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主动性高低,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在活跃状态之中,促使学生学习。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更直观,化难为易,学生也会感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教学 兴趣培养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条件,用数学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气氛和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及时改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教师做好“配角”工作,还要当好“导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潜移默化地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讲授内容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有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特长,展示才华,使学生从内心佩服老师、喜欢老师,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习数学自然积极性高涨,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布阵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在活跃状态之中,促使学生学习。例如,教学“概率”时,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我的手心里有一枚硬币,我把它随意扔在讲桌上,你能猜对它的正反面吗?”有的会猜對,有的会猜错。我接着问:“你注意自己猜对的次数了吗?大约是猜的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探求过程。
“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与老师配合好。例如,讲授圆锥的体积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堆沙土呈圆锥状,怎样才能知道出这堆沙土的体积呢?学生根据以往数学知识,明确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这样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活动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联系语文课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求学生勾画描写的景象,指导学生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动手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兴趣浓厚,记忆深刻。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例如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旅游时怎样租车合算,家中的收支情况等。
三、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为了应用,当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更直观,化难为易,学生也会感兴趣。从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找”教学素材。例如:教学统计时,组织学生开展掷硬币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掷出正面的概率;考试时,请学生算一算班里的及格率、平均分,找找中位数等。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如“打折销售”这一课,可以举身边“清仓处理”、“打折甩卖”的例子。
四、成功体验,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更能鼓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因材施教,创设不同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动手操作,既促进思维发展,又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选择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知识点教扎实,让学生乐学善思。学生在游戏中,如夺红旗、开数学医院、接力赛等,感知抽象的数学理念。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回答出问题时,对某些知识发表看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高。教师不仅教课本知识,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既掌握课本知识,还巩固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紧跟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多方面入手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2]安富海.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3]陈曦.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教学 兴趣培养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条件,用数学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气氛和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及时改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教师做好“配角”工作,还要当好“导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潜移默化地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讲授内容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有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特长,展示才华,使学生从内心佩服老师、喜欢老师,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习数学自然积极性高涨,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布阵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大脑始终处在活跃状态之中,促使学生学习。例如,教学“概率”时,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做一个数学游戏,我的手心里有一枚硬币,我把它随意扔在讲桌上,你能猜对它的正反面吗?”有的会猜對,有的会猜错。我接着问:“你注意自己猜对的次数了吗?大约是猜的总次数的几分之几?”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探求过程。
“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法,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与老师配合好。例如,讲授圆锥的体积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堆沙土呈圆锥状,怎样才能知道出这堆沙土的体积呢?学生根据以往数学知识,明确要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这样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活动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联系语文课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求学生勾画描写的景象,指导学生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动手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兴趣浓厚,记忆深刻。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例如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旅游时怎样租车合算,家中的收支情况等。
三、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为了应用,当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更直观,化难为易,学生也会感兴趣。从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找”教学素材。例如:教学统计时,组织学生开展掷硬币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掷出正面的概率;考试时,请学生算一算班里的及格率、平均分,找找中位数等。这样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并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如“打折销售”这一课,可以举身边“清仓处理”、“打折甩卖”的例子。
四、成功体验,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更能鼓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因材施教,创设不同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学生动手操作,既促进思维发展,又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选择最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知识点教扎实,让学生乐学善思。学生在游戏中,如夺红旗、开数学医院、接力赛等,感知抽象的数学理念。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回答出问题时,对某些知识发表看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高。教师不仅教课本知识,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既掌握课本知识,还巩固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紧跟形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多方面入手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2]安富海.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3]陈曦.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