文学科思想教育之主体
实践证明“学文悟道”是与感情因素连在一起的。所选教材都是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脍炙人口的精品,教师借助这形象生动的客体,激情满注地走进课堂,精神抖擞地讲解,以情动情为情设境,以境染情、顺势引领、相机点拨,让学生带着激情进入意境,化为角色,教师选好宣泄口,推涛助澜,引起学生的共振共鸣,让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澎湃翻滚、一发而不可收,这时往往掀起课堂的高潮,师生互动,形成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交互感染,课堂气氛摇曳多姿、神采流动,师生分享明理悟道的情感和幸福,体验生活的多彩,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幸福,最终达到得其义而信其道,使认识向深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这就实现了教育的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这种“细雨渗透”式的教育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急流冲刷的“阵雨式”、“运动式”、和“漫流浇冷”的说教式教育要深刻的多,持久的多。
三、海阔天空,语文学科教育左右逢源
大语文就是大生活、大视野、大思路、大场景、大境界,语文永远渗透在生活中,生活的本身就是大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它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曹霑梦中泪的千古绝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苍山似海残阳如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情决定了教育要面向农村基础教育,毛泽东提出四面向,邓小平提出三面向,都是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扎根农村,献身四化的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掘教材中的教育性因素,联系农村改革发展的典型人事,把农民的形象和风采、生产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与解放前比,与西欧国家比,横比、纵比,激发学生为提高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美好新农村而树立起明确的思想观念和时代意识。
教材正在逐步完善,逐渐规范,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让乡土教材充实其中,文脉和谐。干教育要有大眼界,但凡教育发展的先进,必须纳入追求的视野。眼界决定事业发展的境界,大眼界见识高远,“不审天下事,难应天下三分”,见识比聪明更重要,要海纳百川,要勇于攀登,还要自我加压,只有确立更高的目标,才能走得更远,攀得更高。让学生满意是不容易的,可是正因其不易,才要我们为之付出百倍的努力;正是因其不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美誉之后沉甸甸的责任;正是因其不易,才彰显出向这一目标发起冲锋的我们多么难能可贵。
语文课要向外延伸,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以社会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举办文学沙龙、文学讲座、读书会、赛诗会、课本剧、广播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振兴中华奋发读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鼓励学生迈开双脚,走向社会。与有志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以人民为师,以生活为课堂,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由上可见,语文教学的空间要拓宽,内外突破的教育途径呈现的思路:从教育上看,由课堂向外,由学校向社会;从观念层次发展看,由明确观念到增强意识、巩固意识、培养感情;从教育主体上看,由外部强化向自身内化,这是一条符合逻辑,尽情合理的思想教育之路。教育的空间越多越大,语文学科教育的优势越显著。人生处处有考场,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本領、有实力,可以纵横驰骋、上下求索,你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断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