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选聘、任用、教育培养以及退出方面,其管理受多种因素制约,改进勤工助学制辅导员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机制。
关键词 勤工助学制 辅导员助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助理选聘方面。从目前选聘范围来看,院系的辅导员助理岗位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选聘范围局限于家庭困难学生,院系遴选范围无法扩大,用人自主权不足;从选聘对象来看,助理招聘大多面向大一新生,而具备一定能力的高年级学生通常被排除在外。从考察内容来看,助理考察内容侧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对品德、人际交往和文字处理等隐性能力考察不够重视。
(2)助理培养方面。助理教育培养由辅导员负责,但是辅导员与助理沟通通常不到位,助理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对助理的工作安排不合理,分配多倾向于有经验的助理,新助理难有锻炼的机会;另外对助理的培养多局限于表格文字处理,很少让助理涉及学生活动,助理与学生干部的交流机会少,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无法锻炼。而且新老助理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学习,老助理很少对新助理进行专项培养,助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难提高。
(3)助理退出方面。目前辅导员助理的岗位退出处于无序状态,一是辅导员助理工作是以年为任期,任期满后退出;二是助理因故中途申请退出留下空岗,但津贴领取混乱;同时助理因故中途退出但推荐不负责。这三种退出方式都在院系内部协商,没有固定程序和标准,并未上报到学工部门备案,属于严进宽出。同时,部分院系不允许辅导员助理中途退出,造成助理无法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
2 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出现问题的成因
2.1 选聘制度不完善
助理选聘上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助理选拔制度缺陷造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将辅导员助理列为勤工助学岗位,硬性规定助理必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次,考虑到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延续性、稳定性,辅导员一般从低年级学生中遴选助理,同时非学生干部职务这一工作性质也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对此岗位失去兴趣。另外,在院系考察中,基于办公室常规工作性质和现有制度不成熟,辅导员忽略考察的品德、人际和办公等隐性能力。
2.2 培养模式不健全
助理培养模式包括沟通方式、工作分配方式(因人设岗)、工作内容设计、新老助理交流等方面。助理培养方面的不足多因为缺乏完整的助理培养模式。目前院系助理的培养多为放任自流型,辅导员通常对助理很少专门培训,工作时间就事论事,很少与助理深层次交流,辅导员对助理的培养也存在差异,分配工作时多倾向于有经验的助理,新助理就丧失了锻炼机会。由于辅导员注重让助理完成办公室内部事务,缺乏培养助理综合能力的意识,助理很少有机会涉及学生活动、新生教育等非事务性工作,缺乏与学生干部的交流,综合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老助理对新助理的培养多来自个人经验,培养内容也不全面,新助理凭个人能力和观察习得技能,工作的间断和老助理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会造成老助理对新助理上的力不从心。
2.3 退出机制不合理
助理退出无序的根源是未形成合理可行的退出机制。校学生工作部门对于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的招聘名额和程序有明确规定,但对于退出暂时没有形成制度,更不涉及高年级助理离职,因此,院系在操作时没有现成具体参考标准,对助理退出就采取严进宽出,导致退出无序。另外,助理退出无序还与院系辅导员也有关系,没有具体办法可依时辅导员对助理进出只好个人决定,缺乏协商或沟通,对于申请离职的助理,部分辅导员为了延续工作会说服或强制留任,助理无法找到合理的途径来退出岗位。
3 改进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的建议
3.1 创新助理选聘制度,拓展选聘范围
对选聘助理上的不足,院系学生工作机构要制定完备的选拔制度,结合院系情况,适当拓展选聘范围,让各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应聘,可以从新生扩展到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这样不仅给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同时,应该完善选聘环节,在完善笔试和机考的同时,增加对助的口才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考察,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素质。
3.2 完善助理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
院系辅导员应从沟通方式、工作分配方式(因人设岗)、工作内容设计、新老助理交流等方面完善。辅导员对助理的培养是其进步成长的首因,可以针对助理的个性特征提出不同工作要求,与助理多交流了解其特点,帮助助理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内容应从基本工作技能拓展到其他,尤其要鼓励助理与学生干部交流,锻炼助理的交际能力改善助理的人际关系和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为助理做其他工作打基础。辅导员对助理要多放手,有意安排新助理独立完成工作,可以挑选若干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让他们在助师、助生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完善自我。①老助理要做好对新助理的“传帮带”,不仅要培养新助理事务性工作能力,更要培养助理的全局意识和协调能力,同时让助理定期交流学习。应该构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才能的平台,给辅导员助理们自我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舞台。②同时,助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主动适应工作环境,端正工作态度,主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与辅导员和其他助理沟通,加强自我管理,协调好学习与工作。
3.3 建立合理退出机制,实行人性化管理
针对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退出方式无序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助理退出机制。要定期对助理进行考评,具体操作分学弟、学妹评议,院部考评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考评三部分进行,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考评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实行离职分流等各种办法予以调整。③首先,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出台和完善辅导员助理退出政策,在政策中应包括针对的“主体”、“该谁退出”“怎样退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④其次,要拓宽退出方式,在具体方式上应作统一规范。明确退出程序,对于任期已满的助理,可上交一份《退出岗位备案表》到学工处备案,对于中途退出的助理,须找一个可替代人选顶替其以前的工作,不仅要上交一份《退出岗位备案表》,顶替人须上交一份《勤工助学申请表》到院系和学工处。总之,学校要针对助理退出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结合院系学生工作具体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对辅导员助理实行人性化管理。
注释
① 李鹤.辅导员助理制度有效性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1(1).
② 陈雨婷,陈晓宜,丁淯.关于完善高校辅导员助理培养制度的思考[J].学理论,2011(15).
③ 苏旭东.“学长制”: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④ 安雪慧.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政策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关键词 勤工助学制 辅导员助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助理选聘方面。从目前选聘范围来看,院系的辅导员助理岗位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选聘范围局限于家庭困难学生,院系遴选范围无法扩大,用人自主权不足;从选聘对象来看,助理招聘大多面向大一新生,而具备一定能力的高年级学生通常被排除在外。从考察内容来看,助理考察内容侧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办公软件应用,对品德、人际交往和文字处理等隐性能力考察不够重视。
(2)助理培养方面。助理教育培养由辅导员负责,但是辅导员与助理沟通通常不到位,助理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对助理的工作安排不合理,分配多倾向于有经验的助理,新助理难有锻炼的机会;另外对助理的培养多局限于表格文字处理,很少让助理涉及学生活动,助理与学生干部的交流机会少,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无法锻炼。而且新老助理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学习,老助理很少对新助理进行专项培养,助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难提高。
(3)助理退出方面。目前辅导员助理的岗位退出处于无序状态,一是辅导员助理工作是以年为任期,任期满后退出;二是助理因故中途申请退出留下空岗,但津贴领取混乱;同时助理因故中途退出但推荐不负责。这三种退出方式都在院系内部协商,没有固定程序和标准,并未上报到学工部门备案,属于严进宽出。同时,部分院系不允许辅导员助理中途退出,造成助理无法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
2 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出现问题的成因
2.1 选聘制度不完善
助理选聘上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助理选拔制度缺陷造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将辅导员助理列为勤工助学岗位,硬性规定助理必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次,考虑到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延续性、稳定性,辅导员一般从低年级学生中遴选助理,同时非学生干部职务这一工作性质也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对此岗位失去兴趣。另外,在院系考察中,基于办公室常规工作性质和现有制度不成熟,辅导员忽略考察的品德、人际和办公等隐性能力。
2.2 培养模式不健全
助理培养模式包括沟通方式、工作分配方式(因人设岗)、工作内容设计、新老助理交流等方面。助理培养方面的不足多因为缺乏完整的助理培养模式。目前院系助理的培养多为放任自流型,辅导员通常对助理很少专门培训,工作时间就事论事,很少与助理深层次交流,辅导员对助理的培养也存在差异,分配工作时多倾向于有经验的助理,新助理就丧失了锻炼机会。由于辅导员注重让助理完成办公室内部事务,缺乏培养助理综合能力的意识,助理很少有机会涉及学生活动、新生教育等非事务性工作,缺乏与学生干部的交流,综合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而老助理对新助理的培养多来自个人经验,培养内容也不全面,新助理凭个人能力和观察习得技能,工作的间断和老助理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会造成老助理对新助理上的力不从心。
2.3 退出机制不合理
助理退出无序的根源是未形成合理可行的退出机制。校学生工作部门对于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的招聘名额和程序有明确规定,但对于退出暂时没有形成制度,更不涉及高年级助理离职,因此,院系在操作时没有现成具体参考标准,对助理退出就采取严进宽出,导致退出无序。另外,助理退出无序还与院系辅导员也有关系,没有具体办法可依时辅导员对助理进出只好个人决定,缺乏协商或沟通,对于申请离职的助理,部分辅导员为了延续工作会说服或强制留任,助理无法找到合理的途径来退出岗位。
3 改进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管理的建议
3.1 创新助理选聘制度,拓展选聘范围
对选聘助理上的不足,院系学生工作机构要制定完备的选拔制度,结合院系情况,适当拓展选聘范围,让各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应聘,可以从新生扩展到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这样不仅给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同时,应该完善选聘环节,在完善笔试和机考的同时,增加对助的口才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考察,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素质。
3.2 完善助理培养模式,加大培养力度
院系辅导员应从沟通方式、工作分配方式(因人设岗)、工作内容设计、新老助理交流等方面完善。辅导员对助理的培养是其进步成长的首因,可以针对助理的个性特征提出不同工作要求,与助理多交流了解其特点,帮助助理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内容应从基本工作技能拓展到其他,尤其要鼓励助理与学生干部交流,锻炼助理的交际能力改善助理的人际关系和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为助理做其他工作打基础。辅导员对助理要多放手,有意安排新助理独立完成工作,可以挑选若干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让他们在助师、助生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完善自我。①老助理要做好对新助理的“传帮带”,不仅要培养新助理事务性工作能力,更要培养助理的全局意识和协调能力,同时让助理定期交流学习。应该构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助理才能的平台,给辅导员助理们自我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舞台。②同时,助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主动适应工作环境,端正工作态度,主动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与辅导员和其他助理沟通,加强自我管理,协调好学习与工作。
3.3 建立合理退出机制,实行人性化管理
针对勤工助学制辅导员助理退出方式无序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助理退出机制。要定期对助理进行考评,具体操作分学弟、学妹评议,院部考评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考评三部分进行,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考评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实行离职分流等各种办法予以调整。③首先,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出台和完善辅导员助理退出政策,在政策中应包括针对的“主体”、“该谁退出”“怎样退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④其次,要拓宽退出方式,在具体方式上应作统一规范。明确退出程序,对于任期已满的助理,可上交一份《退出岗位备案表》到学工处备案,对于中途退出的助理,须找一个可替代人选顶替其以前的工作,不仅要上交一份《退出岗位备案表》,顶替人须上交一份《勤工助学申请表》到院系和学工处。总之,学校要针对助理退出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结合院系学生工作具体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对辅导员助理实行人性化管理。
注释
① 李鹤.辅导员助理制度有效性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1(1).
② 陈雨婷,陈晓宜,丁淯.关于完善高校辅导员助理培养制度的思考[J].学理论,2011(15).
③ 苏旭东.“学长制”:辅导员助理制度的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④ 安雪慧.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政策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