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着重探讨如何在德育课中实施生命教育,不断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命教育,德育课,渗透与思考。
一、对职高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职高生开始自觉地思考人生,感受生命存在之价值。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何价值?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成为他们经常拷问自己的话题。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部分中职生迷茫、困惑、挣扎、颓废,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急需得到关注,对职高生进行生命教育也迫在眉睫。
二、职高德育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把握德育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
1.《哲学与人生》:①生命的起源:让学生明白人类是在经过了不懈的生存斗争和残酷的生存考验后才产生的,我们的祖先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求,今天的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毁灭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②有关矛盾、“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才会有乐趣,有生机;③人生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的追求: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的情绪,才会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坚定信念、远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理智行为的基石,是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要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2.《经济·政治与社会》:①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和消费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时,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明白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是生命关怀的至真至善;②国家与民族问题:让学生明确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不能丢,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毫不关注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
3.《职业道德与法律》:生命教育的最低层次的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法律法规的普及使生命有了法律的保障。要让学生明确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是人格权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生最基本的权利;要向他们讲授保护自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法律知识,从法制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
4.《职业生涯与规划》:引导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应该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社会是多元的,成功的路径是多样的,行行出状元,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也同样会幸福快乐,要学会正确面对求职择业中的困难与挫折。
(二)探索德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
(1) 营造和谐、富激情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多地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给他们自由思考和发表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营造激情的氛围,去激发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生命。教师要用自身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愉快和谐中发展、成长。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要和学生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
一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创设出的问题情境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使学生动情于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生命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
二是组织讨论。职高生对某些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也敢于发表个人看法,敢于争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这种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解除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
三是组织课堂活动课。组织课堂活动课是要学生参与、体验。可以通过具体的情景设计,如小品、诗歌、歌曲、故事、漫画、文字案例、角色扮演、游戏、演讲、辩论赛、心理测试等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3)激活课堂教学内容
德育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感知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一是联系时代教学。可以增添课堂生命气息。例如,结合地震、抗洪,与学生一起探讨防灾减灾、遇灾自救的问题;如哲学讲到“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知识点时,让学生调查一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树立理想,并怎样在实践中、在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实际效果,使理想变成现实的。
二是联系学生实际。例如,在学习“感悟父母心”时,布置作业“为父母做点事”,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生命的“恩情”。
三是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采用用数字来“说话”、引用名人名言及哲理性故事、具体的案例分析、运用图片、音像、影视等多媒体手段来“活化”内容。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且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形式多样的、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邀请心理专家给学生做关于青春期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增进他们对苦难的理解,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学会感恩等。
德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要让德育课堂走出荒芜的沙漠,成为生命的绿洲,就必须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多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升华生命,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献:
(1)冯冬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年第01期
(2)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1日
(3)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1日
[关键词] 生命教育,德育课,渗透与思考。
一、对职高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职高生开始自觉地思考人生,感受生命存在之价值。我是谁?我的存在有何价值?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成为他们经常拷问自己的话题。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部分中职生迷茫、困惑、挣扎、颓废,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急需得到关注,对职高生进行生命教育也迫在眉睫。
二、职高德育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把握德育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
1.《哲学与人生》:①生命的起源:让学生明白人类是在经过了不懈的生存斗争和残酷的生存考验后才产生的,我们的祖先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求,今天的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毁灭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②有关矛盾、“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才会有乐趣,有生机;③人生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的追求: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的情绪,才会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坚定信念、远大理想、高尚情操以及理智行为的基石,是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要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2.《经济·政治与社会》:①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和消费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时,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明白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是生命关怀的至真至善;②国家与民族问题:让学生明确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不能丢,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毫不关注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
3.《职业道德与法律》:生命教育的最低层次的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法律法规的普及使生命有了法律的保障。要让学生明确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是人格权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生最基本的权利;要向他们讲授保护自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法律知识,从法制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
4.《职业生涯与规划》:引导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应该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社会是多元的,成功的路径是多样的,行行出状元,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也同样会幸福快乐,要学会正确面对求职择业中的困难与挫折。
(二)探索德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
(1) 营造和谐、富激情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多地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给他们自由思考和发表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进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营造激情的氛围,去激发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生命。教师要用自身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愉快和谐中发展、成长。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要和学生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
一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创设出的问题情境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使学生动情于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生命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
二是组织讨论。职高生对某些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也敢于发表个人看法,敢于争论。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这种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解除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
三是组织课堂活动课。组织课堂活动课是要学生参与、体验。可以通过具体的情景设计,如小品、诗歌、歌曲、故事、漫画、文字案例、角色扮演、游戏、演讲、辩论赛、心理测试等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3)激活课堂教学内容
德育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感知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一是联系时代教学。可以增添课堂生命气息。例如,结合地震、抗洪,与学生一起探讨防灾减灾、遇灾自救的问题;如哲学讲到“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知识点时,让学生调查一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树立理想,并怎样在实践中、在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实际效果,使理想变成现实的。
二是联系学生实际。例如,在学习“感悟父母心”时,布置作业“为父母做点事”,在谈及自己的感受时,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生命的“恩情”。
三是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采用用数字来“说话”、引用名人名言及哲理性故事、具体的案例分析、运用图片、音像、影视等多媒体手段来“活化”内容。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且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形式多样的、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邀请心理专家给学生做关于青春期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增进他们对苦难的理解,珍惜现有的生活状态,学会感恩等。
德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要让德育课堂走出荒芜的沙漠,成为生命的绿洲,就必须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多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升华生命,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献:
(1)冯冬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年第01期
(2)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1日
(3)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