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存在着差别,这也就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最终导致和其他学生差距越拉越大。身为教师,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要平等对待,对于学困生更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减轻学生的压力,教师的重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自信,教师也应该和学困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问题所在,并及时制定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制定计划
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兴趣或者基础较差,当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后就会丧失信心,情况会更加恶化。所以教师一旦察觉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就要及时制止。教师也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要让学生放弃学习。学困生转化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初中数学的难度要远大于小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意识要求更高,但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积累中进步。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帮助。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学困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积极性,只有先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比让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强迫下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兴趣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兴趣要从学生出发,掌握学生的心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都会有抵触心理,因此教師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相交线”这一课的内容时,这一节课的内容不难,但是学困生对数学存在着抵触心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暗示,让学生认为数学都是很难理解的。在这节课开始时,我会从身边的例子开始讲起,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或者放一些有趣的图片,教师可以配上肢体动作或者幽默的语言,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地学生就会进入状态,等学生进入状态后,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相交线角之间的关系,多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抽象的概念变的尽量通俗易懂。课堂最后,我会先出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增加自信,然后稍微增加难度进一步提高。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困生往往基础比较差,而且初中数学的每个章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候这节课没有听懂,下节课也会听不懂,久而久之就会积攒很多。教师应该对学困生降低要求,以夯实基础为主,不可给学生过多的压力,等学生打好基础后再慢慢提高。要想夯实基础就要以课本为主,教师应该让学生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概念定义等弄清楚。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及时整理错题,有问题多找教师交流,上课做好笔记。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平行线及其判断”这一节的内容时,平行线的定义学生很好理解,但是平行线的判断具有一定难度,判定方法较多,而且题目变换复杂,学生在简单一点的图上可以判断出来,但是一旦换个复杂的图形,学生就会无从下手。虽然题目多样,但是其最本质的还是那三个判定方法,因此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基础的判定方法上,让学生明白这些判定方法的由来,以及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如果学生能够对基础的判定方法掌握透彻,不管题目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找到解题方法。
三、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学困生的转变不只是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困生既然遇到学习的困难,那就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师应该做一个引路人,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制定计划要灵活,不要刻意模仿或者照搬,好的计划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太注意于形式,要怎么有效怎么来。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比如一个优秀的学生带一个学困生,给学困生批改作业,讲解基础知识,这样双方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并列出方程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来说,学习起来十分吃力。教师不如制定一个计划,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的提取题干信息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制定“一帮一”计划,让掌握较好的学生带一下掌握不好的学生,如果两个人都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给予奖励,不仅可以对程度好的学生起到巩固,而且可以帮助学困生进步,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更和睦,学生不会有拘束。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和学生都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只要学生不断坚持,终有一天会摘点学困生的“帽子”。如果班级内出现学困生,教师也要分析自己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这个群体继续扩大。学困生转化并不只是单纯地提高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困生和差生有所区别,学困生只是在某一方面遇到了问题,但还是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任建虎.浅议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J].学周刊,2016(24).
[2]韩霜.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流渡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制定计划
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兴趣或者基础较差,当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后就会丧失信心,情况会更加恶化。所以教师一旦察觉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就要及时制止。教师也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要让学生放弃学习。学困生转化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初中数学的难度要远大于小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意识要求更高,但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积累中进步。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帮助。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学困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积极性,只有先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比让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强迫下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兴趣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兴趣要从学生出发,掌握学生的心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大部分都会有抵触心理,因此教師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相交线”这一课的内容时,这一节课的内容不难,但是学困生对数学存在着抵触心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暗示,让学生认为数学都是很难理解的。在这节课开始时,我会从身边的例子开始讲起,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或者放一些有趣的图片,教师可以配上肢体动作或者幽默的语言,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地学生就会进入状态,等学生进入状态后,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相交线角之间的关系,多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讲抽象的概念变的尽量通俗易懂。课堂最后,我会先出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增加自信,然后稍微增加难度进一步提高。
二、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学困生往往基础比较差,而且初中数学的每个章节都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候这节课没有听懂,下节课也会听不懂,久而久之就会积攒很多。教师应该对学困生降低要求,以夯实基础为主,不可给学生过多的压力,等学生打好基础后再慢慢提高。要想夯实基础就要以课本为主,教师应该让学生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概念定义等弄清楚。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及时整理错题,有问题多找教师交流,上课做好笔记。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平行线及其判断”这一节的内容时,平行线的定义学生很好理解,但是平行线的判断具有一定难度,判定方法较多,而且题目变换复杂,学生在简单一点的图上可以判断出来,但是一旦换个复杂的图形,学生就会无从下手。虽然题目多样,但是其最本质的还是那三个判定方法,因此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基础的判定方法上,让学生明白这些判定方法的由来,以及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如果学生能够对基础的判定方法掌握透彻,不管题目怎么变化,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找到解题方法。
三、制定科学学习计划
学困生的转变不只是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困生既然遇到学习的困难,那就很难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师应该做一个引路人,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制定计划要灵活,不要刻意模仿或者照搬,好的计划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太注意于形式,要怎么有效怎么来。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比如一个优秀的学生带一个学困生,给学困生批改作业,讲解基础知识,这样双方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例如,我在进行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并列出方程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来说,学习起来十分吃力。教师不如制定一个计划,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的提取题干信息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制定“一帮一”计划,让掌握较好的学生带一下掌握不好的学生,如果两个人都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给予奖励,不仅可以对程度好的学生起到巩固,而且可以帮助学困生进步,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更和睦,学生不会有拘束。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和学生都要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只要学生不断坚持,终有一天会摘点学困生的“帽子”。如果班级内出现学困生,教师也要分析自己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这个群体继续扩大。学困生转化并不只是单纯地提高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困生和差生有所区别,学困生只是在某一方面遇到了问题,但还是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任建虎.浅议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J].学周刊,2016(24).
[2]韩霜.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流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