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外”成为课堂的宝贵财富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阐述了课堂应是流动和灵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更是课堂的一笔宝贵财富。
  关键词 “意外” 转化 认知冲突 自我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往往有些学生的回答、质疑、实验现象与结论,出乎教师的预料,或者出现教师难以当场应答的局面,这些称之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师若能得当处理与引导“意外”事件,则能化“被动”为“主动”,转“尴尬”为“生机”,往往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顺水推舟——把“意外”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因势利导”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教师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的反映。所谓“因势利导”,指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这里强调的就是时机的把握与引导。
  1.1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与“见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彼此宽容、不存戒心的气氛,形成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疑问”,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的机会、时间和场所。即使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观点是错误的,某些尝试是失败的,教师切忌挖苦讽刺,要积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创造火花得以燃烧;对于学生的每个问题要精心、耐心地作好解答与指导,切不可“一棒子打死”。
   如,在一节县级公开课“爬行纲”教学中,笔者在引入课题“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适应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如壁虎、蜥蜴、蛇、龟、鳖……”此时,学生A举手,满脸疑惑地说:“老师,既然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龟鳖是水生的,怎么属于爬行动物呢?”这个问题当时是出乎意料,但笔者并没有急于分析与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说:“A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题提的有思考的价值,有启发性,我们班其他同学应该向他学习……”然后,立即调整原先的教学思路,抛出A生提的这个问题为本节课的探索目标:“龟、鳖、壁虎、蜥蜴,虽然它们形态各异、生活习性有所不同,但都属于爬行动物,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它们有哪些适应陆生的特征。”这样,通过巧妙的转换,让学生亲自来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远比学生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效果更好。
  1.2 善于在学生的“意外”中捕捉教学良机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善意的“意外”,往往最能反映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课堂教学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此刻教师应“顺藤摸瓜”,沿着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教与学推向高潮。
   如在学习“环节动物——蚯蚓”时,教材里有这样一句话:“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而靠湿润的体壁……”学生感到“困惑”和“意外”,教师在此处埋下伏笔:“怎样通过实验来探究蚯蚓的呼吸?”课后,学生展开了想象,展示了较多的设计方法:有的将蚯蚓的口用凡是林密封;有的将蚯蚓置于水中;还有的将面粉全身裹住蚯蚓。后来,笔者指导学生将自己设计本实验的想法、实施过程、实验结论等形成文字,撰写的科技小论文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又如,在结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习细胞基本结构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细胞膜。学生提出:“到底有没有细胞膜呢?”教师鼓励学生,自已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设想:① 也许可以剥掉细胞壁,看细胞内的物质是否失掉。② 也许可以让细胞壁和细胞膜不要贴得那么紧,让它们分离开来。③ 也许换一台精密一点的显微镜可以看到。④ 也许……
   这样,长期以往,学生思维要开阔得多。创新的“种子”在这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2 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意外”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现代教学论认为,智力发展的直接动力首先是教材中的科学概念同学生的过去经验之间的矛盾,是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教师若能巧妙地在学生认知心理上造成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克服困难,在“意外”中获得意外的收获。
  2.1 “错讲”与概念形成
   生物学概念较多,有的较为抽象,如等位基因、染色体组、密码子、隔离等,学生易发生混淆。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强化。有时教师故意将概念讲错,让学生经历“悟错——纠错——强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更为强烈。譬如,学生对密码子、遗传信息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请同学们对照‘密码子表’,查一下‘CAT’编码什么氨基酸?”学生对照“密码子表”,认真查找,结果满是“疑惑”,在“疑惑”中自己悟出:原来“CAT”不能编码氨基酸!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能编码?学生在回答强化与巩固了“密码子”这个重要概念。
   又如,在学生预习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出叶绿体和液泡的结构。错误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被导入“歧途”(引入问题),找了很久,最后才豁然开朗(巩固知识),发现上了教师的“圈套”——动物细胞是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结构的!这比简单地给学生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器的不同,掌握知识要快一些,深刻一些。
  2.2 巧妙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让学生在“意外”中悟理
   由于思维定势造成认知障碍和思维错位,是学生的通病。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在“意外”中悟理,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收获。如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这一难点教学时,笔者投影了两道思考题:
   【例1】 大象是植食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门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其他文献
1、如图1,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型地下停车场里,车子挤在一起,由于车子靠得太近,所以只能向前或向后移动,1号车的车主因有急事需要马上把车子从出口开出来,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请你协调在尽量减少其他车的移动次数的前提下,使1号车能尽快开出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
第1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没有准确理解概念    例1 判断:如果两条直线都不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不平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增设模拟实验是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是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模拟实验存在认识不足,利用不足的误区。因此对生物学教学重点中模拟实验的重要作用,浅谈了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生物学教学 生物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产生的背景    2006年11月,第二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初中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取得了一等奖的
琳达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和电子工程系教授。  她是国际知名的材料科学家,她在锂电池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她被授予2009年度的国际电化学学会的电池研究奖,她是2010年加州理工大学的摩尔杰出学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
摘要:基于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青少年进行访谈,让他们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两难的例子,说出在抉择过程中的道德判断,然后分析他们目前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否符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在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后,引发他们的道德认知,摸清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水平,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并对青少年德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道德两难 科尔伯格 青少年 道德发展阶段  中图分
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这个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的字眼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何防止沙漠化呢?看看韩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7 1987年,新版的大型经济学百科全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问世,编写者指出,那场横扫经济学界的博弈论革命。很显然完全是由冯·诺依曼和纳什的基本数学定理所引发的,别人的任何贡献都不能与他们相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文创产业进行大力扶助,一些带有独特性、具有民族特色、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玩教具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根据玩教具的产品现状,开发一套融合中国建筑特色、与幼儿五大领域课程相结合的多功能转盘玩教具产品,并运用美术创意的独特设计对玩教具从形式、功能、观赏性等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创意产品 转盘玩教具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基于SOLO分类理论,建构了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层级,并依据该分层指标以及SOLO开放试卷设计理念和哥特曼量表分析法,编制了一套社会责任素养试题,以期为我国高中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社会责任 SOLO分类理论 哥特曼量表法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1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