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大治、长治久安,是古往今来有担当的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这如何才能实现?“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好好总结一下,进而在运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目标任务。这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提出了任务书,而且列出了时间表,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如何把这一总目标落实好,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
知其所从来,才能明其所将往。放眼更大的历史坐标,我们才能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历史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致力于共产主义的实现,探索出了以社会主义救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党确立并巩固了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这些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不仅回答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更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走过的前半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也进入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
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而不断深入。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们站在了先进制度的制高点上。但制度建立后还有个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是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经验教训后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向邓小平提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时,邓小平回答:“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从改革制度入手”。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一点,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认识的与时俱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发扬光大。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不断彰显的过程。历史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凝练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就涉及哪些“需要变”、哪些“不能变”的问题。这13个方面的优势是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的,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基石。这些不能变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能变不能改的。对此,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要有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不能照搬硬套西方的理论、观点,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三、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才能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答案非常明确,靠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
4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也为坚定制度自信注入不竭之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我们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
一张清晰的“时间表”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新时代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更要善于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制度成果。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只要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天终将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成为人类美好制度的样板!
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
知其所从来,才能明其所将往。放眼更大的历史坐标,我们才能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历史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致力于共产主义的实现,探索出了以社会主义救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党确立并巩固了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这些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不仅回答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更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走过的前半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也进入了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就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
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而不断深入。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们站在了先进制度的制高点上。但制度建立后还有个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新时期就是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经验教训后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向邓小平提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时,邓小平回答:“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从改革制度入手”。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四大重申了这一点,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认识的与时俱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发扬光大。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不断彰显的过程。历史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凝练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就涉及哪些“需要变”、哪些“不能变”的问题。这13个方面的优势是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的,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基石。这些不能变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能变不能改的。对此,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要有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不能照搬硬套西方的理论、观点,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三、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才能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答案非常明确,靠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
4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也为坚定制度自信注入不竭之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打碎敲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我们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
一张清晰的“时间表”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新时代的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更要善于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制度成果。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只要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天终将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成为人类美好制度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