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心理素质 策略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也就是说,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主要包括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道德等)。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正值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心态消极。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适应不良症
2.厌学、恐学症
3.自卑、焦躁症
4.人际困惑症
5.情感、恋爱、性心理迷茫症
6.就业压力症
(二)成因
1.缺乏有关心理科学课程的教育;
2.家庭教育的不当,缺乏良好意志品质;
3.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带来心理压力;
4.学习动力不足,抽象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锻炼;
5.缺乏正确自我认知,没有合理的定位。
三、我国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的心理咨询指的是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和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发展以及职业选择等问题给予间接或者直接的帮助与指导,并且对患有轻微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学校的心理咨询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更是一种教育性影响,也是防治学生心理疾病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个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人特长,学校管理人员应当为学生积极创造社会实践的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意志的磨砺,增加社会经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孤独感、失败感、成功感以及荣誉感,体验社会,了解自己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特定文化形态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心理制约和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有意或者无意当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自主意识能够逐渐的得到增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应当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来充分的丰富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奋进、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长期处在积极健康的环境当中,主动地塑造健康的人格,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辅导工作
职业院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将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充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学校联系制度、学生家庭档案,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步密切化,缩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发动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让学生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自觉地抵制消极的社会影响和诱惑,逐渐形成勇于探索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及国家作贡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职校生的健康成长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建立多层面的保护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职校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聂振伟.高职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郑日吕.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李球.职业心理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 心理素质 策略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也就是说,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主要包括智力因素(认知、运筹、决策)、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和复合因素(意志、气质、审美、社交、道德等)。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正值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心态消极。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适应不良症
2.厌学、恐学症
3.自卑、焦躁症
4.人际困惑症
5.情感、恋爱、性心理迷茫症
6.就业压力症
(二)成因
1.缺乏有关心理科学课程的教育;
2.家庭教育的不当,缺乏良好意志品质;
3.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带来心理压力;
4.学习动力不足,抽象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锻炼;
5.缺乏正确自我认知,没有合理的定位。
三、我国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的心理咨询指的是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利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和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发展以及职业选择等问题给予间接或者直接的帮助与指导,并且对患有轻微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学校的心理咨询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更是一种教育性影响,也是防治学生心理疾病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个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人特长,学校管理人员应当为学生积极创造社会实践的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得到意志的磨砺,增加社会经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切身的体验到孤独感、失败感、成功感以及荣誉感,体验社会,了解自己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特定文化形态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健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心理制约和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有意或者无意当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启发,自主意识能够逐渐的得到增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应当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来充分的丰富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奋进、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长期处在积极健康的环境当中,主动地塑造健康的人格,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理辅导工作
职业院校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将家庭和社会与学校充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学校联系制度、学生家庭档案,将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步密切化,缩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通过发动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让学生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自觉地抵制消极的社会影响和诱惑,逐渐形成勇于探索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及国家作贡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职校生的健康成长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建立多层面的保护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职校生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格健全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时代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聂振伟.高职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郑日吕.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李球.职业心理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