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莫高窟;创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敦煌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K87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0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Forum 2016: Convergence and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Dunhuang Academy, Chinese Association of Dunhuang and Turfan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Lanzhou University, and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was held on August 20-21 at the Dunhuang Academy. More than 15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France, Britain, Austria, Belgium, Russia, America, Japan, Korea, India and Iran, and from Taiwan and Hong Kong of China participated in this grand event which included 108 submitted papers. More than sixty experts presented lectures to introduc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the Silk Road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uddhist archaeology and cave art, Dunhuang document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history of Dunhuang caves, and Dunhuang art and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unhuang Academ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據敦煌唐代碑文及敦煌文献的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其后历经一千多年不断营建,至今保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其规模之大、延续时代之久、艺术之精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8月20日上午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敦煌市市长贾泰斌分别致辞。王旭东院长全面介绍了敦煌石窟文化的伟大历程,总结了几代莫高窟人以“保护、研究、弘扬”为方针,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面对敦煌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敦煌石窟保护面临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威胁问题、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的方式问题,王旭东认为,未来的敦煌研究院,将通过积极推进敦煌石窟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敦煌”项目的实施、以“数字敦煌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充分分享敦煌石窟的数字化资源、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推广敦煌文化艺术等多效并举,积极主动地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关注敦煌、关注敦煌石窟,使敦煌研究院成为一个致力于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
郝春文代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对“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作为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研究者,不仅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敦煌莫高窟和其他敦煌文化遗产,更要有责任将敦煌学研究不断地推向深入。郝春文还表达了对敦煌学现状的思考。他认为敦煌学界要多发掘敦煌资料中的人类智慧,多一些宏观的探讨和理论方面的分析,呼吁敦煌学研究者通过深入的研究、缜密的论证,发出自己的声音。 贾泰斌代表中共敦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和皓首穷经、不懈探索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热爱敦煌文化的有识之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敦煌这座城市正在“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和平台上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相信这次盛会必将为推动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繁荣复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于8月21日下午结束。闭幕式上,德国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PeterZieme)、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八木春生、奥地利国家科学院印度与中国佛教研究员史瀚文(DavidNeilSchmid)、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柴剑虹先后总结点评了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致闭幕词。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附录 会议论文目录
上编:宗教、考古与艺术研究
“时”、“地”、“人”
——莫高开窟因缘述略柴剑虹
敦煌莫高窟:见证佛教的荣光与世界文化遗产[法国]法 宝
莫高窟前史新探
——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马 德
中国敦煌莫高窟和佛教的文化整合(5—10世纪)[法国]吉尔斯
可移植性与跨文化交流:莫高窟及周边地区基督教礼仪器具中的佛教文化
[奥地利]史瀚文
“阿修罗”图像及所处场景之考察严耀中
文化转场:敦煌普贤变与佛经汉译[法国]金丝燕 李 国
道俗交得 殿阙塔寺
——基于莫高窟第254、257窟的西北地区北魏小佛寺的复原研究孙毅华 周真如
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对韩中佛教交流的渊源关系考[韩国]金德洙 金相国
摩尼教绘画及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影响[摘要][伊朗]纳思霖 达斯坦
敦煌三危山考[日本]荒见泰史
“阿育王”式窣堵波所具有的多重意义[美国]蒋人和
寺庙佛座装饰——对敦煌早期洞窟内装饰佛座的纺织品表现的比较分析
[日本]桧山智美
对因缘图1中乔达摩佛传故事的诠释[美]莉莲·汉德林
炳灵寺169窟西秦图像反映的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情况李静杰
从图像学角度探讨河西石窟“凉州模式”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佛像的关系
胡文成 胡文和
雷电风雨图像:一种“全民图像”的伸展李 凇
风格与样式——中国佛教美术中四家样说简析张 总
莫高窟隋朝菩萨样式研究赵声良
680年代至710年代中国各地佛教造像诸相[摘要][日本]八木春生
瑞光,华盖与故事画:试论敦煌隋代窟的窟顶设计[摘要][美國]胡 隽
佛教艺术中的“白马朱鬣”[日本]下野玲子
敦煌佛教木雕像研究张小刚
漫谈佛教艺术中的哺乳图胡同庆
敦煌飞天艺术之美傅 强 傅曼妮
从青铜云雷到彩云飞天王文杰
丝路沿线石窟三联珠式刹塔流变考高晏卿
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藏隋大业三年智果绘净身佛像为伪作朱 雷
莫高窟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讨[中国台湾]陈清香
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绘塑题材初探王惠民
敦煌法华经变中的“涅槃”场景及相关问题张元林
中唐时期莫高窟瑞像图菩萨像的通式与其渊源[韩国]苏铉淑
晚唐药师经变燃灯供养仪式图像研究——以敦煌莫高窟156窟为例孟嗣徽 黄 蓉
敦煌石窟个案研究之省思与检讨沙武田 梁 红
从云岗到敦煌——两例对称图像的传播魏文斌 张 敏
莫高窟第246窟研究陈菊霞
敦煌执扇弥勒菩萨考郭俊叶
西千佛洞考古工作新收获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王建军 张小刚 刘永增
祥瑞塑像白狼与莫高窟第321窟张景峰
莫高窟第146窟窟主疏证顾淑彦
吐蕃四代赞普撼人心魄的弘法史画——莫高窟第465窟壁画内容试解读岳 键 陈 瑾
敦煌莫高窟285窟“天福之面”(kritimukha)考马兆民
敦煌壁画“取经图”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国台湾]简佩琦
于田小帽式样源流初探史晓明
卢舍那佛像研究——以七世纪以前的中原地区发展为中心[中国台湾]潘亮文
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王友奎
故国与他乡:天水石马坪新出入华粟特人石榻围屏图像中的“中国元素”屈 涛
甘肃省镇原县境内石窟寺群的初步调查孙晓峰
大足南宋两例涅槃造像及其相关问题探讨米德昉
敦煌莫高窟——断崖上的丹青文脉谢振瓯
敦煌美术研究七十年侯黎明
再论敦煌壁画中的“色面造型”和“线描造型”——从维摩诘经变看图像风格及艺术语言
形态的演变[日本]卓 民
临摹是一项艺术研究工程——以莫高窟第320窟、285窟整窟临摹为例马 强 吴荣鉴
试谈建立“敦煌美术学”的意义汤 珂
从敦煌石窟艺术现状看与中国绘画材料与技法研究相关联的几个问题赵栗晖
论壁画艺术专业的学科性——对高校壁画专业教学和实践的思考陈舒舒
下编:文化、历史与文献研究
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杰出范例李并成
华夏先民“西游”之举与汉唐引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刘再聪 假如论“乐”的《庄子》与斯宾诺莎之《伦理学》在敦煌对话[比利时]铁力·马海思
敦煌历史文化的思想史意义杨秀清
敦煌写本中形近字同形手书举例(二)郝春文 王晓燕 武绍卫
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以敦煌文献为中心黄 征
敦煌文书与中国古文书学黄正建
陈誾旧藏敦煌文献题跋辑录与研究[中国台湾]朱凤玉
韩国藏敦煌写本及其所藏过程[韩国]郑广薫
对一首回鹘文诗歌,即B464:67号敦煌文献的解读[德国]皮特·茨默
英国图书馆藏蕃汉语词对译Or.12380/3948文书残片再考[日本]松井太
五代宋初跨越戈壁的交流——漠北九姓达靼与沙州西州的丝路互动白玉冬
和田新出突厥卢尼文木牍所见突厥语部族联手于阗抗击喀喇汗王朝新证据
白玉冬 杨富学
敦煌西域文献中所见的苏毗末氏(vbal)考杨 铭
从哲蚌寺藏《蝲蚌经》看敦煌藏文《般若经》誊抄年代勘措吉
试论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鼠年改革——敦煌“永寿寺文书”研究陈国灿
瓜沙地区疏勒河原名黑水考郑炳林 俄玉楠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5窟题记调研报告张铁山 彭金章
晚唐张议潮入朝事与凉州等河西政局再探
——以新出李行素墓志及敦煌文书张议潮奏表为中心李宗俊
《张淮深墓志铭》与张淮深被害事件再探杨宝玉
围绕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开凿与重修之历史
——汉语史料中的供养人[日本]菊地淑子
敦煌三界寺再研究陈大为 王秀波
莫高窟第98窟反映的五代归义军节度使职官变化梁咏涛 唐志工
敦煌写本《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研究[中国台湾]郑阿财
居家律范——從P.2984V看敦煌的檀越戒仪形态湛 如
中古民众的灵魂观念——以敦煌变文为研究中心张 勇
北凉书吏樊海书《佛说菩萨藏经》初考[中国香港]崔中慧
敦煌写本《敦煌诸寺僧尼问想记录》研究魏迎春
河西墓葬杂文丛考——敦煌墓葬文献研究系列之六吴浩军
三阶教与地藏菩萨——兼论三阶教与净土教围绕地藏菩萨展开的争论杨学勇
敦煌文书中的水陆文献略考戴晓云
敦煌写本发病书《天牢鬼镜图并推得病日法》整理研究陈于 柱 张福慧
敦煌归义军政权的商业贸易刘进宝
归义军时期敦煌绢帛借贷契约析论王祥伟
敦煌写本P.5032《渠人转帖》研究赵大旺
对汉代之时敦煌水利工程的蠡测张俊民
敦煌本《珠英集·帝京篇》作者考实王 素
敦煌本伤蛇曲子与施恩必报的民间信仰伏俊琏 王 涵
我国传统论赞文体的源流及其与敦煌佛赞之异同述论王志鹏
文人干谒:敦煌悟真出使长安之酬诗黄 京
开源引流与预流——陈寅恪《陈垣炖煌劫余录序》新论[澳门]谭世宝
张大千、谢稚柳莫高窟编号与考察成果述评——莫高窟考察历史文献解读(七)张宝洲
由《吴忠信日记》再探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中国台湾]车守同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王慧慧 冯志国
照片档案遗产:敦煌、探险照片与罗氏档案[美国]经崇仪
1907—1949年的莫高窟摄影史孙志军
从纸张材质及造纸技法看敦煌汉文文献的地位[日本]石塚晴通 唐 炜
丝绸之路上胡粉的应用——以中国甘肃、新疆石窟考察为例王进玉 王 喆 王进聪
关键词:莫高窟;创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敦煌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K87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0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Forum 2016: Convergence and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1650th Anniversary of the Mogao Grottoe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Dunhuang Academy, Chinese Association of Dunhuang and Turfan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Lanzhou University, and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was held on August 20-21 at the Dunhuang Academy. More than 15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France, Britain, Austria, Belgium, Russia, America, Japan, Korea, India and Iran, and from Taiwan and Hong Kong of China participated in this grand event which included 108 submitted papers. More than sixty experts presented lectures to introduc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the Silk Road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uddhist archaeology and cave art, Dunhuang document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history of Dunhuang caves, and Dunhuang art and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unhuang Academ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據敦煌唐代碑文及敦煌文献的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其后历经一千多年不断营建,至今保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其规模之大、延续时代之久、艺术之精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发言,学术报告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佛教考古与石窟艺术、敦煌文献与历史文化、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史,敦煌艺术与当代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8月20日上午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敦煌市市长贾泰斌分别致辞。王旭东院长全面介绍了敦煌石窟文化的伟大历程,总结了几代莫高窟人以“保护、研究、弘扬”为方针,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面对敦煌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敦煌石窟保护面临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威胁问题、敦煌文化的传承弘扬的方式问题,王旭东认为,未来的敦煌研究院,将通过积极推进敦煌石窟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敦煌”项目的实施、以“数字敦煌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充分分享敦煌石窟的数字化资源、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推广敦煌文化艺术等多效并举,积极主动地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关注敦煌、关注敦煌石窟,使敦煌研究院成为一个致力于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
郝春文代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对“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作为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研究者,不仅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敦煌莫高窟和其他敦煌文化遗产,更要有责任将敦煌学研究不断地推向深入。郝春文还表达了对敦煌学现状的思考。他认为敦煌学界要多发掘敦煌资料中的人类智慧,多一些宏观的探讨和理论方面的分析,呼吁敦煌学研究者通过深入的研究、缜密的论证,发出自己的声音。 贾泰斌代表中共敦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和皓首穷经、不懈探索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热爱敦煌文化的有识之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敦煌这座城市正在“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多重战略机遇和平台上高位求进、跨越发展。相信这次盛会必将为推动敦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繁荣复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议于8月21日下午结束。闭幕式上,德国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皮特·茨默(PeterZieme)、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八木春生、奥地利国家科学院印度与中国佛教研究员史瀚文(DavidNeilSchmid)、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柴剑虹先后总结点评了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致闭幕词。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附录 会议论文目录
上编:宗教、考古与艺术研究
“时”、“地”、“人”
——莫高开窟因缘述略柴剑虹
敦煌莫高窟:见证佛教的荣光与世界文化遗产[法国]法 宝
莫高窟前史新探
——宕泉河流域汉晋遗迹的历史意义马 德
中国敦煌莫高窟和佛教的文化整合(5—10世纪)[法国]吉尔斯
可移植性与跨文化交流:莫高窟及周边地区基督教礼仪器具中的佛教文化
[奥地利]史瀚文
“阿修罗”图像及所处场景之考察严耀中
文化转场:敦煌普贤变与佛经汉译[法国]金丝燕 李 国
道俗交得 殿阙塔寺
——基于莫高窟第254、257窟的西北地区北魏小佛寺的复原研究孙毅华 周真如
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对韩中佛教交流的渊源关系考[韩国]金德洙 金相国
摩尼教绘画及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影响[摘要][伊朗]纳思霖 达斯坦
敦煌三危山考[日本]荒见泰史
“阿育王”式窣堵波所具有的多重意义[美国]蒋人和
寺庙佛座装饰——对敦煌早期洞窟内装饰佛座的纺织品表现的比较分析
[日本]桧山智美
对因缘图1中乔达摩佛传故事的诠释[美]莉莲·汉德林
炳灵寺169窟西秦图像反映的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情况李静杰
从图像学角度探讨河西石窟“凉州模式”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佛像的关系
胡文成 胡文和
雷电风雨图像:一种“全民图像”的伸展李 凇
风格与样式——中国佛教美术中四家样说简析张 总
莫高窟隋朝菩萨样式研究赵声良
680年代至710年代中国各地佛教造像诸相[摘要][日本]八木春生
瑞光,华盖与故事画:试论敦煌隋代窟的窟顶设计[摘要][美國]胡 隽
佛教艺术中的“白马朱鬣”[日本]下野玲子
敦煌佛教木雕像研究张小刚
漫谈佛教艺术中的哺乳图胡同庆
敦煌飞天艺术之美傅 强 傅曼妮
从青铜云雷到彩云飞天王文杰
丝路沿线石窟三联珠式刹塔流变考高晏卿
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藏隋大业三年智果绘净身佛像为伪作朱 雷
莫高窟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讨[中国台湾]陈清香
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绘塑题材初探王惠民
敦煌法华经变中的“涅槃”场景及相关问题张元林
中唐时期莫高窟瑞像图菩萨像的通式与其渊源[韩国]苏铉淑
晚唐药师经变燃灯供养仪式图像研究——以敦煌莫高窟156窟为例孟嗣徽 黄 蓉
敦煌石窟个案研究之省思与检讨沙武田 梁 红
从云岗到敦煌——两例对称图像的传播魏文斌 张 敏
莫高窟第246窟研究陈菊霞
敦煌执扇弥勒菩萨考郭俊叶
西千佛洞考古工作新收获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王建军 张小刚 刘永增
祥瑞塑像白狼与莫高窟第321窟张景峰
莫高窟第146窟窟主疏证顾淑彦
吐蕃四代赞普撼人心魄的弘法史画——莫高窟第465窟壁画内容试解读岳 键 陈 瑾
敦煌莫高窟285窟“天福之面”(kritimukha)考马兆民
敦煌壁画“取经图”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国台湾]简佩琦
于田小帽式样源流初探史晓明
卢舍那佛像研究——以七世纪以前的中原地区发展为中心[中国台湾]潘亮文
云冈石窟第11—13窟图像构成分析王友奎
故国与他乡:天水石马坪新出入华粟特人石榻围屏图像中的“中国元素”屈 涛
甘肃省镇原县境内石窟寺群的初步调查孙晓峰
大足南宋两例涅槃造像及其相关问题探讨米德昉
敦煌莫高窟——断崖上的丹青文脉谢振瓯
敦煌美术研究七十年侯黎明
再论敦煌壁画中的“色面造型”和“线描造型”——从维摩诘经变看图像风格及艺术语言
形态的演变[日本]卓 民
临摹是一项艺术研究工程——以莫高窟第320窟、285窟整窟临摹为例马 强 吴荣鉴
试谈建立“敦煌美术学”的意义汤 珂
从敦煌石窟艺术现状看与中国绘画材料与技法研究相关联的几个问题赵栗晖
论壁画艺术专业的学科性——对高校壁画专业教学和实践的思考陈舒舒
下编:文化、历史与文献研究
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杰出范例李并成
华夏先民“西游”之举与汉唐引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刘再聪 假如论“乐”的《庄子》与斯宾诺莎之《伦理学》在敦煌对话[比利时]铁力·马海思
敦煌历史文化的思想史意义杨秀清
敦煌写本中形近字同形手书举例(二)郝春文 王晓燕 武绍卫
漫谈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以敦煌文献为中心黄 征
敦煌文书与中国古文书学黄正建
陈誾旧藏敦煌文献题跋辑录与研究[中国台湾]朱凤玉
韩国藏敦煌写本及其所藏过程[韩国]郑广薫
对一首回鹘文诗歌,即B464:67号敦煌文献的解读[德国]皮特·茨默
英国图书馆藏蕃汉语词对译Or.12380/3948文书残片再考[日本]松井太
五代宋初跨越戈壁的交流——漠北九姓达靼与沙州西州的丝路互动白玉冬
和田新出突厥卢尼文木牍所见突厥语部族联手于阗抗击喀喇汗王朝新证据
白玉冬 杨富学
敦煌西域文献中所见的苏毗末氏(vbal)考杨 铭
从哲蚌寺藏《蝲蚌经》看敦煌藏文《般若经》誊抄年代勘措吉
试论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鼠年改革——敦煌“永寿寺文书”研究陈国灿
瓜沙地区疏勒河原名黑水考郑炳林 俄玉楠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5窟题记调研报告张铁山 彭金章
晚唐张议潮入朝事与凉州等河西政局再探
——以新出李行素墓志及敦煌文书张议潮奏表为中心李宗俊
《张淮深墓志铭》与张淮深被害事件再探杨宝玉
围绕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开凿与重修之历史
——汉语史料中的供养人[日本]菊地淑子
敦煌三界寺再研究陈大为 王秀波
莫高窟第98窟反映的五代归义军节度使职官变化梁咏涛 唐志工
敦煌写本《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研究[中国台湾]郑阿财
居家律范——從P.2984V看敦煌的檀越戒仪形态湛 如
中古民众的灵魂观念——以敦煌变文为研究中心张 勇
北凉书吏樊海书《佛说菩萨藏经》初考[中国香港]崔中慧
敦煌写本《敦煌诸寺僧尼问想记录》研究魏迎春
河西墓葬杂文丛考——敦煌墓葬文献研究系列之六吴浩军
三阶教与地藏菩萨——兼论三阶教与净土教围绕地藏菩萨展开的争论杨学勇
敦煌文书中的水陆文献略考戴晓云
敦煌写本发病书《天牢鬼镜图并推得病日法》整理研究陈于 柱 张福慧
敦煌归义军政权的商业贸易刘进宝
归义军时期敦煌绢帛借贷契约析论王祥伟
敦煌写本P.5032《渠人转帖》研究赵大旺
对汉代之时敦煌水利工程的蠡测张俊民
敦煌本《珠英集·帝京篇》作者考实王 素
敦煌本伤蛇曲子与施恩必报的民间信仰伏俊琏 王 涵
我国传统论赞文体的源流及其与敦煌佛赞之异同述论王志鹏
文人干谒:敦煌悟真出使长安之酬诗黄 京
开源引流与预流——陈寅恪《陈垣炖煌劫余录序》新论[澳门]谭世宝
张大千、谢稚柳莫高窟编号与考察成果述评——莫高窟考察历史文献解读(七)张宝洲
由《吴忠信日记》再探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中国台湾]车守同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王慧慧 冯志国
照片档案遗产:敦煌、探险照片与罗氏档案[美国]经崇仪
1907—1949年的莫高窟摄影史孙志军
从纸张材质及造纸技法看敦煌汉文文献的地位[日本]石塚晴通 唐 炜
丝绸之路上胡粉的应用——以中国甘肃、新疆石窟考察为例王进玉 王 喆 王进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