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中级口语教学重点是词汇教学,将词汇建立在学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上,将词汇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并进行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词汇量和成段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级口语 交际能力 心理词汇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1-02
我国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不分课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语教学开始强调实践性,到70年代一些学校增设了部分口语课和听力课,综合课仍然占主导。80年代时,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全面采用分课型教学,实现了课程的基本格局的转型。[1]
目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些对外汉语教师表示,学生普遍反映到了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进入了瓶颈期,认为自己进步很慢。中级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不使用复杂词汇、句式也可以完成交际目的,因此,他们往往会习惯性选择简单语言,回避复杂词汇、复杂句式。如:
教师:你的室友在听音乐,特别吵,但是你想睡觉,你会怎么办?
学生A:搬家。
学生B:我可以睡觉,没关系。
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商量、请求或者抱怨,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倾向于简单的回答。从交际效果上来说无可厚非,然而从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说,则无益处。因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词汇在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课型上来说,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前,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视生词、语法讲解而忽略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现象,教师上课并不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从课程阶段来说,中级口语课区别于初级、高级口语课的教学侧重在什么地方呢?陈贤纯认为中级是词语强化阶段,提出对中级阶段词汇按语义场进行分类,分三个循环进行集中强化。[2]徐子亮提出词汇学习分为词语的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对词语可以按词性、功能、意义进行分类。[3]
桂诗春认为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语言产生的心理过程,她将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话语计划阶段,即“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意图或者交际双方的需求计划自己说话的内容(思想)。”[4]第二,话语构建阶段,要从记忆库的心理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词,再按照语法规则将这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有意义的词组或句子;第三,执行阶段,即口语表达。可以看出,口语表达的关键在于记忆库中存在大量的心理词汇和用来将词汇组成句子的语言成分。
因此,增加词汇的有效输入是中级口语教学的重点,增大词汇量,加大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词汇成句、成段表达的能力打基础。
二、从心理词汇角度进行词汇教学
如何提高词汇的有效输入呢?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学习者接受的心理机制,造成学生学会了词却无法说出得体的句子。因此,词汇教学应符合人的心理机制。
目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词汇零散分布在课文中,在课文后面附有一对一的解释,在书后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这样的词汇呈现方式方便检索,但不利于掌握。有研究表明:一对一的生词表并不能促进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生词进行猜测的机会,降低词汇编码过程的加工水平,削弱学习者对生词及其共现搭配的注意,从而导致学习者词块能力的低下。[5]
《中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刘德联、赵晓雨,67-70)第八课《我在校外租了房子》中有27个生词,排列顺序是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这样方便查找,但是词汇与词汇之间没有联系,不容易让学生记忆。
心理词汇理论认为,心理词库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大脑中所有关于词形、词义及其用法的一个巨大的仓库。张萍提出语心理词库构建与词汇习得发展过程一致,即从音义匹配到句法知识扩展再到语义网络构建。[6]即词汇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呈现应以意义为联结点。
传统的按照义类进行词汇分类,如:家具有桌子、椅子、衣柜。这样分类的好处在于很快理解词义,但是会有一个问题,桌子和衣柜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我们将词汇放置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词与词之间很快就建立了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建立在心理认知基础上,比较稳固。
我们可以把房间当成一个封闭系统,把涉及房间的所有词作为这个系统的组成单位,我们可以联想到房间、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卫生间、暖气、空调、电脑。厨房中有冰箱、煤气灶、电磁炉、水龙头,卧室有床、衣柜,洗手间有马桶、浴盆、喷头等。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教师:(展示一组房间照片,指着房间的布局、房间的陈设进行词汇教学)
房间有哪些?
学生:卧室、厨房、洗手间、客厅。
教师:卧室中有什么?
学生:床、衣柜、空调……
教师:厨房里有什么?
……
从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生词,接下来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会用这些词:
教师:大卫,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房间吗?
大卫:我的房间有床、电视、电脑、桌子。
教师:大卫,在学校住好吗?跟你的家比。
大卫:不好。太小了,没有厨房,没有客厅。
教师:大卫的宿舍有一张床、有电视,大卫觉得宿舍太小了,住家里比住宿舍好。对不对?
學生:对。
……
练习了这些词以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而词汇也不限制于房间这个封闭系统:
教师:如果不喜欢住宿舍,可以到外面租房。你们会租什么样的房子?
学生:能上网、有电视、便宜……
学生:到学校近。
教师:对,我们要考虑位置和交通,如果想便宜一些,可以两个人一起租,叫合租。还有别的吗?
学生:附近要有买东西的地方。
教师:对,周围要有超市、商场……
……
接下来,再找两三个租房信息,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租房并说出原因。重复词汇的同时进行成句、成段表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联想,词汇从学生心理认知机制出发,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词汇到主动地思考。学生在进入房间后,随时都会遇见用词的机会,即提高了识别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词汇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及用心理词汇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中伟.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2-3.
[2]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9(4).
[3]徐子亮.论词语的积累.汉语学习,1997(4):46-49.
[4]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15.
[5]段士平.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国外外语教学,2007,11(4):27-32.
[6]张萍.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3):71-87.
[关键词]中级口语 交际能力 心理词汇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1-02
我国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不分课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语教学开始强调实践性,到70年代一些学校增设了部分口语课和听力课,综合课仍然占主导。80年代时,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全面采用分课型教学,实现了课程的基本格局的转型。[1]
目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一些对外汉语教师表示,学生普遍反映到了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进入了瓶颈期,认为自己进步很慢。中级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不使用复杂词汇、句式也可以完成交际目的,因此,他们往往会习惯性选择简单语言,回避复杂词汇、复杂句式。如:
教师:你的室友在听音乐,特别吵,但是你想睡觉,你会怎么办?
学生A:搬家。
学生B:我可以睡觉,没关系。
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商量、请求或者抱怨,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倾向于简单的回答。从交际效果上来说无可厚非,然而从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说,则无益处。因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词汇在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课型上来说,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前,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视生词、语法讲解而忽略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现象,教师上课并不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出发点。
从课程阶段来说,中级口语课区别于初级、高级口语课的教学侧重在什么地方呢?陈贤纯认为中级是词语强化阶段,提出对中级阶段词汇按语义场进行分类,分三个循环进行集中强化。[2]徐子亮提出词汇学习分为词语的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对词语可以按词性、功能、意义进行分类。[3]
桂诗春认为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语言产生的心理过程,她将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话语计划阶段,即“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意图或者交际双方的需求计划自己说话的内容(思想)。”[4]第二,话语构建阶段,要从记忆库的心理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词,再按照语法规则将这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有意义的词组或句子;第三,执行阶段,即口语表达。可以看出,口语表达的关键在于记忆库中存在大量的心理词汇和用来将词汇组成句子的语言成分。
因此,增加词汇的有效输入是中级口语教学的重点,增大词汇量,加大中介语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词汇成句、成段表达的能力打基础。
二、从心理词汇角度进行词汇教学
如何提高词汇的有效输入呢?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学习者接受的心理机制,造成学生学会了词却无法说出得体的句子。因此,词汇教学应符合人的心理机制。
目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词汇零散分布在课文中,在课文后面附有一对一的解释,在书后附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这样的词汇呈现方式方便检索,但不利于掌握。有研究表明:一对一的生词表并不能促进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生词进行猜测的机会,降低词汇编码过程的加工水平,削弱学习者对生词及其共现搭配的注意,从而导致学习者词块能力的低下。[5]
《中级汉语口语(第二版)》(刘德联、赵晓雨,67-70)第八课《我在校外租了房子》中有27个生词,排列顺序是按照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这样方便查找,但是词汇与词汇之间没有联系,不容易让学生记忆。
心理词汇理论认为,心理词库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大脑中所有关于词形、词义及其用法的一个巨大的仓库。张萍提出语心理词库构建与词汇习得发展过程一致,即从音义匹配到句法知识扩展再到语义网络构建。[6]即词汇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呈现应以意义为联结点。
传统的按照义类进行词汇分类,如:家具有桌子、椅子、衣柜。这样分类的好处在于很快理解词义,但是会有一个问题,桌子和衣柜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我们将词汇放置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词与词之间很快就建立了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建立在心理认知基础上,比较稳固。
我们可以把房间当成一个封闭系统,把涉及房间的所有词作为这个系统的组成单位,我们可以联想到房间、厨房、客厅、卧室、洗手间、卫生间、暖气、空调、电脑。厨房中有冰箱、煤气灶、电磁炉、水龙头,卧室有床、衣柜,洗手间有马桶、浴盆、喷头等。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教师:(展示一组房间照片,指着房间的布局、房间的陈设进行词汇教学)
房间有哪些?
学生:卧室、厨房、洗手间、客厅。
教师:卧室中有什么?
学生:床、衣柜、空调……
教师:厨房里有什么?
……
从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生词,接下来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会用这些词:
教师:大卫,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房间吗?
大卫:我的房间有床、电视、电脑、桌子。
教师:大卫,在学校住好吗?跟你的家比。
大卫:不好。太小了,没有厨房,没有客厅。
教师:大卫的宿舍有一张床、有电视,大卫觉得宿舍太小了,住家里比住宿舍好。对不对?
學生:对。
……
练习了这些词以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而词汇也不限制于房间这个封闭系统:
教师:如果不喜欢住宿舍,可以到外面租房。你们会租什么样的房子?
学生:能上网、有电视、便宜……
学生:到学校近。
教师:对,我们要考虑位置和交通,如果想便宜一些,可以两个人一起租,叫合租。还有别的吗?
学生:附近要有买东西的地方。
教师:对,周围要有超市、商场……
……
接下来,再找两三个租房信息,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租房并说出原因。重复词汇的同时进行成句、成段表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联想,词汇从学生心理认知机制出发,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词汇到主动地思考。学生在进入房间后,随时都会遇见用词的机会,即提高了识别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词汇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重要性的分析及用心理词汇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中伟.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2-3.
[2]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9(4).
[3]徐子亮.论词语的积累.汉语学习,1997(4):46-49.
[4]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15.
[5]段士平.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国外外语教学,2007,11(4):27-32.
[6]张萍.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3):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