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的确,钻研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钻研教材的质量是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语文教材知识包罗万象,内容错综复杂,教学要求灵活多变。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注意钻研教材。唯此,方能用准用活教材,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必须独立钻研教材
在教辅市场繁荣、网络高度发达、集体备课盛行的今天,抄教案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据某市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暗访结果显示,在被暗访的106所学校中,教案抄袭率竟然高达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为100%。
语文是个性化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如果不深人文本,不在研究揣摩中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就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能和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独立钻研教材。
独立钻研,要求教师备课时首先原汁原味地钻研教材,倾听文本,教师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凭借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研读课文,弄清课文究竟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怎么样,从主题、结构和语言层面了解作者存思之精妙,运笔之匠心。在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后,才借鉴教参、教辅、网络所提供的他人经验,验证自己见解的正确性、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补充与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
支玉恒老师说:“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名师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独立的才是鲜活的、生动的,独立的才是成功的。
二、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鉆研教材深,沙里出黄金。钻研教材精,解牛如疱丁。”只有钻得深,才有可能讲得浅。因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深钻教材,就是在钻研教材时做到“广”“高”“深”。“广”指涉及内容要“广”。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要进行适度必要的拓展延伸,对教材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教师都要了然于胸。“高”指理解教材要“高”。要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到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通过字面读出文字里包含的东西。“深”指挖掘教材要“深”。对教材要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挖掘出教材“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恩则宽”的隐蔽性知识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融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辞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诵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
三、应以学生的身份钻研教材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以其昭昭才能使人昭昭,作为教师想把学生教会,自己至少必须首先学懂。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篇课文,只有首先以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才能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
以学生的身份钻研教材,教师必须俯下身来,像学生一样,用学生的流程老老实实地通读教材。教师要像学生学课文一样,读准每一个字,推敲每一个词,琢磨每句话。课文背景要了解明白,结构要列出提纲。主题要了解深透。要像学生一样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要做到“五读三思”: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练习,思主题思想、思行文结构、思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教学元素。特别要在自己认识模糊的应知应会的问题上下功夫。如在钻研《爱莲说》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研究了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莲?写莲花品格形状的文字隐含着哪些君子形象?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它花?文章最后一段末尾一句,落在牡丹而不是落在重点叙述的对象—一莲的上面,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什么叫托物言志?文章采取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什么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这些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为下一步的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必须独立钻研教材
在教辅市场繁荣、网络高度发达、集体备课盛行的今天,抄教案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据某市教育督导部门的一项暗访结果显示,在被暗访的106所学校中,教案抄袭率竟然高达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为100%。
语文是个性化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如果不深人文本,不在研究揣摩中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就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能和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独立钻研教材。
独立钻研,要求教师备课时首先原汁原味地钻研教材,倾听文本,教师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凭借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去研读课文,弄清课文究竟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怎么样,从主题、结构和语言层面了解作者存思之精妙,运笔之匠心。在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后,才借鉴教参、教辅、网络所提供的他人经验,验证自己见解的正确性、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补充与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
支玉恒老师说:“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名师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独立的才是鲜活的、生动的,独立的才是成功的。
二、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鉆研教材深,沙里出黄金。钻研教材精,解牛如疱丁。”只有钻得深,才有可能讲得浅。因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深钻教材,就是在钻研教材时做到“广”“高”“深”。“广”指涉及内容要“广”。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要进行适度必要的拓展延伸,对教材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教师都要了然于胸。“高”指理解教材要“高”。要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到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通过字面读出文字里包含的东西。“深”指挖掘教材要“深”。对教材要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挖掘出教材“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恩则宽”的隐蔽性知识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融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辞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诵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
三、应以学生的身份钻研教材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以其昭昭才能使人昭昭,作为教师想把学生教会,自己至少必须首先学懂。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篇课文,只有首先以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才能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
以学生的身份钻研教材,教师必须俯下身来,像学生一样,用学生的流程老老实实地通读教材。教师要像学生学课文一样,读准每一个字,推敲每一个词,琢磨每句话。课文背景要了解明白,结构要列出提纲。主题要了解深透。要像学生一样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要做到“五读三思”: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练习,思主题思想、思行文结构、思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教学元素。特别要在自己认识模糊的应知应会的问题上下功夫。如在钻研《爱莲说》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研究了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些角度描写了莲?写莲花品格形状的文字隐含着哪些君子形象?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它花?文章最后一段末尾一句,落在牡丹而不是落在重点叙述的对象—一莲的上面,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什么叫托物言志?文章采取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什么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这些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为下一步的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