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现时生成和解决预设中所没有的新问题,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构建动态生成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动态生成 生物教学 构建
一、动态生成式教学概述
动态生成教学的最早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提出来的。所谓的“动态生成”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和方案教学,而要以实际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有创见的情境为契机,由教师灵活地调整和引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真实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对于激活课堂具有良好而有效的作用。
二、构建动态生成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学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于一体的完整的人,具有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因此生物课堂应该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做出应对和处理。同时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及时捕捉和把握课堂上的各种信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动态生成式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生成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去感悟所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构筑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知识构架的过程。而预设则要求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充分预想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的意外表现而措手不及。但是预设和生成并不是矛盾冲突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则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生成往往是预设的丰富、拓展、调整甚至重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都要服务于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个高效的课堂必然是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学学生的个性、人格以及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叶澜教授指出:“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善于把这种课堂的“尴尬”变成“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给予鼓励、关注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到生物课本是按照生物的六大特征展开的,有一个学生问到“先学习哪一个呢?”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准备的,我灵机一动,决定利用这个问题,结合新教材的系统论告诉学生生物教材的编排,即:元素到化合物到原生质到细胞到组织到器官然后到系统再到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最后到生态系统。这样子这个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学生们对于课本的编排也了然于心,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适当扩展。
3.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要解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预想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策略。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适应课堂教学的动态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或者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动态生成的实现。
最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灵活一些。只要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4.真实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动态生成的不竭源泉。生物学科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教材上的很多结论和原理都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挖掘身边的资源,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例或实物,进行教学预设。例如,在设计“生物变异”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在课前分别准备了一些大的草莓菜椒,还有一些小的草莓和菜椒,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发问,生成新的问题,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联想,自主设计,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轻松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动态生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及时的引导和总结
任何的教学形式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在动态生成教学中由于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们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所教所学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总结,促使学生们把在讨论和在学习中感触到的内容升华为知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的生成,以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朱志平.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晓. 预约“生成”精彩纷: 高中生物生成性课堂教学初探[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0).
【关键词】动态生成 生物教学 构建
一、动态生成式教学概述
动态生成教学的最早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提出来的。所谓的“动态生成”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和方案教学,而要以实际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有创见的情境为契机,由教师灵活地调整和引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真实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对于激活课堂具有良好而有效的作用。
二、构建动态生成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为学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于一体的完整的人,具有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因此生物课堂应该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做出应对和处理。同时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及时捕捉和把握课堂上的各种信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动态生成式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生成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去亲自经历,去感悟所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构筑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知识构架的过程。而预设则要求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特点,充分预想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的意外表现而措手不及。但是预设和生成并不是矛盾冲突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则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生成往往是预设的丰富、拓展、调整甚至重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都要服务于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个高效的课堂必然是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学学生的个性、人格以及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叶澜教授指出:“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应善于把这种课堂的“尴尬”变成“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给予鼓励、关注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到生物课本是按照生物的六大特征展开的,有一个学生问到“先学习哪一个呢?”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准备的,我灵机一动,决定利用这个问题,结合新教材的系统论告诉学生生物教材的编排,即:元素到化合物到原生质到细胞到组织到器官然后到系统再到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最后到生态系统。这样子这个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回答,学生们对于课本的编排也了然于心,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适当扩展。
3.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要解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预想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策略。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适应课堂教学的动态需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或者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动态生成的实现。
最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灵活一些。只要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4.真实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动态生成的不竭源泉。生物学科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教材上的很多结论和原理都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挖掘身边的资源,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例或实物,进行教学预设。例如,在设计“生物变异”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在课前分别准备了一些大的草莓菜椒,还有一些小的草莓和菜椒,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发问,生成新的问题,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联想,自主设计,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轻松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动态生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及时的引导和总结
任何的教学形式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在动态生成教学中由于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们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所教所学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总结,促使学生们把在讨论和在学习中感触到的内容升华为知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一步的生成,以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朱志平.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晓. 预约“生成”精彩纷: 高中生物生成性课堂教学初探[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