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市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总面积近四千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万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4所,学生76770名,分散在三街、五镇、八乡和一个管理处。2012年初,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恩施市是全国首批680个试点县之一。十年来,恩施市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本着“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学生身上、让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的原则,用心用情做好营养午餐,受益学生每年4.5万余人。营养午餐切实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恩施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19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授予恩施市“2019年度阳光校餐示范县”荣誉称号。2020年,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行的“阳光校餐”评比活动中,恩施市七里坪中学荣获一等奖和最佳管理奖,恩施市崔家坝镇民族中学、恩施市白果乡初级中学、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等7所学校均斩获佳绩,在2020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举办的“美好‘食’光”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恩施市实验小学、恩施市崔家坝民族中学两件作品获奖(湖北省五件作品获奖)。
  一
  “吃得舒心”:把学生食堂办出家的味道
  阳春三月,茶园新绿,在雾气中散发着馨香。上午10点,恩施市七里坪中学食堂的工作人员按照每日供餐食谱开始在厨房备餐,食堂的电子大屏幕上随时可以看到操作间师傅们备餐的全过程。食用油烧热后,放入大料,一大盆雞肉紧跟着下了锅,两个“大师傅”娴熟地拿着锅铲,在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翻炒。一个小时后,土豆炖鸡肉、玉米炒肉、莲藕排骨汤,热腾腾的两菜一汤出锅,菜香味充溢着整个厨房。午饭时间一到,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队领餐、盛汤,负责陪餐的老师则在一旁维护秩序,进行引导。
  “食堂的饭菜真香,跟家里的味道差不多!”三年级学生小媛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能让学生吃出“家的味道”,这也许是对学校食堂的最高评价。
  “我们读书那会儿,午饭一般都是自己带米到学校,用一个铝合金饭盒蒸好,然后就着从家里带的辣椒酱、合渣汤,草草对付一下。想不到现在的条件和环境竟然变得这么好啦!”在崔家坝民族中学,毕业多年的校友小云看着学弟学妹们大快朵颐的场景,感触颇深。
  在白果树小学,赵雨涵同学的妈妈则告诉我们:“雨涵的哥哥读书的时候,因为离家远,只能带点油茶饭到学校当午餐,有时候饭凉了就干脆饿着肚子,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才能吃上一口热饭菜。我们做家长的既心疼又无奈。”雨涵妈妈告诉记者,自从学校提供营养午餐以后,雨涵每天在学校都吃得很香。“雨涵可比哥哥幸福多了,在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吃什么都香,回家就说食堂的饭比家里的好吃。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也放心了!”
  据恩施市教育局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恩施市全力保障学生食堂建设投入,食堂覆盖率实现100%。事实上,早在2012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市政府就出台了《恩施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和教学点全部采取食堂供餐模式。其中,农村初中提供以肉、蛋、蔬菜等为主的营养加餐,小学(含教学点)由学校食堂统一提供营养午餐,按照“两菜(一荤一素)一汤”的标准供餐。
  如今,走进任意一所学校的食堂,都能在显眼位置看到一周菜谱。细心的人甚至会注意到,每天的菜品几乎没有重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为确保食堂供餐的安全可靠和质量标准,恩施市教育局持续开展“放心食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明厨亮灶”改造工程。经过几年努力,2019年全市所有学校“明厨亮灶”建设全部到位,“明厨亮灶”覆盖率实现100%。
  资金保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2014年以来,市财政配套资金呈逐年增长态势,仅2019年市财政配套资金就达到1520余万元,炊事员工资和保险缴费全部纳入财政,既减轻了农村学校经济负担,又确保了中央补助资金“足额吃进学生嘴里”。初步统计,十年间,投入到各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更新工程的资金累计近3亿元。
  规范的经费管理使用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是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康可持续的关键。恩施市从实际出发,明确水、电、燃料等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炊事员工资和保险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建立起由政府、家庭、社会力量共同承担膳食费用的机制,即“4 X”模式:“4”代表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X”代表学生家庭承担费用。“X”的确定综合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和核算管理等情况,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收取,据实核算。
  学校食堂不只是生活空间,也是育人场所。为养成文明就餐礼仪,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制止餐饮浪费现象,恩施市教育局持续组织开展“美好‘食’光”系列活动,先后举行团队活动554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36440人次。全市各学校厨余垃圾产生量从每天9.44吨减少到每天3.5吨,减少六成以上。
  目前,全市138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达A级的有39所,B级的有99所,100%实现食堂“灭C”目标(即通过改造实现C级食堂清零),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全部达到B级以上。
  二
  “吃得放心”:以最严标准扎紧制度篱笆
  早上七点,山里雾气正浓,女教师申永鸿便已到达任教的黄泥塘小学,开始一天的工作。食堂员工晨检、环境卫生、设施设备、食材的入库出库……样样事无巨细地检查完毕后,她又挽起袖子,麻利地对每日都要使用的蒸饭柜进行清洗消毒。半小时后,柜子被她擦得锃亮。确认好菜谱,安排好午餐的具体工作后,方才安心地去教室上课。
  在恩施市各学校,像申永鸿这样身兼教学任务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老师,还有很多。
  黄泥塘小学位于较为偏远的芭蕉侗族乡,学校规模虽小,但食堂管理却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我给自己定了‘五个天天’的具体目标。”申老师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天天要处理上报物资出入库情况和营养午餐数据;天天要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意见和进餐情况来调整菜谱;天天要督导规范操作,包括炊事员的操作规范,学生的就餐规范;天天要检查清洁卫生;天天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申永鸿说:“看似一餐饭的小事,但要把它做好却不容易,首先要保证食材的质量,还要监督厨师做成营养可口的饭菜,让学生满意地吃到嘴里。”
  在恩施市思源学校,换上消毒衣,带上一次性口罩、防尘头罩和鞋套,在水龙头前洗手、烘干、酒精消毒后,记者“全副武装”地走进了食堂操作间。正在清洗食材的师傅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介绍他的工作:“所有菜品都要仔细进行清洗和消毒,肉和蔬菜要分开存放,每天进入操作间之前都要进行体温检测,餐具洗好后要放到蒸箱里消毒30分钟……”
  为严格区分食材种类,思源学校采用了色标管理的方式,即凡是与蔬菜有关的都贴上绿色标签,与肉类有关的都贴上红色标签,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用具,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在食堂的留样柜中,记者看到米、油的保质日期和生产商信息,标注得清清楚楚。
  学生就餐的大厅墙壁上则嵌着一块大屏幕,略一抬头就能清楚地看到备餐间、清洗间、烹饪间的实时状况。恩施市教育局后勤办负责人介绍说:“为增加食堂操作透明度,全市加大了‘明厨亮灶’建设力度,视频监控设备已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联网,后勤办专人负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恩施市教育局盯住营养午餐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扎紧制度篱笆。
  在学校食堂,市教育局全面落实操作员、卫生监督员、营养指导员、伙食质量评判员、伙食成本监督员“五员制”管理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检查,监督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示情况,包括资金量、受益学生名单、就餐签字存档、配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等,一旦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我们要求严把原材料采购、验收和出入库、加工制作、留样、卫生保潔、添加剂使用、从业人员健康等七大关口,在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方面,我们绝不走过场、搞摆设。”恩施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学明介绍,为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把安全责任“担起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把主体责任“立起来”;规范学校食堂管理,把制度体系“严起来”;加强食堂安全教育,把食品安全意识“强起来”;强化食品安全督导检查,让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警钟“响起来”。
  食材采购,是学生营养午餐供应链的第一环。为把好第一道关,严格规范采购行为,2016年,市教育局制定了《恩施市学生食堂大宗物品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按照公示公开原则,要求每所学校都设置营养改善计划公示栏,公示信息包括食品采购价格、资金使用情况、每周菜谱等。2017年,为使学校食堂大宗物品采购更加规范,市教育局联合食药监局、工商局、粮食局、畜牧局等部门搭建平台,以各中心学校为主体,实行公开招标、集中统一采购,对全市学校食堂使用的米、面、油、肉等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2020年,又进一步优化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采购方案,并经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委托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招标。时令蔬菜、豆制品、佐料等则由各乡镇中心学校、市直学校集中招标采购。
  在龙凤镇初级中学的食堂操作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食品在粗加工间进行清洗加工后,经由窗台送进精加工间进行切配、烹饪,再送入售卖间。食品传送走食品通道,员工出入走员工通道,严格分开。校长冯军告诉记者:“为确保食材安全、卫生、可靠、实惠,学校的米、面、油、佐料和鸡蛋等实行每周采购,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蔬菜、豆制品等食材则每日采购,以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思源学校副校长龙佑胜则告诉记者,“学校2100多人的口味不可能是一个标准,但为满足师生合理诉求,我们根据意见簿、问卷调查和家长试餐反馈意见,适时对菜谱进行动态化调整,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后勤服务水平。”
  在四方坪小学,学校还开展了关于预防食用有毒野生菌、不明蜂产品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告诫广大师生不要随意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菌,特别是学校食堂严禁加工烹饪野生菌,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有营养,让农村学校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始终是恩施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不懈追求。
  三
  “吃得安心”: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学生身上
  四方坪小学四年级的小钟同学出生于贫困家庭,母亲去世得早,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长年在外打工,他和妹妹由奶奶一个人看管。“我最喜欢学校食堂师傅做的鸡腿肉,而且现在菜的品种比以前更丰富了,也更有营养了。”对于十来岁的小钟来说,每天上完课,吃上热腾腾的鸡腿肉,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虽然才念四年级,但他的个子却“不落下风”,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四方坪小学校长吴海琼告诉记者,除了国家补助的4块钱外,恩施市还会按照每生每学期500元的标准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在思源学校,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一套完整翔实的日记台账,内容包括《学校后勤工作督察日志》《食堂食品出入库台账》《食堂消毒台账》《食堂员工晨检台账》《食堂食品留样台账》等,每一项都记载得清楚明白。
  “这些台账的记载,我们要求责任人必须及时、准确、无误,专人填写,专人督察,坚决杜绝写回忆录、记糊涂账、留空白账,确保食堂物资进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副校长龙佑胜表示。
  龙凤镇初级中学后勤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介绍说:“食材由学校审核,经办人、证明人、财务人员统计初审签字,校长审核后由市局经费中心统一转账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对食堂物资的出入库管理,我们坚持常抓不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时入库,分餐出库,必须做到账实相符。”市教育局后勤办负责人说。
  为了“让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市教育局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使用,严守资金安全“高压线”。
  恩施市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恩施市“营养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办法》,进一步明确“计划”实施部门的职责,强化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
  按照相关规定,在每学期初,市教育局将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上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按照核定数据及时下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到各学校。营养膳食补助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原则上一月一报账,由市教育局经费管理中心将货款直接支付给商家。各学校按规定使用资金,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受益学生名单、配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自觉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学校食堂实行学生就餐“签字”制,每名学生就餐前都要签字确认,防止冒领资金。每学期结束,各学校与经费管理中心、财务科核对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补助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恩施市教育局按照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纠正截留克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整治“回头看”的通知》(全国学生营养办〔2020〕2号)要求,组织两个工作专班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规范监管资金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100余所学校食堂实现了电算化管理,食堂食品出入库、成本核算全部实现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在脱贫攻坚中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作为首批试点县市,10年来在中央政策扶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恩施市教育局履职尽责,以‘绣花’功夫落细落小、将‘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切实保障了计划的顺利实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恩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甘志明说。
  责任编辑/鄢志勇
其他文献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掩卷回首,十堰市教育局2018年党建工作亮点纷呈。  这一年,参观党员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洗礼,线上线下学理论,选树先进典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高涨。  这一年,扎实开展“双十星”创建活动,党员干部积极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干事创业、引领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这一年,指导、督办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党建
麻城市第三小学,地处麻城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创建于1962年,五十多年来,学校饱经岁月的沧桑,栉风沐雨,四易其名,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一所村办小学逐渐成长为麻城市的窗口学校。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2138名学生,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城区建制公办小学。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创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挖掘德育的新内涵,如何寻找德育的落脚点,这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我们
2005年11月3—6日,由天津音乐学院主办、作曲系承办的全国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及教学会议在天津东丽湖隆重召开。这是继1989年北京平谷作品分析会议16年后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和国外近30所音乐、艺术院校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以论文宣读、专家论坛、作曲家论坛、教学研讨等形式,就大家目前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一、 论
2021年1月5日,鹤峰县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校园,寒气笼罩。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走出教室,奔向操场。踩着软绵绵的塑胶跑道,跑得起劲,洒落一路欢笑,寒意顿失。  “以前,学校可没有这样的生气。泥巴操场,坑坑洼洼,冬天孩子们都窝在教室,没人出来玩。”该校校长曹友海说。改变源于杭州市上城区的真情帮扶,2020年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37.6万元,建起塑胶运动场,当年10月份投入使用,乐了311名山
“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其工作的重点是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竹溪县教育局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达到了“该入学的一个都不少,已入学的一个都不走”的目标。  依法控辍,在宣传认识上下功夫。县教育局首先将“三法”(即《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纳入“七五”普法教育,增强学生
近期,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在全镇中小学师生中广泛开展了诚信考试教育周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称赞。  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标语、警示牌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宣传《考务规则》和《处罚条例》,帮助考生增强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召开以“诚信考试”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考生守则,强调考试纪律,教育学生“宁要真实的低分数,不要虚假的高分数”。  同时,该镇中心学校要求广
姗姗来迟的中国2006深圳指挥比赛终于在年前拉开了帷幕,距首届中国指挥比赛,竟然相隔了13年之久,这一现象本身多少表明了中国音乐指挥专业最高比赛项目仍处于试验的阶段,远远跟不上中国指挥学科建立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与发展态势。   经本届指挥比赛组委会资格审查小组审看录像后,筛选了20名正式参赛的选手,以确保选手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2006年11月20日至24日,参加此次指挥比赛的实到选手
当音乐响起时,人们就会随之而舞,就怕音乐响起而无动于衷!独特的音乐将会彰显着、牵引着独特的经济舞台生态。让我们用自己创造性的心灵音乐,为我们中国每个城市留下一个历史和而不同的记忆点,留下一首都市发展中强势鲜活流体的标识,使我们的城市都有一个精神支柱、精神家园,都有一个文化的张扬和音乐的深刻的记忆!    真正的城市失重是文化的缺失!真正的城市苍白是文化的平庸!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每座城市的管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近年来,红安县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从县委、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学校,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画好教育扶贫同心圆,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工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抓控辍保学,上学路上“一个不能少”  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多方
考了709分的李欣恬是排球场和羽毛球场上的高手,考了675分的程佳俊在高考前半月还在追剧《觉醒年代》,考了657分的吴晨希因为喜欢樱花,渴望就读武汉大学……  6月25日,湖北省高考成绩公布,襄阳市延续了近十年的上升势头,取得理想成绩。  2010年,襄阳市高考上省线率首次突破70%;2015年,全市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6000人;2018年,实现“万名学生上重点大学”,达到10335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