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论战:人类生活中的概念隐喻》评介

来源 :海外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但是从概念隐喻理论提出的那一天开始,关于隐喻的争论就从未停歇过。Raymond W.Gibbs的新著——《隐喻的论战:人类生活中的概念隐喻》,就是概念隐喻三十多年发展的全面梳理,并就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他文献
钢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合理使用钢结构施工技术,可以缩短高层建筑工程的工期,并改善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文章就钢结构的优缺点和应
在大数据技术的引领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各种新鲜事物也层出不穷,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论述大数据时代对翻译工作的要求,指出在大数据时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公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与测绘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勘测整体水准。测量技术与测绘技术作为新兴的勘测技术,快速普及到了建筑领域
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含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知识储备、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五大要素。基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个人全
该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运用及物性分析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望岳》及其两则英译文进行了对比和鉴赏,以此尝试着以一种较为客观的视角分析古诗英译
摘 要:在当代城市谋求发展的语境中,文化资源化能够为地方竞争提供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资本。以伏羲文化为例,地方通过文化再生产完成对“圣地”身份的叙事与论证,通过“圣地之争”使伏羲文化由地方传统、地方性知识转化为文化资源。其中,景观叙事是伏羲文化资源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这一可视化手段促成了地方民众对“圣地”的地域认同。多地通过共享伏羲文化资源形成了地域共同体,而论争过程奠定了其在这一文化有机联合体中独特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改变了学生习惯的学习和生活,复课后的各种不适应接踵而来,甚至引发一些情绪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进一步探究疫情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