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下)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hts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由《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遗产》编辑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编辑部、南开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全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点新世纪学科展望及信息交流座谈会”,1998年9月26日至29日于天津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上述学科21个博士点的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这是本学科所举办的首次“博士点会议”,因此受到广泛注意。会上诸多学者、教授,就本学科博士点建设问题、博士生培养问题,发表了各自高见,颇收切磋琢磨之效。现选载五篇发言如下。
如以大海比学问,我的发言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小杯水。 合则双美 文献学是读书治学的基础学科。进行哲学、史学、文学的研究,都必须熟悉本专业的有关文献。中国是文明古国,文献极为丰富。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两个学科应该结合。合则双美,离则两伤。
这是一个有歧义的题目:既可以理解为“传统呼唤我们去对什么进行改革”,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应对传统进行改革”。而之所以选择了它,恰是因为它一题摄二义,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要能够很好地占有材料和解读文本,就必须练就古典文献学的基本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的重视“实学”的老一辈学者甚至极而言之,认为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其实就是一个学科。对于这种看法,我表示充分理解。古代文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和特殊操作方式,决定了它必须以古典文献学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
中国诗歌之言流派、言群体,虽源远而流长,但只有到了清代,空前繁多的流派和群体的起伏与消长才足以构成一种宏丽多姿的文化景观。浙派自清初黄宗羲创始,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百有余年,涉及诗人数以百计,大小名家数十人,下开清中叶之桐城诗派、晚清之同光体或宋诗派,影响至为深远。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关涉有清一代诗史流程的诗派,近百年来却鲜有问津者。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规模宏大,成果显著。一些著名的学者,如50年代以前的鲁迅、钱玄同、黄侃、高步瀛、吴承仕、杨树达、马瑞藻、马叙伦、余嘉锡、沈兼士、罗常培、罗根泽等,50年代以后的顾随、孙楷第、唐兰、刘盼遂、谭丕模、李长之、王汝弼等,都曾在这里辛勤耕耘,作育良材。目前北师大中文系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拥有两个博士点学科,即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
由曹道衡、刘跃进两位先生合力编撰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对从十六国时期直至隋代的重要文学活动、作家行年及创作情况都做了极为深入和细致的考辨,确实体现了“特别注意疏通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努力清晰地勾划出南北朝文学兴衰的轨迹”这一编撰宗旨,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智者千虑,难免一失,现就此书《南北融合时期的隋代文学编年》中有关杨素的部分提出一点商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曹、刘两先生以及其他研究者的指正。
本文认为,社会两极分化降低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安全性,并由此抑制了经济增长。跨国实证分析表明,以收入不平等、土地不平等和种族冲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两极分化与衡量契约权和财产权安全性的常用指标负相关。此外,在经济衰退过程中,当财产权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时,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因此,通过对财产权施加影响,收入不平等(而非既有文献中提及的其他因素)会抑制经济增长。
所有权和财产权是当今世界讨论最激烈的主题之一。很多美国、欧洲甚至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断言,只有实现企业的私有权才能促进更有绩效的经济发展。然而,很多已经实行了私有化的国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私有权的作用,有些学者则更进一步为私有权作辩护。本文将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为例,来证明对私有化的批判是正确的,而对私有权权威必要性的诉求则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