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梭罗不仅通过自己的文字,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自由思想:当个人的行为没有涉及他人的利害时,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不必向社会负责;而当个人遭遇到一个独裁或无能的政府时,个人就有权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拒绝对它效忠并抵抗它的权力。梭罗认为:国家无权侵犯公民的道德自由,国家不能强迫公民支持暴政,人的良知应是每个人的最高精神主宰。梭罗把“不服从”称为一场和平革命,通过此种方式,向世人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精神是不能用暴力使其就范的。反之,精神也不能依靠暴力获得胜利。
【关键词】梭罗 自由 服从 反抗 法律
一、引言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伟大而又独特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偶像,他的精神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他的作品既有恬淡优美的田园意境,又有深刻悠远的哲学思想,显示出独特的思维和创造性,成为现代人心灵洗礼的圣殿。梭罗的一生都在渴望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也体悟着自由,他不仅通过自己的文字,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自由思想。
二、成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追求自由是人的一种内在要求,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1]那么,梭罗对这种心灵的最高定性是如何理解的呢?作为简单生活的宗师,梭罗的一生放弃了几乎所有的物质追求,成功地实现了他关于要生活、而不为谋生所累的目标。他认为,一旦人们继承了农场、房宅,他们就成了土地的奴隶,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金银做的脚镣,终日被物质生活所累。梭罗要人们摆脱旧的生活方式的奴役,求得一种生活的解放。他要人们把物质的需求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自己变得富有,成为一个自由人,一个不为金钱名利所累、没有精神负担的自由人。另外,梭罗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哥伦布,去发现自己心海里的新大陆和新天地,开出思想而不是贸易的新航道。他认为:“与我们的自我意识比较而言,公众舆论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暴君而已。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着或者预示着他的宿命。”[2]他希望世界上的人,生活越千姿百态越好,但他更愿意每一个人都能慎重地寻找到并坚持住他独有的生活方式,而不要去采纳他父亲的、或是他母亲的、或是他邻居的生活方式,他也并不希望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模仿他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一个从假如既自信又坚定不移地朝他梦想的目标前进,并努力营造他所向往的生活,那么,他会取得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意外成功。他将会把所有事情抛在脑后,从而超越一条看不见的界限;一种更新穎、更广大、更自由的规律将会在他周围,在他内心里建立起来,或是旧有的规律将得以扩大,并在更自由的意义上获得有利于他的新解释,他将取得许可证,并将在更高级的秩序中生活……倘若你建了一座空中楼阁,那也不是白费功夫;就让那些楼阁呆在空中,而你在下面支上基础。”[3]所以他大声呼吁:就让你成为探索自己心灵的江河、湖海的探险家吧,去探索你自己的极地吧!实际上梭罗关于个人自由的言论并非浪漫主义的凭空想象,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纵览人类历史,不论是建筑还是绘画,科学还是文学,工业还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展极少从来自集权的政府。哥伦布并不是由于响应议会大多数的指令才出发去找寻新大陆的道路,虽然他的部分资金来自具有绝对权威的王朝。同样,牛顿和莱布尼茨、莎士比亚和米尔顿,简·亚当斯和南丁格尔以及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这些在人类知识和理解方面,在文学方面,在技术可能性方面,或在减轻人类痛苦方面开拓新领域的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出自响应政府的指令。“他们的成就是个人天才的产物,是强烈坚持少数观点的产物,是允许多样化和差异的一种社会风气的产物。”[4]实际上也是坚持个人自由的硕果,梭罗认为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特别强调个人自由,强调个性发展,并且认为完全的个人自由和充分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幸福所在,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也许梭罗已经睿智地意识到:“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不一样,这才是最能吸引双方注意的事情,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这一类型的不完善,又注意到他人那一类型的优越性,或者还注意到集合二者之优点而产生比二者都好的事情的可能性。的确,“凡性格力量丰足的时候和地方,怪僻性也就丰足;一个社会中怪僻性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中所含天才异秉、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的数量成正比的。”[5]实际上梭罗倡导的“成为你自己”这里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即个人的行为没有涉及他人的利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不必向社会负责,如果个人的自由同社会的法律等外在事物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怎样坚持个人的自由呢?
三、不服从中的服从
1845年,美国兼并了原属墨西哥的得克萨斯,第二年,又发动了墨西哥战争,此时,梭罗刚在瓦尔登湖度过了两年的独居生活,但是,不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他都事事关心,不仅关心,还要介入,不仅介入,还要主动出击。1848年初,他作了一个演讲,题为《论个人与政府关系中的权利与责任》,后来,正式定名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梭罗在此文中抗议了美国政府入侵墨西哥以及容忍奴隶制这两项不义之举,在那种情境下,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呢?他的答案是:“只有苟且之人,才能与之同流合污。我是一刻都不会承认,那种同时是奴隶的政府的政治组织,也是我的政府”。[6]他认为,政府本身只是人民选择来执行他们的意志的方式,而人民还来不及通过它行使意志,就被轻而易举地滥用了、误用了。作为一个自由的公民,他觉得如果自己继续服从这样一个政府,并以纳税等方式与它保持联系,不仅把自己与木头、黄土和石头等同看待,而且等于默认并参与其罪恶。他明确提出,对这种合法地施行不公正的政府,公民不仅可以不服从,而且有责任不服从。怎么表示自己的不服从呢?“在一个不公正地关押任何人的政府统治下,对一个公正的人来说,该去的地方也只有监狱。”[7]梭罗因为六年多拒绝缴纳人头税,被抓进了监狱,坐了一夜大牢,实际上,梭罗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拒交一切税金的。他表示过,他从来不反对付公路税,付学校税,他所反对的是缴那些支持奴隶制和战争的杂税。因为他坚信:“国家无权侵犯公民的道德自由,国家不能强迫公民支持暴政。人的良知应是每个人的最高精神主宰。”[8]据此,他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理论,一种非暴力的公民自由的理论,以此来对抗合法的不公正。 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中,梭罗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当时国家和政府性质的分析,抨击了不合理的纳税制度,揭露了罪恶的奴隶制和专制政体。梭罗用美国人公认的革命权利来为“不服从”辩护,那就是当人民无法容忍一个独裁或无能的政府时,他们有权拒绝对它效忠并抵抗它的权力。在梭罗看来,美国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与1775年大革命时几乎如出一辙,区别仅仅在于“被蹂躏的国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侵略军却是我们的。”“梭罗把‘不服从’称为一场和平革命,他以这种方式静悄悄地向政府宣战。”[9]
“公民的不服从”作为一场和平革命,作为捍卫个人自由的一种方式,它必须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不服从是一种故意违法,但违法者是根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做出的判断,确信所违犯的法律为不公正。“公民不服从的本质是以违法为手段,吸引公众关注,以公正和道义唤醒其良心,激励其行动,从而战胜不公正的立法。”[10]动用暴力对待不服从的人,如果这些不服从的人也还之以暴力,那么施暴者就可以在双方的冲突中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人能够在别人不抵抗不逃避的情况下,坚持施暴呢?又有多少人,看到强势者伤害不抵抗不逃避的弱势者时,不会产生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痛恨呢?梭罗的传人印度圣雄甘地和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都是通过使对方(英国殖民者和美国白人)感到羞耻痛苦,让这份羞耻痛苦转化成改革的力量,从而实现了印度人和美国黑人的自由。可见梭罗的“公民的不服从”的根基在于不服从者的个人的良心良知,它同时也仰仗着对方的良心良知,当然,“公民的不服从”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有相当的局限性,早就有人指出,如果甘地面对的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侵略军,那么这种非暴力抵抗只能是束手待毙,但是梭罗强调个人自由,强调自觉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精神,这不正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吗?正如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所言:“若不是拥有卓尔不群的典型的个体生活,国家就如同大海中的沙子一般不值得记取;若美国人个个都是败笔,那么美国也成不了杰作。”[11]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认为:“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梭罗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12]我们推测爱默生说这句话的缘由,那是因为他认为梭罗是自由独立的精神的代表,梭罗的这种精神也感召着其他热爱自由独立的美国人。
四、结语
梭罗的自由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的影响,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领袖,在哲学范畴的超验主义是指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是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源自德国康德的先验论哲学体系。它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够超越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怎么认识?可以通过直觉去把握,“相信你自己”这是爱默生的名言,它也成为超验主义的座右铭,“相信自己”是对旧观念的冲击,是对权威的挑战,同样在梭罗的自由思想中表现得最鲜明,也使梭罗的不服从潜伏着相当的危险,因为不服从的根基在于个人的判断,而个人的判断如同多数判断一样,未必就代表真理。公民动辄不服从,必然滋长无政府倾向,法律也将丧失尊严。所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公民的不服从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平地进行。梭罗拒绝付税是不服从,但他并不拒捕,不服从的力量正在于此。梭罗一再声称:“我们应该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臣民。”[13]而做人必须是自由的,作为一个自由人有不服从的自由,但绝对的不服从中又有策略性的、局部的服从,这样看来梭罗的自由是一种慎重的、理性的自由。梭罗使我们意识到:自由不是个人的自作主张,自由也不能等同于容忍错误的意见,仿佛那些错误的意见无关紧要似的。梭罗还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精神是不能用暴力使其就范的。反之,精神也不能依靠暴力获得胜利。”[14]更难能可贵的是,梭罗坚信事在人为,相信个人的言行能够产生社会效果,相信如果要改变社会的不公正,每个人必须从自己做起。梭罗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他对自由的理解,在云谲波诡、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情境下,梭罗的不服从也许有些天真,也许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伯兰特·罗素在《自由之路》中写道:“鄙弃命运之奴隶的懦弱和恐惧,崇拜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圣地;不因机遇的主宰而丧气,从统治他们外在生活的专横暴虐中解放出来,而保存着心灵;骄傲地向那暂时容忍他的知识和判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挑战,像疲倦而又不屈的阿特拉斯那样,独自支撑他以自己的理想塑造的世界,而不顾无意识力量的践踏着的行进。”[15]罗素所说的多么像是梭罗啊!梭罗已经在自由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定的、独特的脚印。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20.
[2][3]亨利·戴維·梭罗.瓦尔登湖[M].戴欢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5,206.
[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2.
[6][7][13]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梭罗散文[M].苏福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0,68,58-59.
[8]罗伯特·唐斯.亨利·大卫·索罗:不服从论.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M].缨军编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32.
[9]10]钱满素.守法与犯法.钱满素文化选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4,75.
[11]桑塔耶纳.狄更斯.英伦独语[M].邱艺鸿,萧萍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71.
[12]爱默生.精神的足迹[M].张世飞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16.
[14]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3.
[15]伯兰特·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48.
作者简介:
何玉蔚,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与文化,工作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梭罗 自由 服从 反抗 法律
一、引言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美国历史上伟大而又独特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偶像,他的精神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他的作品既有恬淡优美的田园意境,又有深刻悠远的哲学思想,显示出独特的思维和创造性,成为现代人心灵洗礼的圣殿。梭罗的一生都在渴望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也体悟着自由,他不仅通过自己的文字,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自由思想。
二、成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追求自由是人的一种内在要求,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1]那么,梭罗对这种心灵的最高定性是如何理解的呢?作为简单生活的宗师,梭罗的一生放弃了几乎所有的物质追求,成功地实现了他关于要生活、而不为谋生所累的目标。他认为,一旦人们继承了农场、房宅,他们就成了土地的奴隶,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金银做的脚镣,终日被物质生活所累。梭罗要人们摆脱旧的生活方式的奴役,求得一种生活的解放。他要人们把物质的需求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自己变得富有,成为一个自由人,一个不为金钱名利所累、没有精神负担的自由人。另外,梭罗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哥伦布,去发现自己心海里的新大陆和新天地,开出思想而不是贸易的新航道。他认为:“与我们的自我意识比较而言,公众舆论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暴君而已。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着或者预示着他的宿命。”[2]他希望世界上的人,生活越千姿百态越好,但他更愿意每一个人都能慎重地寻找到并坚持住他独有的生活方式,而不要去采纳他父亲的、或是他母亲的、或是他邻居的生活方式,他也并不希望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模仿他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一个从假如既自信又坚定不移地朝他梦想的目标前进,并努力营造他所向往的生活,那么,他会取得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意外成功。他将会把所有事情抛在脑后,从而超越一条看不见的界限;一种更新穎、更广大、更自由的规律将会在他周围,在他内心里建立起来,或是旧有的规律将得以扩大,并在更自由的意义上获得有利于他的新解释,他将取得许可证,并将在更高级的秩序中生活……倘若你建了一座空中楼阁,那也不是白费功夫;就让那些楼阁呆在空中,而你在下面支上基础。”[3]所以他大声呼吁:就让你成为探索自己心灵的江河、湖海的探险家吧,去探索你自己的极地吧!实际上梭罗关于个人自由的言论并非浪漫主义的凭空想象,而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纵览人类历史,不论是建筑还是绘画,科学还是文学,工业还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展极少从来自集权的政府。哥伦布并不是由于响应议会大多数的指令才出发去找寻新大陆的道路,虽然他的部分资金来自具有绝对权威的王朝。同样,牛顿和莱布尼茨、莎士比亚和米尔顿,简·亚当斯和南丁格尔以及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这些在人类知识和理解方面,在文学方面,在技术可能性方面,或在减轻人类痛苦方面开拓新领域的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出自响应政府的指令。“他们的成就是个人天才的产物,是强烈坚持少数观点的产物,是允许多样化和差异的一种社会风气的产物。”[4]实际上也是坚持个人自由的硕果,梭罗认为重要的是成为你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特别强调个人自由,强调个性发展,并且认为完全的个人自由和充分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幸福所在,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也许梭罗已经睿智地意识到:“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不一样,这才是最能吸引双方注意的事情,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这一类型的不完善,又注意到他人那一类型的优越性,或者还注意到集合二者之优点而产生比二者都好的事情的可能性。的确,“凡性格力量丰足的时候和地方,怪僻性也就丰足;一个社会中怪僻性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中所含天才异秉、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的数量成正比的。”[5]实际上梭罗倡导的“成为你自己”这里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即个人的行为没有涉及他人的利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不必向社会负责,如果个人的自由同社会的法律等外在事物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怎样坚持个人的自由呢?
三、不服从中的服从
1845年,美国兼并了原属墨西哥的得克萨斯,第二年,又发动了墨西哥战争,此时,梭罗刚在瓦尔登湖度过了两年的独居生活,但是,不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他都事事关心,不仅关心,还要介入,不仅介入,还要主动出击。1848年初,他作了一个演讲,题为《论个人与政府关系中的权利与责任》,后来,正式定名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梭罗在此文中抗议了美国政府入侵墨西哥以及容忍奴隶制这两项不义之举,在那种情境下,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呢?他的答案是:“只有苟且之人,才能与之同流合污。我是一刻都不会承认,那种同时是奴隶的政府的政治组织,也是我的政府”。[6]他认为,政府本身只是人民选择来执行他们的意志的方式,而人民还来不及通过它行使意志,就被轻而易举地滥用了、误用了。作为一个自由的公民,他觉得如果自己继续服从这样一个政府,并以纳税等方式与它保持联系,不仅把自己与木头、黄土和石头等同看待,而且等于默认并参与其罪恶。他明确提出,对这种合法地施行不公正的政府,公民不仅可以不服从,而且有责任不服从。怎么表示自己的不服从呢?“在一个不公正地关押任何人的政府统治下,对一个公正的人来说,该去的地方也只有监狱。”[7]梭罗因为六年多拒绝缴纳人头税,被抓进了监狱,坐了一夜大牢,实际上,梭罗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拒交一切税金的。他表示过,他从来不反对付公路税,付学校税,他所反对的是缴那些支持奴隶制和战争的杂税。因为他坚信:“国家无权侵犯公民的道德自由,国家不能强迫公民支持暴政。人的良知应是每个人的最高精神主宰。”[8]据此,他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理论,一种非暴力的公民自由的理论,以此来对抗合法的不公正。 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中,梭罗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当时国家和政府性质的分析,抨击了不合理的纳税制度,揭露了罪恶的奴隶制和专制政体。梭罗用美国人公认的革命权利来为“不服从”辩护,那就是当人民无法容忍一个独裁或无能的政府时,他们有权拒绝对它效忠并抵抗它的权力。在梭罗看来,美国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与1775年大革命时几乎如出一辙,区别仅仅在于“被蹂躏的国家不是我们自己的,而侵略军却是我们的。”“梭罗把‘不服从’称为一场和平革命,他以这种方式静悄悄地向政府宣战。”[9]
“公民的不服从”作为一场和平革命,作为捍卫个人自由的一种方式,它必须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不服从是一种故意违法,但违法者是根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做出的判断,确信所违犯的法律为不公正。“公民不服从的本质是以违法为手段,吸引公众关注,以公正和道义唤醒其良心,激励其行动,从而战胜不公正的立法。”[10]动用暴力对待不服从的人,如果这些不服从的人也还之以暴力,那么施暴者就可以在双方的冲突中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人能够在别人不抵抗不逃避的情况下,坚持施暴呢?又有多少人,看到强势者伤害不抵抗不逃避的弱势者时,不会产生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痛恨呢?梭罗的传人印度圣雄甘地和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都是通过使对方(英国殖民者和美国白人)感到羞耻痛苦,让这份羞耻痛苦转化成改革的力量,从而实现了印度人和美国黑人的自由。可见梭罗的“公民的不服从”的根基在于不服从者的个人的良心良知,它同时也仰仗着对方的良心良知,当然,“公民的不服从”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有相当的局限性,早就有人指出,如果甘地面对的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侵略军,那么这种非暴力抵抗只能是束手待毙,但是梭罗强调个人自由,强调自觉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精神,这不正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吗?正如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所言:“若不是拥有卓尔不群的典型的个体生活,国家就如同大海中的沙子一般不值得记取;若美国人个个都是败笔,那么美国也成不了杰作。”[11]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认为:“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梭罗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12]我们推测爱默生说这句话的缘由,那是因为他认为梭罗是自由独立的精神的代表,梭罗的这种精神也感召着其他热爱自由独立的美国人。
四、结语
梭罗的自由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的影响,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领袖,在哲学范畴的超验主义是指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是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源自德国康德的先验论哲学体系。它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够超越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怎么认识?可以通过直觉去把握,“相信你自己”这是爱默生的名言,它也成为超验主义的座右铭,“相信自己”是对旧观念的冲击,是对权威的挑战,同样在梭罗的自由思想中表现得最鲜明,也使梭罗的不服从潜伏着相当的危险,因为不服从的根基在于个人的判断,而个人的判断如同多数判断一样,未必就代表真理。公民动辄不服从,必然滋长无政府倾向,法律也将丧失尊严。所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公民的不服从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平地进行。梭罗拒绝付税是不服从,但他并不拒捕,不服从的力量正在于此。梭罗一再声称:“我们应该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臣民。”[13]而做人必须是自由的,作为一个自由人有不服从的自由,但绝对的不服从中又有策略性的、局部的服从,这样看来梭罗的自由是一种慎重的、理性的自由。梭罗使我们意识到:自由不是个人的自作主张,自由也不能等同于容忍错误的意见,仿佛那些错误的意见无关紧要似的。梭罗还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精神是不能用暴力使其就范的。反之,精神也不能依靠暴力获得胜利。”[14]更难能可贵的是,梭罗坚信事在人为,相信个人的言行能够产生社会效果,相信如果要改变社会的不公正,每个人必须从自己做起。梭罗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他对自由的理解,在云谲波诡、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情境下,梭罗的不服从也许有些天真,也许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伯兰特·罗素在《自由之路》中写道:“鄙弃命运之奴隶的懦弱和恐惧,崇拜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圣地;不因机遇的主宰而丧气,从统治他们外在生活的专横暴虐中解放出来,而保存着心灵;骄傲地向那暂时容忍他的知识和判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挑战,像疲倦而又不屈的阿特拉斯那样,独自支撑他以自己的理想塑造的世界,而不顾无意识力量的践踏着的行进。”[15]罗素所说的多么像是梭罗啊!梭罗已经在自由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定的、独特的脚印。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20.
[2][3]亨利·戴維·梭罗.瓦尔登湖[M].戴欢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5,206.
[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2.
[6][7][13]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梭罗散文[M].苏福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0,68,58-59.
[8]罗伯特·唐斯.亨利·大卫·索罗:不服从论.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M].缨军编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32.
[9]10]钱满素.守法与犯法.钱满素文化选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4,75.
[11]桑塔耶纳.狄更斯.英伦独语[M].邱艺鸿,萧萍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71.
[12]爱默生.精神的足迹[M].张世飞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16.
[14]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3.
[15]伯兰特·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48.
作者简介:
何玉蔚,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与文化,工作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