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教育;思考]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知识教育覆盖面越来越广泛,思想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却未能紧跟步伐。直面当代大学生教育,一些明显突出的素质教育问题发人深省,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处理解决。鉴于此,本文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即在人文素养,知识取向,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等不完善诸方面,反思后进行总结,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起到抛砖引玉之荐。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专业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有的过于追求专业绩效,貌似“识时务者为俊杰”,实则顾此失彼;有的具备“星星之火可燎原”之势,却并非大势所趋,困难重重,便选择半途而废。从领导设置层面来看,些许高校即使开设相关培养教育课,大多也只是囿于形式,没有明确目标,因而学生不能从中受益,思想启迪与萌芽效果微著。从“传道受业者”的角度来看,教师作为启明灯与导航者,在人文素質相关课程教学管理上疏忽松散,从而纵容了学生严重的应付心理,无从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等使学生功利化思想甚是严重。学生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本该是优势的背景,模糊化自身定位,弱化长进知识,一味看重名利等身外之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走后门”等歪门邪道之途径,拿到高分,争取荣誉,顺利毕业。研究调查发现:平时上课睡觉偷懒,关键检查时期“钻空子”之现象,比比皆是。仿佛自己的不思进取,看重等级名位,便是学生们眼中的“酷炫美”。此番光景表明急功近利现象极为严峻,严重滞后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学识的更新,不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计划缺乏积极有力的落实。大多高校表面上安排部署了思政课程,可结果发现授课教师专业程度千差万别,资源参差不齐,在此思政领域的“引路人”并不能全然令人折服。由此,学校所预测学生领悟吸收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较理想程度,所以无法端正学生思想动机。这不仅不利于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做人待事,乃至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冲击。
4.大学生心理障碍者比例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多元化不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职业专校到名门高校,跳楼、自杀、争端矛盾等现象层出不穷,新闻报道历历在目,事后原因与结果让人瞠目结舌,不禁感叹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各种心理问题:自傲、自卑、逆反、网恋等随处可寻,可见增长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学生内心也需要得到更多帮助与指导。如果忽视学生人文素质与心理健康,后果不堪设想,再高的专业能力与学识都无法弥补这个巨大漏洞。有关部门的统一政策引领,辅导者的心理教育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空间也大有余地。
二、思考与建议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民族的未来。自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多次对青年学生教育发展做出过相关指示,寄予殷切希望。其中,“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十六字决字字铿锵,深入人心。习总书记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总书记提出的种种观点: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等,醍醐灌顶,令人深思。下面结合习总书记相关指示,针对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更加注重培养适者和能者。在当今社会,优胜劣汰之道理不言而喻。近年来的考研热引人深思,大学本科毕业人数高涨而不再具有优势可言,于是研究生这个平台让人垂涎欲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人才思维仍停留在唯学历阶段,“精英教育”过于简单片面。但是在这个社会大熔炉里,真才实干之士才更具适应性。为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高校应有明确的人才引进定位和办学导向。此外,“唯学历论”不太切合实际,过分强调纸张卷面的高分而忽视个人能力实则愚昧。应更多转向培养学生的真实适应能力,培养有个性、有竞争实力、高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更加注重针对性教育。不论是高领导层面的政策草拟者,还是着手实践者,从思想到实际都要高度重视思政与心理教育环节,容不得丝毫马虎。由于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不易,加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需要因人而异,制定针对性教学,将其融入至每位学生。时代是出卷人,接班人是答卷者,为使答卷心悦诚服,应充分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生教育当中,利用文化熏陶,端正学生思想。虽说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但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针对性教育工作,才能更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缺乏等问题,学生才会在绽放自我特色的基础上更好踏入成人成材之路。
3.更加注重创新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方式不同以往,创新创意愈来愈多,利用现代媒介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互联网等现代媒介的便利快捷,学生可以多渠道,多样化地接受信息的传入。调查表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加,但劣质新闻也会夹缝乘虚而入,所以首先就应该具备筛选的素质,用甄别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在充分利用这些媒介的基础上,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相关的经验,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育者的引领与纠正,尽可能降低媒介带来的“歪风邪气”之曝光度。
4.更加注重文化保护与引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规范意识这一任务不可小觑,只有学会保护本民族文化,才能有效防止外来文化恶意入侵。文化意识宛若深根,必须深深扎入、正确栽培、营养丰富才能受益后身。一国的政治经济被他国强侵,挽回大有余地,但文化意识被吞噬,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的洋节热,“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某种程度上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意识的抨击。并非诋毁抨击西方节日与文化,只是放眼望去,高校大学生因过度沉迷于“过洋节”而出现的屡屡不良行为触目惊心,让人堪忧不已。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意识,端正心态,切勿过度热衷外国文化,轻视本土文化,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中华文化与引进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高校教育者和学生党员,愈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所谓“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可见关键核心力量坚决不容许“走过场”。有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毋庸置疑在文化意识与人文素质教育这片领域里,少年也丝毫不能有所示弱。
时事境迁,万物更迭,当代大学生教育需与时俱进,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多元培育。“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迫在眉睫,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在快速追求专业知识的时代,坚持处理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棘手问题,才不枉让大学生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和现实者。一味追求特定专业精英不可取不明智,坚定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跟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与文化教育的步伐才更符合时代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一定的规律性和指导性原则,创新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管理问题,发挥最大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全面优质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知识教育覆盖面越来越广泛,思想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却未能紧跟步伐。直面当代大学生教育,一些明显突出的素质教育问题发人深省,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处理解决。鉴于此,本文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即在人文素养,知识取向,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等不完善诸方面,反思后进行总结,并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起到抛砖引玉之荐。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专业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有的过于追求专业绩效,貌似“识时务者为俊杰”,实则顾此失彼;有的具备“星星之火可燎原”之势,却并非大势所趋,困难重重,便选择半途而废。从领导设置层面来看,些许高校即使开设相关培养教育课,大多也只是囿于形式,没有明确目标,因而学生不能从中受益,思想启迪与萌芽效果微著。从“传道受业者”的角度来看,教师作为启明灯与导航者,在人文素質相关课程教学管理上疏忽松散,从而纵容了学生严重的应付心理,无从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等使学生功利化思想甚是严重。学生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本该是优势的背景,模糊化自身定位,弱化长进知识,一味看重名利等身外之物。更有甚者,企图通过“走后门”等歪门邪道之途径,拿到高分,争取荣誉,顺利毕业。研究调查发现:平时上课睡觉偷懒,关键检查时期“钻空子”之现象,比比皆是。仿佛自己的不思进取,看重等级名位,便是学生们眼中的“酷炫美”。此番光景表明急功近利现象极为严峻,严重滞后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学识的更新,不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和计划缺乏积极有力的落实。大多高校表面上安排部署了思政课程,可结果发现授课教师专业程度千差万别,资源参差不齐,在此思政领域的“引路人”并不能全然令人折服。由此,学校所预测学生领悟吸收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较理想程度,所以无法端正学生思想动机。这不仅不利于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做人待事,乃至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冲击。
4.大学生心理障碍者比例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多元化不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职业专校到名门高校,跳楼、自杀、争端矛盾等现象层出不穷,新闻报道历历在目,事后原因与结果让人瞠目结舌,不禁感叹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各种心理问题:自傲、自卑、逆反、网恋等随处可寻,可见增长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学生内心也需要得到更多帮助与指导。如果忽视学生人文素质与心理健康,后果不堪设想,再高的专业能力与学识都无法弥补这个巨大漏洞。有关部门的统一政策引领,辅导者的心理教育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空间也大有余地。
二、思考与建议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民族的未来。自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多次对青年学生教育发展做出过相关指示,寄予殷切希望。其中,“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十六字决字字铿锵,深入人心。习总书记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总书记提出的种种观点: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等,醍醐灌顶,令人深思。下面结合习总书记相关指示,针对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更加注重培养适者和能者。在当今社会,优胜劣汰之道理不言而喻。近年来的考研热引人深思,大学本科毕业人数高涨而不再具有优势可言,于是研究生这个平台让人垂涎欲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人才思维仍停留在唯学历阶段,“精英教育”过于简单片面。但是在这个社会大熔炉里,真才实干之士才更具适应性。为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高校应有明确的人才引进定位和办学导向。此外,“唯学历论”不太切合实际,过分强调纸张卷面的高分而忽视个人能力实则愚昧。应更多转向培养学生的真实适应能力,培养有个性、有竞争实力、高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更加注重针对性教育。不论是高领导层面的政策草拟者,还是着手实践者,从思想到实际都要高度重视思政与心理教育环节,容不得丝毫马虎。由于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不易,加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需要因人而异,制定针对性教学,将其融入至每位学生。时代是出卷人,接班人是答卷者,为使答卷心悦诚服,应充分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生教育当中,利用文化熏陶,端正学生思想。虽说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但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针对性教育工作,才能更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缺乏等问题,学生才会在绽放自我特色的基础上更好踏入成人成材之路。
3.更加注重创新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方式不同以往,创新创意愈来愈多,利用现代媒介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互联网等现代媒介的便利快捷,学生可以多渠道,多样化地接受信息的传入。调查表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加,但劣质新闻也会夹缝乘虚而入,所以首先就应该具备筛选的素质,用甄别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在充分利用这些媒介的基础上,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相关的经验,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育者的引领与纠正,尽可能降低媒介带来的“歪风邪气”之曝光度。
4.更加注重文化保护与引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规范意识这一任务不可小觑,只有学会保护本民族文化,才能有效防止外来文化恶意入侵。文化意识宛若深根,必须深深扎入、正确栽培、营养丰富才能受益后身。一国的政治经济被他国强侵,挽回大有余地,但文化意识被吞噬,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的洋节热,“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某种程度上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意识的抨击。并非诋毁抨击西方节日与文化,只是放眼望去,高校大学生因过度沉迷于“过洋节”而出现的屡屡不良行为触目惊心,让人堪忧不已。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观念意识,端正心态,切勿过度热衷外国文化,轻视本土文化,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中华文化与引进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高校教育者和学生党员,愈要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所谓“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可见关键核心力量坚决不容许“走过场”。有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毋庸置疑在文化意识与人文素质教育这片领域里,少年也丝毫不能有所示弱。
时事境迁,万物更迭,当代大学生教育需与时俱进,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多元培育。“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迫在眉睫,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在快速追求专业知识的时代,坚持处理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修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棘手问题,才不枉让大学生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和现实者。一味追求特定专业精英不可取不明智,坚定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跟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与文化教育的步伐才更符合时代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一定的规律性和指导性原则,创新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管理问题,发挥最大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全面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