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发展,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发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14-203
引言:阅读是语文能力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长。因此,解决学困生语文阅读理解上的困难非常重要。在他们脱离困境,追赶上“大部队”之后,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做好全班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该领域进行充分的研究实践很有必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的教学情境,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喜作者之所喜,悲作者之所悲,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心灵相通的感受。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现代社会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能够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民对于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其次,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课文内容的学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展开探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分析,进而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展开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二、巧设提问,突出重难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巧设提问,便于教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思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中,更好融入到文本中去。巧设提问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应抓着文章的题眼、关键词和主要线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山’的名胜景地啊?”学生听了特别感兴趣,七嘴八舌说了很多。然后我问学生:“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庐山啊?”立刻就有去过庐山的學生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游感悟。学生听了对庐山更是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变得非常强烈。接着我就给学生演示了几张庐山的照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我问学生:“大家看了照片肯定有不少的感悟,那么大家就保持了这种好奇心,一起阅读今天的新课 《庐山的云雾》,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番美景的。”巧设提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化,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又能在阅读的时候有所感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以朗读为基础,让学生进入状态
基础知识较掌握得较差是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普遍特征,所以转化他们也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在阅读理解领域,其基础是朗读,不能完成顺利的朗读,阅读对象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学生后续的理解活动就会不得其法。为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泛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进去,让学生被阅读对象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语境深深吸引,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再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使学生可以根据计划来循序渐进地进入越来越好的朗读状态,不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出朗读示范,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声调的欢快,通过语言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蒙汉人民的友谊传达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朗读的同时播放一些具有草原风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强。然后其他学生自由朗读,对学困生则给出较为详细的朗读计划,第一遍朗读和第二遍朗读时分别需要注意什么,逐渐将他们带入更好的状态。
4带入情境式教学方式,营造良好阅读教学氛围
情境式教学是现目前教学方式中应用较广泛,效果也较为突出的方法之一,也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在了解故事结构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表演中,将文章中的角色实际演绎出来,在基础上,学生必定要通过文章的理解,掌握故事的内容,掌握文章的叙事结构,并对文章中的任务结构进行分析,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揣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很好的对文章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也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知识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景阳冈》这一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时教学,提前布置表演的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前对武松的人物进行了解,同时要对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详细分析,对文章中精彩内容的描写反复阅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武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更加直观的演绎出人物的特征,从而使语文综合素养知识不断得到提升。
结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花.通览全文 锁定题意 分类作答——例谈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J].教书育人,2020(25):70-71.
[2]张国翰.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要素探究[J].新课程,2020(38):148.
[3]王跃.“流动书吧”引领培养小学生快乐阅读兴趣[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47-48.
[4]李军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28):40-41.
[5]陈彬.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0(02):5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14-203
引言:阅读是语文能力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长。因此,解决学困生语文阅读理解上的困难非常重要。在他们脱离困境,追赶上“大部队”之后,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做好全班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该领域进行充分的研究实践很有必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的教学情境,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喜作者之所喜,悲作者之所悲,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心灵相通的感受。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现代社会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能够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民对于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其次,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课文内容的学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展开探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分析,进而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展开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
二、巧设提问,突出重难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巧设提问,便于教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思维保持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中,更好融入到文本中去。巧设提问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应抓着文章的题眼、关键词和主要线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山’的名胜景地啊?”学生听了特别感兴趣,七嘴八舌说了很多。然后我问学生:“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庐山啊?”立刻就有去过庐山的學生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旅游感悟。学生听了对庐山更是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变得非常强烈。接着我就给学生演示了几张庐山的照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我问学生:“大家看了照片肯定有不少的感悟,那么大家就保持了这种好奇心,一起阅读今天的新课 《庐山的云雾》,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番美景的。”巧设提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化,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又能在阅读的时候有所感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以朗读为基础,让学生进入状态
基础知识较掌握得较差是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普遍特征,所以转化他们也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在阅读理解领域,其基础是朗读,不能完成顺利的朗读,阅读对象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学生后续的理解活动就会不得其法。为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泛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进去,让学生被阅读对象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语境深深吸引,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再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使学生可以根据计划来循序渐进地进入越来越好的朗读状态,不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出朗读示范,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声调的欢快,通过语言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蒙汉人民的友谊传达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朗读的同时播放一些具有草原风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强。然后其他学生自由朗读,对学困生则给出较为详细的朗读计划,第一遍朗读和第二遍朗读时分别需要注意什么,逐渐将他们带入更好的状态。
4带入情境式教学方式,营造良好阅读教学氛围
情境式教学是现目前教学方式中应用较广泛,效果也较为突出的方法之一,也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在了解故事结构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表演中,将文章中的角色实际演绎出来,在基础上,学生必定要通过文章的理解,掌握故事的内容,掌握文章的叙事结构,并对文章中的任务结构进行分析,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揣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很好的对文章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也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知识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景阳冈》这一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时教学,提前布置表演的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前对武松的人物进行了解,同时要对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详细分析,对文章中精彩内容的描写反复阅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武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更加直观的演绎出人物的特征,从而使语文综合素养知识不断得到提升。
结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个性化阅读模式,持之以恒,争取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花.通览全文 锁定题意 分类作答——例谈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J].教书育人,2020(25):70-71.
[2]张国翰.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要素探究[J].新课程,2020(38):148.
[3]王跃.“流动书吧”引领培养小学生快乐阅读兴趣[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47-48.
[4]李军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28):40-41.
[5]陈彬.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