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抢跑”式早教的后果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仅要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还要求孩子“抢跑”:还未上学,就要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过早地被超负荷的“抢跑”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量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拔苗助长,坑了家长害了娃,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 反思;超前;早教;后果
  中国有句老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父母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现在更好一点、比别的孩子更快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于小孩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被许多家长视为“至理名言”。我们身边有许多父母,不仅要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甚至还要求孩子“抢跑”:还未上学,就要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过早地被超负荷的“抢跑”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做法,真的能使孩子比别人学得更好吗?对这个问题,我反思自身25年的教学,观察了身边很多孩子学习和工作发展状况,发现这种“抢跑”式早教,孩子赢得了起跑线上的优势,可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有很大的负作用。
  孔子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美国一所大学一项历时30年的对天才儿童的追踪研究发现:一个孩子能否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和智商。他的心智和情感需要在合适的阶段慢慢长大,即便是“天才儿童”,也经不起过分的“拔苗助长”。 ”
  表面上看,“抢跑”或许暂时解决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孩子在“抢跑”的重压下学习和生活,不仅会觉得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业受挫或就业不利,将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抢跑”式早教,坑了家长害了娃,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后劲不足”
  由于已经提前学习了该年龄段的知识,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就不再认真听课,久而久之,上课的专心度会弱于其他同学,对新知识的期待感和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也会降低。另外,很多“抢跑”学生更容易上课溜号、扰乱课堂、不写作业、不复习等。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恰恰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3年级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多年的观察发现,曾经“抢跑”过的学生,90%以上都会在3-5年级出现成绩下降、名次下滑等现象。而不“抢跑”的学生则大多成绩稳定,并因为“抢跑”者后劲不足,班级名次有显著提高。
  2、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
  孩子还小,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玩,这个时候本应让孩子更加自由的玩耍,尽情的享受童年的乐趣。然而,很多家长却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而将孩子送去早教。这样子,孩子的童年从很小就开始面对各类书本,根本没有时间接触别的东西。因此,早教让孩子失去了更多的童年乐趣。
  3、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让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一位专家这样说。过早地给幼儿灌输知识,会影响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而在人生这盘棋上,想象力、创造力远比知识更容易成为成功的因素。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使孩子的头脑过早地“格式化”,得不偿失。
  4、磨灭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
  好奇心是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产生兴趣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钻研和创造活动的强大内在动力。好奇、好问正是孩子共同的特点,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去探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孩子创造才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培养兴趣,让孩子的生活被各种“兴趣爱好”充斥,奔波于各类从早教、幼儿园到高三的培训班、特长班、兴趣班。他对事物的好奇心将会慢慢消失,很多事情都不愿意去探索,甚至为了迎合父母变得功利。
  5、错失本年龄阶段的“成长重点”
  教育抢跑的家庭往往把重点放在文化知识或“才艺”上,但却忽视了本阶段真正育重点——培养良好习惯与性格、拓展眼界、锻炼思维,以及发展想象力。事实上,有许多品质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成绩。有调查显示:成绩处在班级前15名的学生往往具有专注、协调、兴趣广泛、乐于沟通、独立思考的素质,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大多上课走神、读书跳字、缺乏兴趣、人云亦云、缺乏深度思考能力……而这些有利于学习的良好品质,绝大多数是在学前习得,并在小学阶段得到巩固,最终成型的。
  我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因此,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6、抑制孩子的“高层次思考”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当父母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他的智力水平还无法理解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往往会逃避到一个“低层次”思考的状态,去制造了一个假象来表示他已经会做这件事了,而这样“学习”得到的技能有可能今后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修正。比如说,让一个两岁的孩子背乘法表,他可能也能背,但这不代表他懂得“乘法”是什么。等到他真正应该理解“乘法”的运算法则时,他可能已经习惯于以“低层次”的背诵方式去对待“乘法”运算,而很难从“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来看待“乘法”运算。
  7、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比如通过玩水来感受水,通过抓虫子来感受生命。而在6岁以后,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开始重组,从“感知”逐渐过渡到“理解”,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飞速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课堂教育和课本知识的年龄一般不会早于6周岁。因此,除极少数聪慧者之外,大部分学龄前儿童并不能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从而感到“学不会”、“不想学”,产生无助感和厌学情绪。有些家长在学前阶段让孩子超前学习拼音知识,看似在短时间内“会读、会拼、会写、会默”了,但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反复、机械地操练,孩子很可能对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8、容易出現不良性格倾向
  当一些年纪很小的孩子不愿去做(尝试)一些超越他们能力的事情时,有的父母反应是失望、不高兴甚至会对孩子生很大的气。这时孩子对父母情绪失控的状况是束手无策的,在心理学上将孩子面临的这种情况称为习得性无助。孩子如果长期被这种他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所浸染,对他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都是非常不好的。
  即使“抢跑”成功,也不代表这对孩子毫无伤害。“逼迫学习”的负面影响是终生的。如果家庭成员执意让孩子学习,就会给他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将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宽容、不懂合作、心胸狭隘、报复心强烈,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暴力倾向。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正是这句话,让无数家长着急得寝食难安。其实,学习也好,人生也好,绝不是一鼓作气的短跑,而是一场持之以恒的长跑。对于长跑来说,是看谁第一个起跑,还是看谁笑到最后?我欣赏龙应台的教育理念,不催孩子“抢跑”,而是用“孩子你慢慢来”的心态,蹲下身去,倾听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声音,陪伴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笑着到达“终点”。
其他文献
摘要:“一物多玩”是幼儿节奏活动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即从一个物体出发,寻找各种不同的玩法。要有效地指导幼儿的“一物多玩”除了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巧思秒想,还需要教师抓住想象的翅膀,随时随地的开拓创新,幼儿之间探索的好玩法、新玩法,也需要相互交流、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一物多玩”内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奏活动;生活乐器;一物多玩  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
期刊
摘要:学生要想形成和塑造语文核心素养,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是我国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事业,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因此目前语文教师应该共同关注如何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文字运用;提升  学生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明确规定,学生其他学科想要顺利地
期刊
摘要:葫芦是澜沧拉祜族具有传奇色彩的吉样物和生活伴侣。所以,笔者想运用葫芦启发幼儿继续传承我们拉祜族的文化,充分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供独立创新的平台,丰富幼儿的民族文化认识与理解,努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重视丰富幼儿生活美感经验的积累,使各种基本技能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和掌握。启迪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并解决活动中的问题,验证葫芦素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各年龄阶段的创造美和所表达的艺术美。
期刊
摘要: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而音乐节奏感是对音乐、节拍中的强弱、长短、力度大小等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感受。虽然节奏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便于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让幼儿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身体器官,各种乐器及生活中可以发出声音的材料去感知节奏,在说一说,动一动,唱一唱玩的过程中体验节奏,感受节奏,享受节奏带
期刊
摘要:建构游戏也称结构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建构游戏的内容,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适宜的方法介入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游戏。  关键词:建构游戏;观察;指导;介入;支持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应该先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然后分析幼儿的行为与背后的动机,再思考是否需要介入、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才能让幼儿的能力获得提升。而教师应考虑以什么方法介入
期刊
摘要:激发初中生锻炼的内在积极行为,是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它需要体育教师精通业务,全面了解学生,掌握躲避锻炼消极学生的内心想法,调动身边同学的积极情绪干预,挫折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营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初中生积极锻炼的情绪,进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初中生;锻炼;积极行为  小升初后,学生学习科目和学习任务增多,课外锻炼的时间减少,在初中体育课时固化(
期刊
摘要:在农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时常发生运动损伤,如果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有些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出现损伤只要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也可以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关键词:农村学生;损伤原因;防治措施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防治是学校医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若忽视或缺乏具体措施,就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多为关节韧
期刊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应“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且高效的教学本质是良好师生交往互动。在教学中,交往互动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个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动态过程,其学生与教师对话是“主动”的,而不是“被给予的权力”,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引导学
期刊
摘要: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纲据本,建立网络,知识组块,全面复习。既要关注社会热点,也要关注中考动向。既要保证课堂的复习高效,又要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依纲据本;建立网络;知识组块;重视实验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总结物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查缺补漏,弥
期刊
新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素质,首要考察其数学素养,林崇德先生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指出:数学学科所展现的核心素养,其着重表现在对于学生思维的塑造上,即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稳定性等,思维的理性程度、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等三个方面,即数学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地”,便要从这三大要素进行考量。  一、学生是否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思维是否具有发散性特点。  理性思维是发散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