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亲自动手实践参与到活动当中,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思维,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一)将使得小学数学课的实践性更强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的,学生将能够全面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将有更多的生活经历,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学习和自我思考,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很好地获得学习经验,将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将让小学数学课程更加具有自主性
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综合实践课程就不一样,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将自己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扩大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有效地降低小学数学老师的负担,老师也不再去强迫学生去学习,师生关系将变得更加融洽。
(三)将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向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也符合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学理念。
(四)将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联系,数学知识也是这样的。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走出去还能引进来,将开始和别的东西实现紧密地联系,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提升,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如何贯彻落实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有效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
老师应主动参加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等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或研讨会,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书籍资料,主动运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促使老师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及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适当的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数量及上课时间,主动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发展诉求等来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环节与形式,提高该课教学的针对有效性及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二)调整教学定位
老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及数学知识水平等来明确教学定位,在设计该课程实施方案之前要明确该课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并以此为此基础来设计教学环节与筛选教学内容,给予小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来具体实践探究,同时,老师还应根据小学生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及时调整实践活动实施环节与节奏,为实现既定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走进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是受到教师积极肯定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快速走进学习状态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且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教学内容,更深入地融进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之中,展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其中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方向与位置—东南”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助教材插图来为其创设情境:一位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去森林进行探险,结果在森林中出现了迷路的状况,唯一知道的就是朝着东南方向去走,就可以走出森林。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可使其在体验教学情境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摆放出森林的大概模样,然后比一比谁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位置,比一比谁能更快辨认出东南这个方向。这一活动环节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产生更强的求知興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凸显小学生主体性
老师既可以与小学生共同协商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形式、内容及目标,也可以设计具有较强集体性与互动性的课堂环节,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老师应拓宽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空间,鼓励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实验,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自主解决生活难题。另外,老师还应认真听取思考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见,尊重小学生的选择,提高了小学生在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好玩《密铺》,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下完全相同的若干个n边形,并标清楚相同位置角的序号,活动中通过不同方向的拼组方式找出能密铺和不能密铺的n边形,理解密铺的意义。又如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积教学时,关于把一个圆柱截成若干小段或若干小段拼成一个圆柱的问题,对于面的增加或减少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火腿肠的切与拼,通过操作身边熟悉的事物理解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扎实的基础,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社会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运用。作为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发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5):45-47.
[2]林冠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9(07):61.
[3]张龙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2):374-375+386.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一)将使得小学数学课的实践性更强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的,学生将能够全面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将有更多的生活经历,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学习和自我思考,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很好地获得学习经验,将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将让小学数学课程更加具有自主性
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综合实践课程就不一样,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将自己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扩大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有效地降低小学数学老师的负担,老师也不再去强迫学生去学习,师生关系将变得更加融洽。
(三)将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向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也符合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学理念。
(四)将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联系,数学知识也是这样的。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走出去还能引进来,将开始和别的东西实现紧密地联系,让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提升,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如何贯彻落实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有效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
老师应主动参加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等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或研讨会,利用业余时间来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书籍资料,主动运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促使老师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数学素质教育改革及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适当的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数量及上课时间,主动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发展诉求等来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环节与形式,提高该课教学的针对有效性及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研究性、活动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设计课前和课后实践作业。这项作业可以对课内活动做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接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小研究报告等。
(二)调整教学定位
老师应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及数学知识水平等来明确教学定位,在设计该课程实施方案之前要明确该课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并以此为此基础来设计教学环节与筛选教学内容,给予小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来具体实践探究,同时,老师还应根据小学生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及时调整实践活动实施环节与节奏,为实现既定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走进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是受到教师积极肯定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快速走进学习状态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并且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教学内容,更深入地融进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之中,展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其中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方向与位置—东南”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助教材插图来为其创设情境:一位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去森林进行探险,结果在森林中出现了迷路的状况,唯一知道的就是朝着东南方向去走,就可以走出森林。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可使其在体验教学情境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摆放出森林的大概模样,然后比一比谁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位置,比一比谁能更快辨认出东南这个方向。这一活动环节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产生更强的求知興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凸显小学生主体性
老师既可以与小学生共同协商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形式、内容及目标,也可以设计具有较强集体性与互动性的课堂环节,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老师应拓宽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空间,鼓励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实验,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自主解决生活难题。另外,老师还应认真听取思考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见,尊重小学生的选择,提高了小学生在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如四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好玩《密铺》,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下完全相同的若干个n边形,并标清楚相同位置角的序号,活动中通过不同方向的拼组方式找出能密铺和不能密铺的n边形,理解密铺的意义。又如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积教学时,关于把一个圆柱截成若干小段或若干小段拼成一个圆柱的问题,对于面的增加或减少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火腿肠的切与拼,通过操作身边熟悉的事物理解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扎实的基础,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社会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运用。作为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发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5):45-47.
[2]林冠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9(07):61.
[3]张龙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2):374-37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