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老赖公司”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完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 法定代表人 执行难

一、实证分析: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案件的强制执行现状


  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案件是指案由为“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由担任涉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提出申请,要求涉诉公司变更或涤除其工商登记中法定代表人事项的执行案件。目前的执行实践中,仅冒名型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即身份证被冒用登记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本人并不知情的情况)存在可行的强制执行路径,因该类案件往往涉及公司登记材料造假,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条例》)第六十条,要求工商行政部门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以此实现涤除登记的目的;其他类型的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案件均面临以下双重困境:
  困境一是强制执行与工商登记的衔接问题。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公司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基本登记事项,且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属于公司自治范畴,被执行人公司如果未通过决议产生新法定代表人并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变更,法院无法强制工商行政部门涤除原法定代表人登记。在目前法律框架下,仅能要求工商行政部门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涤除登记事项进行公示,实现部分执行目的。
  困境二是以公司为被执行人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从执行标的角度分析,属于不可替代履行行为的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五条等相关规定,应对被执行公司采取限制消费、信用惩戒等为内容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在司法实践中,上述措施主要针对被执行公司法定代表人等相关责任人员实施,但在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案件中,现法定代表人已经不具有“代表”公司的身份,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对象。而对被执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等责任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需要相关证据对责任人身份加以证明,因操作难度大而难以实施,据此形成法院面对被执行公司“无的放矢”的局面。

二、原因阐释:现行的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无法满足破解公司“执行难”的需要


  民事强制执行措施以执行行为是否直接作用于执行标的为标准,划分為直接强制执行措施和间接强制执行措施。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指通过对被执行人施加财产或者人身上一定程度上的不利益,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执行手段和方法。在内容上,主要包括限制财产的迟延履行利息、迟延履行金、罚款措施,限制人身的拘传、拘留、限制消费、限制出境措施和限制名誉的征信惩戒措施。但在执行实践中,现行的间接执行措施已无法应对“老赖公司”层出不穷的规避手段,主要表现为:限制财产的罚款等措施主要通过查封、扣押、拍卖等直接强制执行措施实现,“老赖公司”业务往来不经公司账号的情况非常普遍,财产调查困难;限制人身的拘传、拘留措施的适用又以确定相关责任人员行踪为前提,“老赖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往往会隐匿行踪,逃避执行;对“老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员限制消费、限制出境措施是目前执行实践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但仍然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限制措施虽然可以对公司法定代表人直接适用,但“老赖公司”会通过设立挂名法定代表人,或者在法定代表人死亡、离职后不进行变更等方式规避法院限制措施;二是限制措施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等责任人适用时,需要对相关责任人的身份进行认定并加以证明,操作难度大,且缺乏对适用对象的认定标准、程序的立法。

三、理论分析:完善对“老赖公司”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固有优势
  民事问接强制执行措施凭借其固有优势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执行实践角度,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作用更加全面。当执行标的为一般的金钱债权、动产、不动产交付时,间接执行措施是直接执行措施的重要补充。当执行标的为涤除法定代表人登记等不可替代履行行为时,间接执行措施是强制执行的唯一选择;二是从执行经济的角度,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更便捷、更经济,大大减少了直接强制执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在降低司法成本,提升执行效率方面作用显著。综上,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固有优势,完善现有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势在必行。
  (二)完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需要遵循的原则
  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通过对被执行人采取人身、财产上的限制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这必然会对被执行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因此完善间接强制执行应当遵循人权保障理念,充分衡量各方利益,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比例原则。指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首先确保执行目的的实现,其次选择对被执行人权益损害最小和对申请人及执行机关最经济的方式,最后不超过必要限度,即对被执行人权益的损害不超过实现执行目的带来的法益。这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制度设计上的具体应用;二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指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优先考虑在实现执行目的上的效率,同时兼顾保护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这是由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自身特点所决定: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导向,另一方面具有便捷、经济的固有优势,这都要求在制度设计上优先考量执行目的实现,以效率为先。
  (三)国内外完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立法趋势
  纵观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可以发现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有扩大化趋势。以日本的民事执行法律修改为例,日本于2003年颁布《民事执行规则等部分改正的规定》、2004年通过修改民事程序法包括执行法的法律案,两次扩大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二是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制度设计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例如,最高院于2015年7月颁布的《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取消了原《限制高消费规定》关于法院对单位相关责任人限制高消费必须证明其以单位财产进行消费的要求,推定单位相关责任人的消费与单位公务消费有关,法院可以直接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这项修改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先理念,同时,为了兼顾公平设置了权利救济程序条款,保护被执行人利用自己财产实施消费的权利。   (四)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发展为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法定代表人是间接强制执行措施适用的“着力点”,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效果的发挥和目的的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从制度设计角度,对内,根据《公司法》第十三条,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担任,是公司的权力核心,对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一条,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是公司的意思表达核心,并经工商登记对外公示。正是基于这样的制度设计,强制执行理论认为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最了解,也可能支配公司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等,因此在“老赖公司”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时,法律赋予执行机关对其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采取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
  从制度发展角度,在商业实践中,公司内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经理、董事、执行董事等公司高管,以及不在公司内担任职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配合法人公章的广泛使用,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得到了交易相对人的认可;在司法实践中,也普遍认可法定代表人以外的职务代理人在其职务范围内所具备的权利外观足以令相对人具备其与法定代表人交易时所产生的信赖利益。
  据此,公司内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经理、董事、执行董事等公司高管基于职务,无论对内决策还是对外经营都与法定代表人居于相同或相似地位,对公司内部经营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公司的支配力也不亚于法定代表人;不在公司内担任职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基于自身身份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应该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且上述人员均经工商登记对外公示,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上述人员纳入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直接惩戒的范围。

四、立法建议:完善对“老赖公司”间接强制执行的具体措施


  相较于学界讨论较多的宏观层面民事间接强制执行的立法问题,本文旨在解决应对“老赖公司”过程中,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相关立法与执行实践不相适应的問题。笔者在发挥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固有优势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立法趋势,遵循比例原则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根据法定代表人制度发展的新隋况,对措施所涉各方利益进行再平衡,提出建议如下:一是扩大间接强制执行措施适用对象的范围。对“老赖公司”的董事长、经理、董事、执行董事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可直接采取间接强制执行措施;二是建立程序保障制度。在间接强制执行措施作出前,应依法告知措施内容及后果,并设置申辩程序,给予相关责任人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保障其程序参与权和听审权;三是完善救济机制。建立统一的执行异议或执行复议制度,完善执行异议之诉,保障相关责任人的异议权,并规范措施解除程序,措施的解除应及时、全面,防止对已履行义务的相关责任人造成不必要的权利损害。
其他文献
摘 要 此次研究先是简单介绍了当前基层法庭的巡回审判概况以及面对的阻力,然后从巡回审判案件需要实施区域性选择、需要注重案件类别的选择以及需要强化和基层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等不同层面,讨论了需要基层法庭在巡回审判过程中引起特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巡回审判 突发事件 预防  作者简介:雷友孝,遵义市桐梓县人民法院第五法庭负责人,审判员。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
摘要 通过对N市检察系统2015年至2018年办理的未成年人被性侵的192件案件进行研究,发现案件行为模式、犯罪行为人主体、被害人等具有发案率较为稳定、熟人作案、被害人平均年龄小等明显特征。同时刑法对于性侵未成年人分层次处罚力度不清,对多次性侵犯罪行为人无特殊处置措施,民事赔偿、救助存在障碍,本文建议按照被害人年龄、行为强度划分从重处罚的层级,对多次性侵未成年人被害人适用特殊再犯制度,改革刑事附带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在线法律服務平台 “互联网 ”  基金项目:浙江万里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农村电商法律服务平台”(项目编号:201810876031)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唐先锋。  作者简介:马铃珠,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
摘要 惩罚性赔偿是一个舶来品,该制度可提取出一个标准化模型,即为满足惩罚与威慑的制度功能,惩罚性赔偿仅适用于具有恶性过错的侵权责任,并以“基本赔偿数额 惩罚赔偿数额”为赔偿标准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惩罚性赔偿立法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标准形态”“虚假形态”和“目的形态”。针对目前惩罚性赔偿立法碎片化带来的司法适用混乱的问题,提出应该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关键词秦岭生态治理 行政主体 国家公行政 社会公行政  一、行政主体理论  行政主体指行政机关或有权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管理职能并独立承受一定法律后果的资格。行政主体不仅意味着行使国家管理职能的权力,也指向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义务。  行政主体必须独立享有行政权力,只有组织被依法赋予行政权力,有独立的权力进行国家事务管辖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主体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能以主体自
关键词 养老机构 “邻避效应” “迎臂效应”  作者简介:唐函,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06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迅速增多,老龄化日益严峻。第一代
摘要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的营造林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森林资源数据为主的属性数据库,能极大提高营造林工程设计水平。通过以GIS为主的“3S”技术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的应用,介绍利用GIS进行营造林工程设计的一些实践与构思。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数据库;营造林工程设计;信息管理;宁夏固原    林业营造林工程设计中的立地条件调查,各类地理、经济信息及数据的收集、存
关键词 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项“以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学效果路径研究”(2018SJSZ443)。  作者简介:张贺,苏州市职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23  传统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教育 社区  作者简介:张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交通规划;王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以深圳市为例,截至20
摘要 我国的人口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已步入了人口高度老龄化的阶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在建设中,家庭和公民个人仍旧是赡养老年人的中坚力量。但现实情况是有部分老年人没有法定赡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义务人但赡养义务人基于各种原因没有时间照顾老年人。为了能够安享晚年、摆脱孤独,老年人选择与法定赡养义务人以外的公民签订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履行期限较长,在此期间容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